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片砧敲千里白:闲聊“四大名著” part 6

2019-04-03 10:48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这几期,我们来聊聊《红楼梦》。

再者,诗歌创作——

《红楼梦》里面诗歌的质量是极高的。

比如名篇《葬花吟》中的诗句:

  1.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时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与我之前说过宫体诗自赎的《代悲白头翁》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轮回的思索。唯独的区别就是黛玉虽有慧根,但困于遭际,终被一情字所悟,只是看得深,却未能看得破。这种诗歌寓身世,反应人物个性的笔法,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

  2. “杜鹃无声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醒,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意象情境,字字珠玑,虽然《葬花吟》比不上盛唐极致风流,但是在明清时代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了,其文学价值不输初唐晚唐诗歌太多,称得上是精品。

再比如说七十回《桃花诗》中:

  1. 前半段的景象“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与苏轼的名篇之一《蝶恋花》“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殊途同归,所谓“帘”或者“墙”,一道相隔,两番心情,交相辉映,相形成趣:苏轼之词抒发单恋之苦“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所谓围墙,实则心墙;而黛玉则是抒发孤苦飘零的孤寂悲凉(想想她父母早亡,父家无依托的亲戚,虽在贾府,但终究是寄人篱下,你可以说湘云也是父母早丧,但是她终究作为史家女儿,常住史家,而黛玉一个外姓人,即使跟贾家再怎么有亲缘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下的悲哀压抑,自然在现代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也便不要用现代思想去评价黛玉的多愁善感是软弱无能,社会如是,她一个在旧社会没有任何权力和自由的女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2.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化自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殊途同归,花映人,人望花,二位一体,红颜薄命,韶华易逝,一“帘”之隔,命途相若。这首诗虽不如《葬花吟》有名,但文学价值依然不低。

书中宝钗众人评价最高的是中秋咏螃蟹诗,“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其中的诗句:

  1.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意思是,横行的螃蟹走起路来毫无章法,剥掉了壳子只是黑膜与蟹黄,讽刺的是无才无德的世人仰仗权势横行霸道,目无法纪人伦,颇有些愤世嫉俗之感;

  2. 总有人觉得宝钗代表现实或者世俗,我只能说,他们原著读得太少,讹传听得太多,“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从头到尾生的就是女身男心,无论是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气吞山河的气势;

  3. 还是“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对宝黛多愁善感的讥刺,都是霸气有余,清高自许的。

对宝玉她未尝没有好感,只不过,爱情对宝黛而言是命,对宝钗而言,是生命中很小一部分。如果生在现代,宝钗一定是一个沉迷于事业的女性形象,男女欢爱并不能真正达到她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她会警戒自己,劝告别人。但不代表她对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在乎,生为女儿身,壮志永难酬,或许也便是宝钗最大的悲哀了吧。

另外,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等等皆出自《红楼梦》,所以即使脱离小说文本,仅仅诗歌的价值便已然足以载入史册了。

(未完待续)

喜欢文学,思辨,备考策略,心理成长,健身,外语的朋友……

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老碧的知识摊子 需要您这样优秀的人的关注!

里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一片砧敲千里白:闲聊“四大名著” part 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