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永恒花园,简单常见朴素的故事,触动心底最纯粹的感情
在看完《紫罗兰永恒花园》番剧不久后,我看到了一位漫评人写的漫评,大概思想是:薇尔莉特失去的不仅是双手,还有真正的自我;她不是作为一个少女享受年纪应有的快乐生活,而是作为一个战争机器被生产出来,作为一个被使用的工具而被异化了。在这篇文章中他还提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例子:
有一个工人,每天要制造出两百把AK47。
他挣钱养家糊口,那他就不得不每天在工厂里劳动,使他成为资本家的附庸。
他是AK47的制作者,但所有的利润都属于资本家,因此他成为了工厂里的一个零件。
如此一来,不是他制造了AK47,而是AK47制造了他——
如此可以看出,一个自由人,迫于社会的压力,而变成了“工厂”这个机器运转的一个零件,作为一个被赋予了“工具”的意义而存在的人。
我同意这个观点。换一个角度来说,“工厂”这个机器一旦歇工,或者彻底垮台,那么这名工人作为“零件”的意义就丧失了,而他会为了生存去为自己赋予全新的意义。
在我看来,薇尔莉特在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只是作为一名街头的孤儿不断地寻找生的机会,对一切充满警惕。当她被带到少佐身边时,跳开的举动就显得很自然,因为这是对身边的一切都不信任而产生的自卫行为,这是她保护自己的铠甲。当少佐用自己的温柔对待薇尔莉特,给她起名,教她识字,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生活的时候,她便脱下了这层铠甲。这个时候,她的一切就是少佐,活着就是为了保护少佐,少佐是她活着的意义。作为人,她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是令人欢喜的;而作为人,她还是没有活成自己愿意的样子:变成只知道听命令毫无感情的冷血杀手,这是悲哀的。
在战争结束后,薇尔莉特也是作为一名灾难中的幸存者,在工作之余四处打听少佐的消息。这并不像一名失去梦想和希望的有志青年在鼓舞之下重拾信心追寻梦想,而是在唯一灯塔熄灭之后,在风暴中拼命寻找依靠的落水者。因为在新的“工厂”——和平开张之际,她并没有赋予自己全新的意义,而是继续着自己以前的生活态度。
而这一切在薇尔莉特听说少佐已不在人世的时候改变了。她开始变得疯狂和迷茫,把自己关起来,试图与世隔绝,逃避事实,说服自己这不是真的。而大佐和少佐的母亲的证词却不得不让她向现实低头,不得不去赋予自己新的“意义”。
在火车危机结束之后,大佐命令薇尔莉特好好地活下去,薇尔莉特回应的那句“我已经不需要命令了。”就是她完成蜕变最好的证明。《紫罗兰永恒花园》注重描绘的是女主角薇尔莉特的心路历程——从毫无感情的冰冷机器到能理解和传达感情的人这个过程。
战争使得薇尔莉特身心俱疲,在一切结束之后卸去了士兵的身份之后成为了一名自动手记人偶,一切都重新开始。战争结束了,战争机器已经失去了价值,但是少佐留给她最后的命令,“爱”,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从不适应新的时代到慢慢适应机械手臂,学会打字,体会爱,表达爱。爱让她逐渐遗忘曾经的自己,从战争机器蜕变成拥有正常生活的少女。
薇尔莉特在迷茫无助和磕磕碰碰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完善,去寻找自己到底是谁,为什么而活。以前是为了了解少佐所说的“爱”,现在是为了寻找和传递自己心中名为“爱”的感情。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她露出真心的笑容。那时候,才是我们这些观众最喜悦的时候吧。#京紫外传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