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凝胶的选择、处理和保存

2023-11-11 00:14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1. 凝胶的选择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凝胶的种类、型号很多。不同类型的凝胶在性质以及分离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凝胶层析实验时要根据样品的性质以及分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凝胶,这是影响凝胶层析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来讲,选择凝胶首先要根据样品的情况确定一个合适的分离范围,根据分离范围来选择合适型号的凝胶。一般的凝胶层析实验可以分为两类:分组分离(group separations)和分级分离(fractionations),分组分离是指将样品混合物按分子量大小分成两组,一组分子量较大,另一组分子量较小。例如蛋白样品的脱盐或蛋白、核酸溶液去除小分子杂质以及一些注射剂去除大分子热源物质等等。分级分离则是指将一组分子量比较接近的组分分开。在分组分离时要选择能将大分子完全排阻而小分子完全渗透的凝胶,这样分离效果好。一般常用排阻极限较小的凝胶类型。分级分离时则要根据样品组分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凝胶的类型,凝胶的分离范围一方面应包括所要的各个组分的分子量,另一方面要合适,不能过大。如果分离范围选择过小,则某些组分不能得到分离;如分离范围选择过大,则分辨率较低,分离效果也不好。

  选择凝胶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凝胶颗粒的大小。颗粒小,分辨率高,但相对流速慢,实验时间长,有时会造成扩散现象严重;颗粒大,流速快,分辨率较低但条件得当也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选择时要依据分离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样品中各个组分差别较大,则可以选用大颗粒的凝胶,这样可以很快的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有个别组分差别较小,则要考虑使用小颗粒凝胶以提高分辨率。由于凝胶一般都比较稳定,所以它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都可以正常的工作。如果实验条件比较特殊,如在较强的酸碱中进行或含有有机溶剂等等,则要仔细查看凝胶的工作参数,选择合适的类型的凝胶。

  2. 凝胶的处理

凝胶使用前要首先要进行处理。选择好凝胶的类型后,首先要根据选择的层析柱估算出凝胶的用量。由于市售的葡聚糖凝胶和丙烯酰胺凝胶通常是无水的干胶,所以要计算干胶用量:干胶用量(g)=柱床体积(ml)/ 凝胶的床体积(ml / g)。 由于凝胶处理过程以及实验过程可能有一定损失,所以一般凝胶用量在计算的基础上再增加10%-20%。

葡聚糖凝胶和丙烯酰胺凝胶干胶的处理首先是在水中膨化,不同类型的凝胶所需的膨化时间不同。一般吸水率较小的凝胶(即型号较小、排阻极限较小的凝胶)膨化时间较短,在20 C条件下需十几个到几十个小时,如SephadexC条件下需3-4小时;但吸水率较大的凝胶(即型号较大、排阻极限较大的凝胶)膨化时间则较长,20  G-100以上的干胶膨化时间都要在72小时以上。如果加热煮沸,则膨化时间会大大缩短,一般在1-5小时即可完成,而且煮沸也可以去除凝胶颗粒中的气泡。但应注意尽量避免在酸或碱中加热,以免凝胶被破坏。琼脂糖凝胶和有些市售凝胶是水悬浮的状态,所以不需膨化处理。另外多孔玻璃珠和多孔硅胶也不需膨化处理。

膨化处理后,要对凝胶进行纯化和排除气泡。纯化可以反复漂洗,倾泻去除表面的杂质和不均一的细小凝胶颗粒。也可以一定的酸或碱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水洗至中性。排除凝胶中的气泡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可以通过抽气或加热煮沸的方法排除气泡。

  3. 凝胶的保存

凝胶的保存一般是反复洗涤去除蛋白等杂质,然后加入适当的抗菌剂,通常加入0.02%的叠氮化钠,4 C下保存。如果要较长时间的保存,则要将凝胶洗涤后脱水、干燥,可以将凝胶过滤抽干后浸泡在50%的乙醇中脱水,抽干后再逐步提高乙醇浓度反复浸泡脱水,至95%乙醇脱水后将凝胶抽干。置于60 C烘箱中烘干,即可装瓶保存。注意膨化的凝胶不能直接高温烘干,否则可能会破坏凝胶的结构。


凝胶的选择、处理和保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