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木3】关于第二集A,B Part的默剧科普以及与哑剧的区别

2022-01-24 01:01 作者:TSDM星文社  | 我要投稿

来源:笔者原创

制作:TSDM星文社

笔者:黄昏

关于第二集A,B Part的默剧科普以及与哑剧的区别

默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我国西汉时期),到了18世纪在英国成为著名的戏剧表演形式。默剧和哑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演员不可以说话,而且二者皆起源于古罗马,经过历史的发展,才逐渐分化成型,可以说,它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就我个人的理解,更像是基本宗旨相同,但是追求的理念又有各有不同。

下面就来说说两者的区别,从字面意思,“默”表示沉默,静默;“哑”表示暗哑,没有声音。前者是可以说话,但选择了不说话;后者是本身就不可以说话。对应到戏剧里面就是,前者没有否定语言本身的功能,而后者是用形体动作和表情,替代语言来完成剧情的叙述。再说得具体一点,默剧常常伴有丰富的配乐,人物语气词(如受到惊吓时发出“啊!”),哭笑声,甚至还有旁白;而哑剧可能会有伴奏,但是演员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不知道为啥我会想到一些魔术表演)。如果还不能明白,就把《鬼灭之刃》的对白,全部换成祢豆子的“嗯~嗯”就是一部默剧了。

接着我们结合实际来说说,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哑剧和默剧。第一位要说的,当然是英国著名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无声电影(又称默片)时代的传奇人物,靠着灵活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流传下了一部部经典作品。卓别林早期的一些喜剧短片,如1914到1923年,都是只有背景音乐的,没有任何的效果音和旁白,一小部分对白使用字幕表达。所以我认为这一部分可以归为哑剧(参考链接:查理·卓别林短剧合集)。而到了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1936年的《摩登时代》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旁白和效果音,片中卓别林还献唱了一首歌,可以说非常符合默剧的特点(参考链接:摩登时代)。之后便是有声电影的时代了,无声电影没落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中......

第二位是现代人比较熟悉的憨豆先生,同样是来自英国,与卓别林时代不同的是,憨豆所处的年代摄影和录音设备已经十分完善,不存在技术上的限制。前期的剧集憨豆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发出一些类似语气词的哼哼声,通过夸张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神态,从而上演着滑稽的闹剧。尽管到了后期对白逐渐增多,但默剧仍然占了大部分篇幅。凭借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给人留下难以抹去的人物形象,导致现在大部分人看到罗温·艾金森,张口就叫憨豆了233

说了这么多,怎么不能不说说那些默剧形式的动画呢?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1940年开播的《猫和老鼠》。猫和老鼠作为最早期的一批动画之一,全程使用手绘制作,靠爆肝做出来的,动画效果相当丝滑。在我的印象中,猫和老鼠更多是汤姆和杰瑞的追逐戏,没有任何对白。但最近再看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有蛮多对话的,再加上效果音和音乐的水平也相当高,说成是一部音乐剧也不为过。其它比较有名的还有韩国的《倒霉熊》,芬兰的《愤怒的小鸟》动画短片,英国的《小羊肖恩》等等,这些都是默剧形式的动画。为什么日本明明是动漫大国,但火出圈的默剧动画不多呢?因为日本的声优行业发达,许多动画都要靠配音来完成,故事的叙述和剧情的推进,都很难离开对话。其次,默剧的局限性比较高,题材大多是日常搞笑这种简单的情节,对于硬核科幻,奇幻魔法,悬疑推理等这些复杂的世界观,还是需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介绍;音乐对于默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枯燥无味的画面是很难留住观众的,所以优秀的默剧,音乐大多是量身定制的(配合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变换)。

因为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花费过高,默剧最终被现实主义戏剧取代。这放在如今的动画行业,又何尝不是这样,部分人抛弃了传统手绘,为了节省成本,转而去使用3DCG做动画;宁愿做成PPT动画,用低廉的价格买下声优的演绎,也不愿多在原画上多花钱。“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对默剧最好的诠释,默剧尝试省略所有的人物对话,把重心放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动作设计上。通过“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观众去想象所要传达的东西。

后言:高木同学的默剧相对于其它同类型的动画,显得比较单调,因为它只有音乐,人物嘴巴又在动,却没有预想的声音,不过大致能猜到在说什么,总体上已经很不错了。

【高木3】关于第二集A,B Part的默剧科普以及与哑剧的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