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浪地球2】宁理/马兆采访文字整理

2023-03-14 22:08 作者:几时裁锦字  | 我要投稿

1.《中国青年报》青年范儿

宁理形容马兆: “作为科学家、工程师,他拥有绝对的理性,对一切事物都秉持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个角色都努力将情感因素降到了最低” “……一个偏执的科学家” 宁理谈选角以及角色塑造: 宁理没有问过郭帆为何找自己演《流浪地球2》的“马兆”,他猜测,也许是郭导通过以往角色看到了自己气质上“执着”的一面,“这种执着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轴,是一种坚持的感觉”。谈及角色塑造,宁理说:“不是说你戴上眼镜,告诉观众你是科学家就行了,演员需要通过一些自然行为的流露,去强化角色在观众心中的设定。”

2.1905电影网

宁理对角色的演绎以及处理: 马兆这个角色几乎没有话,如果说到感兴趣的东西,语速会非常快。在台词处理方面,宁理呈现出一种AI机器人的状态,没有情绪,但话如子弹一样往外蹦。为了让自己有科学家下意识的肌肉记忆,宁理几乎在家没事的时候就开始练台词,确保到片场尽可能呈现出丝滑感。

3.万达电影

宁理谈“马兆”: “我演的这个马兆多多少少跟郭帆有点像,因为,他其实在他不熟知、不感兴趣的领域没有什么话,他就是一个很虚无的存在。但是,在说到他熟知的领域时,他是一个不可能忽略的存在,他是所有的灵魂和核心。在说这些的时候,他可能不一定顾及到别人能不能听得懂。这个东西就是他日常的一部分,于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语速也好,他的表达也好,是很快,别人能跟得上跟不上是一回事。所以我觉得,他是另外的一种‘人狠话不多’,他的话不多是指废话不多。他所说的所有的东西,(无论你)听得懂听不懂,都是有价值的。” 宁理谈和刘德华的合作感受: “……(由合作体验谈到二人角色)在科学领域上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但是对于人类的思考、对于生命的看法,我们又是相左的,在这里边我们又是对抗的。我觉得我跟华哥在一起创作的时候,这种微妙的感觉是特别特别迷人的……相爱相杀,我就觉得我跟戏里边的刘德华先生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4.上观新闻

宁理谈“数字生命”&与刘德华合作 问:如果你有图恒宇这样的机会, 会给亲人一个数字生命吗?事实上,马兆是不是暗地里帮助图恒宇实现了给死去的女儿完整一生的执念? 答:和影迷互动的时候,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觉得《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电影,在完成叙事的时候要有一个自圆其说的闭环结构,但故事本身是开放的,导演没有给出结论,我也不能代替角色回答。我作为马兆的扮演者,我理解马兆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 他既有对同事的深深理解,对图丫丫的真挚的喜爱,他心里很柔软,但他也有对自己担任的职责的一丝不苟的执行。 问:您排毕业大戏的时候应该正是刘德华这一代艺人风头正健的时候吧。您追过星吗? 答:我们这个年纪的男生都是看着刘德华先生的电影、听着他的歌长大的,比我小一些的男孩都会模仿他的发型和打扮。他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心中的巨星。演艺市场潮起潮涌,他作为艺坛常青树,工作了几十年依旧光彩夺目,人格魅力早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偶像明星。 在我们一起拍摄《流浪地球2》时,刘德华的杀青戏是守在图丫丫身边目睹女儿去世,我作为主任允许他保存女儿的记忆,并承诺“我负责”。那场戏后,我问华哥能否在离别前合个影,他答应了。因为当时他戏里的形象是满身血污,所以他说先去卸妆并换掉演出服。 当天我们的拍摄结束后已经过了午夜,大家都很疲倦了。过了一会儿,有人告诉我说看到有工作人员已经把刘德华接走了,我心下“哎呀”一声,觉得很遗憾。谁料在我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只见刘德华又回来了。我说:“华哥你不是走了吗?”他马上向我致歉说:“我答应你的不能忘记呢。”他是专程回来和我合影。 在最近的路演中,我们的行程非常密集,有时一天一个城市赶好几个场。华哥总是面无一丝疲态,永远那么精神饱满,每到一处和大家互动,总是那么热情和真诚,恰到好处地化解尴尬;那么能带动气氛,让你忘了你们是在工作,更像是一种特别快乐的老朋友团聚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他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5.《科幻世界》科幻世界SFW

制片人、编剧龚格尔谈影片细节: 问:有没有哪个桥段时龚格尔老师建议影迷特别留心观看的画龙点睛之笔呢? 答:大家可以多多关注马兆教授的戏份。宁理老师扮演的这个角色,他是图恒宇的老师,在数字生命研究所工作。这个人在关键时刻,被动地应对着很多难题,但是大家可以注意,他有一些表演的细节,譬如一直在看表,譬如在遗嘱上画莫比乌斯环。这些细节部分值得大家注意。

【流浪地球2】宁理/马兆采访文字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