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重点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分析2020
一、概况
本次调查以部分“211”工程重点院校为对象,统计了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贵州、广西、江西、云南、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海南、内蒙古、宁夏、安徽、山西、四川、重庆、江苏、湖北等二十多个省市的40余所原“211工程”院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并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马院人才引进政策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所调查的这些院校均对优秀人才伸出了橄榄枝。从对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学术成果等实际出发,分门别类的列出给予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条件,包括人才周转房(安家费)、科研启动金、人才培养(各类学者计划)、安排亲属工作(子女入托)等,列出了较为详细的人才引进政策。当然,也有不少高校未在网站上明确列出相关优惠政策,而是声明直接面议,对优秀人才实行“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的具体措施。
二、典型
1. 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明确引进人才分级待遇
典型代表如南昌大学,对于应聘博士列举出“紧缺专业(在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属于紧缺专业)、海外博士、全球三大排名前200名高校、业绩或背景突出博士”等多个条件,针对满足不同条件的引进人才,予以对于的待遇,如下表:
博士层次
类型
安家费+购房补贴(万)
科研启动费参考标准(万)
紧缺专业、海外博士、全球三大排名前200名高校、业绩或背景突出博士待遇
满足两个及以上条件的高层次,或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
55-65
10-50
满足三个条件
55
文9-10、理11-12、工医13-15
满足两个条件
45
文7-8、理9-10、工医11-12
满足一个条件
30
文5-6、理7-8、工医9-10
一般博士待遇
海外经历一年以上
21
文5-6、理7-8、工医9-10
无海外经历或海外经历一年以下
19
文3-4、理5-6、工医7-8
同时也提出了“已具有博士后经历且科研业绩突出者,可享受校聘副教授三级岗位津贴待遇三年,三年内可参评副教授”的优惠条件。
又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该校针对引进人才提出的待遇如下:
岗位类型
岗位待遇
特任教授
1.认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2.按照教授四级岗位的标准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副教授岗位的标准发放其他工资项目。其中,在学校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设站学院和合作导师每年提供不低于2万元补助,符合条件的青岛市每年提供6万元补贴。
3.发放科研启动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25-3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15-20万元。
4.聘期内被聘为教授的,发放安家费和购房补贴30万元。其他纳入学校长聘教师系列管理的,发放安家费和购房补贴15万元。
特任副教授
1.认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2.学校按照副教授三级岗位的标准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照讲师岗位的标准发放其他工资项目。其中,在学校从事师资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设站学院和合作导师每年提供不低于2万元补助,符合条件的青岛市每年提供6万元补贴。
3.学校发放科研启动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10-18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5-13万元。
4.聘期内被聘为副教授的,发放安家费和购房补贴15万元。
讲师
1.发放科研启动经费,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3-15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3-10万元。
2.聘期内被聘为副教授的,发放安家费和购房补贴15万元。
除此之外,结合本地区实际,学校积极推荐(协助申请)泰山学者工程等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各类人才项目(优厚待遇),如:(1)泰山学者工程。分为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青年专家3个层次,其中攀登计划专家山东省每期资助经费为人才津贴175万元和科研补助经费175万元,特聘专家每期资助经费为人才津贴175万元和科研补助经费25万元,青年专家每期资助经费为人才津贴50万元和科研补助经费50万元。(2)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青岛市给予创业创新研发补助100万元和安家补贴30万元。(3)青岛西海岸新区“梧桐树”聚才计划。具体待遇请点击《青岛西海岸新区关于实施“梧桐树”聚才计划的若干政策》。(3)符合条件的出站博士后,青岛市给予25万元安家补贴,青岛西海岸新区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青岛市给予15万元一次性安家费等。
2. 设置多种奖励机制鼓励人才尽快成长
典型代表如中国政法大学,该校明确提出,“学校为专任教师岗位人员建立了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培养体系:(1)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设立了“新入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计划”,为新入校教师提供5万元人民币的科研启动资金。(2)专任教师入校工作2年后,教学科研业绩优良者可以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提升专项资助计划”遴选,赴海外名校进行为期1年的研修。(3)为培养造就新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实施“钱端升杰出学者支持计划”,专任教师入校工作3年后,可以参加遴选,获得每人每周期30至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资金,对于期满考核优秀的支持计划入选者,给予5年特殊津贴奖励,每年5至8万元人民币。(4)根据专任教师的学术成果与科研贡献等指标,给予5至30万人民币不等的科研资助。(5)学校为人才引进人员提供相当数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从“科研项目培育”“人才培养计划”“学术成果奖励”等多方面出手鼓励引进人才尽快成长。
同样出台多项鼓励政策的院校如,南京理工大学,提到“学校为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提供2室1厅精装修公寓,自租房者按照2000元/月给予住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满足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文件规定的资历、业务条件,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定。鼓励博士后通过国际交流派出计划、香江学者等项目进行国际交流。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申请留校。”等等。
3. 出台多举措以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典型代表如东北师范大学,其在招聘公告中提到:“学校拥有附属幼儿园(吉林省示范性幼儿园)、附属小学(六校区)和附属中学(教育部直属中学)等一流的基础教育资源,全面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以此来吸引人才加入。
又如广西大学,从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列举出了明确的优惠政策,如下图:
三、建议
1.引进人才政策分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英雄不问出处”,一切只看“真本事”(所设置本科出身限制为最低可为2A院校)从所统计院校的人才政策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招聘,应该更加注重于应聘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从“特聘教授”、“青年学者”、“青苗人才”等多个层次给予应聘人员在科研启动金、住房补贴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
当然,考虑到地区经济差距,给予人才优惠的科研启动金额、住房待遇等要考虑自身实际,以本地区普遍待遇和具体校情来确定。
2.引进人才政策个性化
个性政策,是为了展示院校自身,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从所调查的院校的人才政策来看,有些经验可以借鉴。如将招聘信息在自己学院网站公布,将招聘信息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具体条款凸显出来而不是隐藏在学校整体对文科博士的招聘信息里,
更好实行“一人一议”以及“一事一议”制度、鼓励博士后进修的人才引进待遇等。
3.引进人才政策人性化
引进人才政策要有人情味,应聘人员往往不只是为了哪家院校薪酬高低就应聘哪里。而是会考虑到离家远近、住房待遇、配偶工作、以及子女教育等众多现实问题。所以人才引进政策要考虑到应聘人员的具体需求,从争取本地区的积极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人才周转房和租房补贴,争取校内安置亲属工作,争取优质入托教育、初等教育资源等入手,尽可能地吸引人才应聘。
四、其他
所统计院校的人才政策具体内容可查看附件“薪酬待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