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片砧敲千里白:闲聊“四大名著” part 5

2019-04-03 10:34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这几期,我们来聊聊《红楼梦》。

首先,我们从思想性来看——

《红楼梦》表达了对于旧时代的正统思想的反抗精神,叩问精神:通过贾宝玉的口,一次又一次的称呼那些考功名的人叫做禄蠹——即追逐利禄的蛀虫,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而那句经典的判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又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反抗。在人人遵循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旧社会是具有革命性的。

另一方面,《红楼梦》除了思考了儒家思想,还融入了道家佛家思想:我说过但凡融入了哲学或者宗教思想的作品,水平就会提高一个档次;在人物思想以及诗歌创作上,比如说”山中高士“薛宝钗有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化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再比如她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则蕴含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如“否极泰来”,“ 祸福相依”;而关于“世外仙姝”林黛玉名段“黛玉葬花”中又蕴含了佛家的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及开篇“好了歌”则表现了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另外,在线索人物中,除了贾雨村和甄士隐之外,还有一僧一道,他们在文中也是直接间接地反复出现,人物命运通过他们的话语一再暗示,亦是《红楼梦》融入道家佛家思想的体现。这是《红楼梦》在思想上第二点革命性的地方。

然后,人物塑造——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基本上都是立体化且具有发展性的:

你很难说从中找到一个人,用有限的形容词便可以准确概括,你也不能保证一开始对某个人物的刻板印象不会因为后文中的其他事情发生改变。

比如说,大多数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妹妹是多愁善感,爱使小性子的女生的代名词。但是如果你真的读过《红楼梦》就会清楚地知道,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往往是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会有,而使小性子则仅仅是对宝玉感情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而已。你可以说在那个社会中女孩子应该克己复礼,不该这么情感外露才对,但是对比另外一件事,书中对宝玉使过小性子的原非只黛玉一个,湘云也这么做过,但是对湘云就没有相关的评价或者诟病。

原因其实在于:

一,宝黛作为主角,以他们为视角的心理描写相对较多,而这并不是一种客观视角;

二,宝玉待黛玉原就不同,所以在她那里待的时间就多,关系亲密了,小摩擦也会更多,换言之,如果宝玉的心上人是湘云,估计湘云的人设也会变成爱使小性子爱吃醋了;

三,旁人的渲染,但凡书中的女孩子,大多对宝玉有好感,所以其实对于宝玉对黛玉的用心是多多少少有些不忿的,偶尔情绪上来多说几句,大观园本就人多口杂,经人以讹传讹,黛玉本身个性按照书中的话是有些孤高的(其实只是因为曲高和寡,能和她有共同语言的不多,太日常的内容,黛玉很多时候应该并不是不屑沾染,而只是她原生家庭的环境是书香世家,她确实不熟悉所以不知道如何参与罢了,如果真的自命不凡,那么香菱学诗时,最热心且诲人不倦的就不会是黛玉了,所以只要是她熟悉的话题的话,绝不会存在孤芳自赏,孤高自许的情况的,相较而言,妙玉才是真的孤高自许,不过涉及她篇幅本就不多,所以大家才会没有这种认知),所以不了解的人就人云亦云,而并不是真正了解黛玉其人何如。

而林黛玉真正的与人相处时的个性是非常活波开朗,伶牙俐齿的,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趣别人,只要黛玉在的地方都少不了欢声笑语,书中说到口齿伶俐,除了王熙凤,就数林黛玉,前者是入世的练达机巧,后者是博学的妙玉连珠;而且,在宝玉真正推心置腹剖白心意之后,黛玉便不会继续草木皆兵,敏感多疑了,对宝钗也姐妹相称,醋意全无。

可以说,林黛玉是《红楼梦》最可爱最鲜活的女性角色,宝钗的稳重端方其实更多会让人觉得敬重,但是黛玉才是真的能够活到人心尖上的美人。

(未完待续)

喜欢文学,思辨,备考策略,心理成长,健身,外语的朋友…… 

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老碧的知识摊子 需要您这样优秀的人的关注!

里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一片砧敲千里白:闲聊“四大名著” part 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