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血液科-缺铁性贫血

2023-02-10 05:35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出现之前的阶段称作缺铁;

铁代谢:

铁的存在形式:

已经用了-血红蛋白(2/3)、肌红蛋白、含铁的酶

储存的-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

转运的-血浆中的血清铁(与转铁蛋白结合),与幼红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进入幼红细胞,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参与血红蛋白合成;

铁的来源:

食物、老化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几乎全被利用、VitC等还原性物质可以还原Fe为2价,比3价的铁容易吸收;吸收主要位于12指肠和空肠上段;

需要量:

1mg/kg/d,用来补充随肠粘膜细胞脱落而损失的铁;

病因:

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食物搭配不合理、胃肠疾病、腹泻;

需要增多-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妇女;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PNH;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头晕;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异食癖、吞咽困难、舌乳头萎缩;

神经系统-萎靡不振、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

心血管系统-心率快、心脏扩大、心衰(高动力循环状态)

辅助检查: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C可见红细胞染色浅,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早期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数量增加,铁粒幼细胞消失,细胞外铁消失;

骨髓铁染色-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是贮存的铁,存在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的为细胞外铁,存在于幼红细胞内的是细胞内铁;铁粒幼<15%,细胞外铁减少(++正常);恢复是先恢复细胞内铁,后恢复细胞外铁(先满足造血用的);

铁蛋白14ug/ml;减少-是体内铁的主要储存形式,反映缺铁的敏感指标,只有铁蛋白才能真正反应是否缺铁,慢性炎症时明显增高;

血清铁降低(80-180ug/dl)-铁的转运形式,与转铁蛋白结合,量很少;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正常情况下33%与铁结合,<15%为异常

总铁结合力升高(200-400ug/dl)-与100ml血清中的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升高-没有足够的铁与之结合形成血红素或铁利用障碍

 

分期诊断:

铁减少期(储存铁减少)-细胞外铁缺如、铁粒幼细胞<10%、铁蛋白<12ug/L;

RBC生成缺铁期(红细胞摄入铁减少,但HB减少不多)-铁三项异常、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加;

缺铁性贫血期-Hb男<120g/L;女<110g/L;

鉴别诊断:

治疗:

对因治疗(饮食、寄生虫、胃肠道肿瘤);

    补充铁剂-口服元素铁4-6mg/kg/d生理需要1mg/kd/d,同时补充VC促进铁的吸收,不能与茶同服;慢性腹泻者可肌肉注射铁剂;网织红7天达到高峰,血红蛋白2w后开始上升,1-2月恢复;血色素恢复后维持治疗3月(补充储存铁);

必要时输血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血液科-缺铁性贫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