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诗中的离别礼物,那一枝杨柳,多年后是否还在?

2022-02-12 21:34 作者:無鋒閣  | 我要投稿

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西游记中玄奘出发取西经的时候,太宗敬了一杯酒,并且在酒里弹了一撮尘土,意为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故园难忘,故土难离,而在朋友之间的送别中,古人也有一种很别致的礼物,这就是折杨柳。

折杨柳的风俗起于汉,而盛于唐。在唐朝,《折杨柳》这首离别的曲子广为人知,不是这曲子好听,而是曲终人散,情谊悠长。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缘来则聚,缘去则散。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这是张九龄的《折杨柳》,一支普普通通的杨柳枝,不值千金,却意义深沉,拿的虽是杨柳枝,心中存着故园情,更悲哀的是那些戍边的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比起少小离家老大回可要难多了。

因为杨柳枝有着这种含义,所以在诗词中,杨柳有着和明月一样的待遇,尤其是戍边的古诗,杨柳更是频频出现。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最狠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偏远孤寂的边塞,没有春色,也没有春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才是常态。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些曾经折下的杨柳,又有几支能够平安回归呢?


唐诗中的离别礼物,那一枝杨柳,多年后是否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