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腾讯员工必修书法课,他们就不会被骗了

2020-07-03 10:06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最近两天最好吃的瓜莫过于南山必胜客鹅厂栽了,小企鹅与老干妈的斗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全国人民疯狂了,2020年最沙雕的新闻产生了!🙃

小企鹅表示:我可真是“逗鹅冤”,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大老师的法眼!因为大老师发现,这场心酸被骗的经历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腾讯员工必修书法课,他们就不会被骗了!


大老师为何会有如此结论???🤔


因为今天大老师偶然瞥见了“骗子”用的“老干妈”logo,啊!这赝品跟正版之间的差距,没练过书法的人可能根本看不来,但在我们书法人眼中,简直是差了整个银河系!🧐

啥???咋看出来的???🙊来吧!现在大老师就给你一一揭晓!


▼老——赝品竟然更胜一筹

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老”分别有什么不同。

整体诊断:赝品“老”结构紧凑,整体欹侧,用笔提按更明显,连带处轻重更有节奏感,转笔与折笔交叉使用,相较于正版的“老”,书法水平略胜一筹!😓


从整体形态上来看,正版老干妈(左)角度更平,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大老师加了辅助线,不过如果你还是觉得没啥差别的话,那就来看这里!👇


大老师在图中分别点了四个白点,大家可以看到左图正版两点距离小,右图赝品两点距离大,如果在我们临帖(书法老师的职业病来了)的时候不注意交点的距离,不注意笔画的角度,就会出现这样的不准确!😲

如果这两个点你觉得太隐蔽了,不好判断,那么最明显的一点大老师为你指出:正版的字头和字底没连上,赝品的连上了呀!😵


看完结构,我们再来看看用笔~😆


但从第一笔横来看,正版(图左)的粗细变化不明显,而赝品在横画收尾处明显减细,连带的提也十分轻盈!😏

除了横,赝品的竖弯钩大老师也更喜欢~正版竖弯钩在挑钩处明显加重了,感觉像是在挑的过程中由中锋变成了侧锋,而赝品的钩挑的更顺滑,有篆籀之气!😶


分析完了正版、赝品两个“老”,我们再看看古代书法家们都是怎么写这个老的。其实从书法的角度严格来说,这个老并不是特别规范:一般我们是不把第二笔竖和第三笔横连写的。



▼干——赝品的一气呵成


说到“干”这个字,我觉得赝品跟正版最大的区别是,赝品是一笔写成的!为何这么说呢?连带的笔意透露了所有秘密!🤨


除了笔意的体现,我们还可以看到,赝品“干”的最后一竖由粗到细变化明显,而正版的反而略显臃肿~😫



▼妈——赝品竟然恢复了魏晋古法!

“妈”这个字,赝品了不得!大老师经过一番缜密的胡乱分析后发现,赝品的“妈”字变折为转,绞转运用自如,笔笔中锋,处处换面,实在是玩弄笔锋的老手!😜

大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和思考中发现,唐代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因为在书法圈有个说法“魏晋笔法失传了”!为啥不说“魏晋唐”笔法失传了???因为唐代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上图左选自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图右选自唐欧阳询《卜商帖》


唐代以前,行草书中多转和直接的折笔;到了唐代,由于唐楷的影响,转迅速衰落,由折取代,而又由于我们现在对折笔理解的普遍偏差,往往折笔要“提、顿、折”才舒服,顿笔来得实在蹊跷。🙄

那么现在回到老干妈,我们来看看“妈”字


请看左图的的绿点处,明显是折笔,还是“提、顿、折”的那种,而右图赝品的绿点处用了转笔,实在是妙啊~🤔

另外我们再看看白点,左图白点的转线条表现十分单一,右图赝品的白点处转笔自如,笔锋换面,实在是高啊~😱

不仅是用笔,从结构来看,两个“妈”字也相差甚远。国画里有个说法“计白当黑”,书法里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把笔画与笔画围成的空白当作一个形状来看,这样两者不同就显而易见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正品“妈”的笔顺其实有点迷惑,这严重导致赝品不知道应该怎么连了……😣


综上所述!经过大老师一通胡B分析,从书法角度来看,竟然赝品完胜!

再次心疼小企鹅一秒钟……🙈

在此,大老师郑重呼吁,全世界都应该来学习书法啊!不仅延年益寿,还能提高智商,学它!


此篇文章纯属大老师一本正经的胡扯,如果企鹅的老板看到,请赶紧联系我来上书法课!



文字 | 大凝老师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添加微信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如果腾讯员工必修书法课,他们就不会被骗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