1药网 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效率
1药网脱胎于当年江湖赫赫的1号店,管理层也是1号店的原班人马,由创始人于刚博士与刘峻岭带领 。1号店辗转于沃尔玛,后被京东鲸吞,而作为1号店的医药子频道,由于沃尔玛在中国碰不了药,1药网就剥离了出来。
以1号店的逻辑理解下来,或许你会将1药网预设成一个医药电商;但其实不然,它更像是一个数字科技平台。

管理层里不得不提一下于刚博士,他既是学术大牛,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终身教授,又学以致用,最终成了一个连环创业者。他也曾为亚马逊掌管庞大的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商业的本质是增长和效率。所以这个产能过剩的行业急需数字科技,用效率的提升来带动新的增长。据测算,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总规模接近 8 万亿,但线上化率目前仅有 3%,这是一个可以嗷嗷迫切、急于被数字化改造的行业。
这个行业的机会,在于使用数字技术使用互联网,对“结构性的失衡”所进行的价值链重构。比如滴滴重构出行,美团重构外卖,拼多多重构了农业供应链。
如果有一家公司用数字化手段去重构药品商业化的价值链(注意,并非只是骑手送个药),那这个价值就要上天。而这也是1药网的机会所在。

1药网既不是传统的2C,也不是传统的2B。
首先从2B与2C的收入构成而言,1药网肯定不是一家2C的医药垂直电商,因为2C仅占收入7%且几乎不增长,2B占收入的93%且有100%+的同比增长。2C或许曾经是个白月光,但未来肯定不是1药网的主要方向。
而前面也说过了,2B的九州通模式本质上是一个配送模式。即使做到龙头,1000个亿的营收,市值甚至都不如营收100亿的益丰药房。而对标九州通,我们又可以清晰发现,1药网不是一个流通公司,其有明显的科技公司的基因。
科技和互联网基因体现在药品流通的细枝末节。
无论是药品还是快消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都会有两大环节——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流通环节又由于三大成本,信息传递成本,物流传递成本和资金成本。
而医药行业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信息传递成本非常之高——要以专业的不容辩驳的腔调,解释清楚我的药好在哪里,你为什么要用我的药。
所以药厂的销售代表密密如麻,药店的线下门店密密如麻,门店的药师店员密密如麻——这些成本不是单纯销售成本,而是传递信息的成本,是为了让医生开我的要,为了让消费者买我的药。

而1药网做的是,用快速迭代的SaaS去打通信息传递成本,直接触达药店和医生,2B plus 可以分为 B2P2C 和B2D2C,P是pharmacy药店,D是doctor医生。
比如九州通的模式,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一级商配送属性,向二级商调拨就完事了;这与你直接向药店、医生提供大中后台支持是不一样的,因为后者更接近于交易。
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效率,降低流通总成本,包括信息流通成本与物流成本,这才是科技平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