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河南为何成为全国强降雨中心?
7月20日,河南暴雨引发关注!

随处可见的洪流景象。
郑州市内即便站在马路上,水位也能没过成年人大腿。


郑州城市内涝,马路变河道。

车辆无一不遭殃,漂流瓶似的互相碰撞。

室外如此,一楼底层位置也不容乐观,内外水位几乎没有差别了。

至于地下室更不敢想象。
地铁站拥有较好的防水、排水设施,现在也已经遭殃了。
看网友晒出的场景,是可怕的样子。
在河南巩义水流湍急的地方,汽车更是直接被冲走。

这并非个例,今天河南多个地方出现的洪峰,汝州寄料镇一处干涸的河道,甚至出现多辆汽车扎堆被卷走的情况,已经非常可怕了。
今天的少林寺外,像极了电影特效,却正是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

不仅洪水围城,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触目惊心。
可以说,大半个河南眼下正泡在雨水中。



话说回来,内涝严重是因为基础排水工程落后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但是必须要明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场雨下疯了。
要知道这两天河南5个气象站的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仅仅在郑州,1小时降雨量就达到200毫米,这是什么概念?北京全年降雨量也就500毫米,郑州7月的平均降雨量才146毫米,也就是说这1小时下了超过当地常年1个月的雨量,已经打破全国2000+国家气象站历史记录。

从昨天下午2点到此时此刻,河南嵩山457.5毫米,新密416.9毫米,偃师346.2毫米,登封288.6毫米,巩义288.2毫米……全国降水量排名前20的地区中,河南占据了19个位次。
更麻烦的事情,明天降雨还没有减弱的样子。
后续强弱不等的雨情不见消停的迹象。

最让人揪心的事还是灾情。
今天下午网上的求助留言多了起来,主要来自河南巩义。




有人说家里进水抽水泵上阵了,却遭遇停电,水根本抽不出去。大家接到了撤离通知,天灾突然,家里十几只羊只能扔下不管。
根据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的爆料,已经出现了人员被困的情况,有村民在洪水中抱树求援,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可能。

好在根据博主收到的当地反馈,被困者已经获救。
今天河南当地媒体,包括大象新闻、大河报都发布了巩义全天免费救援渠道。

7月17日夜间以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20日傍晚,郑州市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I级,郑州地铁也全线停运。
中国青年报关注河南暴雨!河南多地持续遭暴雨侵袭,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密切关注,祝福平安!
牵动无数人!郑州地铁五号线正在救援……
7月20日下午,因大雨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积水,列车停止运行,多位乘客被困地铁车厢,车厢积水已经到达胸腔以上,并在不断上升。有乘客发微博求助。
中国青年报
“水已经过腰了!”河南郑州暴雨,有乘客被困地铁隧道内……救援正在进行,愿平安!
视频号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记者从郑州市委宣传部获悉,20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雨水倒灌进郑州地铁五号线地下隧道和列车内。郑州地铁五号线(海滩寺—沙口路)路段内有市民被困于列车内。
目前,公安、消防、办事处等救援单位已抵达现场正在紧张救援,车厢内水位已经下降,人员暂时安全。截至目前,具体列车内被困人数不清河南巩义暴雨已致1人死亡2人失联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7月19日06时至20日15时,郑州巩义市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新中镇,达609.1毫米。
巩义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红色预警,进行防汛应急一级响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调度,各镇(街道)全体班子成员带队深入村(社区)排险救灾,同时强化水利、交通、城管、电力等部门联动,加强对河流、水库、地质灾害、城市基础设施等巡查排查,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做好有可能进水企业及存在热炉企业的停工停产工作,防止热冷相击产生爆炸事故,目前有隐患的企业和生产线已全部关闭。
据悉,巩义全市多处房屋、围墙倒塌,一人死亡,两人失联,目前公安、消防、所在辖区正在组织营救。截至发稿,共转移受灾群众1102户、3620人。
北京日报:【三天下了一年量,#郑州暴雨为何这么大#?】7月21日凌晨,河南省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20日8时至17时,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度达到“千年一遇”,目前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河南此次暴雨为何强度如此大?
河南这次暴雨为什么这么强?
今年河南雨水为何如此“凶猛”,来看@郑州发布 解读:
另据中新社报道,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向记者表示,预计此次强降水将持续到21日夜间,强降水集中区域仍是在豫西北和豫中一带,降水量能够达到100到250毫米,局部300到400毫米。22日至26日,河南省无明显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省内多分散性的雷雨天气。
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表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阻挡了上游系统移动,导致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时间维持。受深厚的东风急流及稳定的低涡切变影响,配合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的强辐合抬升效应,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造成了河南省长时间降水。
由于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强降水发生的区域比较集中,造成西部、西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增高,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中小河流、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另外还造成了大范围城市内涝、农田积涝。

此次降水过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7月17日开始河南省,河南省西部、中西部地区连续四天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并且强降水仍将持续。
二是累积雨量大。全省平均降雨量113.5毫米,郑州、焦作、新乡平均降水量分别为:357毫米、210.6毫米、194.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荥阳市环翠峪728.0毫米。
三是强降水范围广。全省共有4098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于100毫米的有1923个,大于250毫米的有606个。
四是强降水时段集中。强降水时段主要从18日夜间开始,北部、中部、西部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五是具有极端性。嵩山、偃师、新密、伊川、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嵩山、巩义、新密、偃师、登封等5个站点突破建站以来 3 日累计降水量历史极值。
历年还有更猛的暴雨过程吗?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介绍,1975年“75·8”暴雨最为猛烈。1975年8月5日至8日,受7503号台风影响,河南暴雨中心泌阳县林庄6小时雨量830.1毫米,24小时雨量达到1060.3毫米,3天雨量1605.3毫米。
强降雨何时结束?
今天前半夜,雨势会稍有减弱,从后半夜开始雨势将再次有所增强,但总体的雨势没有昨晚到今天上午的强,因为整个降雨的趋势是逐渐走弱的。
预计此次强降水将持续到明天夜里,强降水集中区域仍是在豫西北和豫中一带,降水量能够达到100到250毫米,局部300到400毫米。22日至26日,河南省无明显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全省多分散性的雷雨天气。
河南省气象台预计,预计今天夜里,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和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漯河六地区及商丘、周口两地区西部与三门峡、南阳两地区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明天白天,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和洛阳、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五地区及南阳地区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明天夜里,全省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其中北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张娟提醒,今明两天,河南的强降雨区将会和之前高度重合,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都将进一步加剧,相关部门以及公众要特别关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城市内涝等情况。
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
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
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四种降水成因类型

地形雨
概念与分布
概念: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

分布: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故而这上面,就是迎风坡。迎风坡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雨量在迎风坡的分布,先是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递增,达到了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地形雨的特征
特征:地形雨常随着地形高度增高而增加。地形雨如不与对流雨或气旋雨结合,雨势一般不会很强。
一般说来,山区的降水量往往多于邻近的平原地区,迎风坡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锋面雨
概念与分布

概念: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锋面雨。
分布:温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
锋面雨的特征
特征:水平范围大、降雨时间长、含水量和降水强度小。
对流雨
概念与分布
概念: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使得低层空气上升,到了高空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对流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下对流雨之前常常会刮大风,并伴有雷电。
分布: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
对流雨的特征
特征: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匀、持续时间短、随时间变化迅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台风雨
概念与分布
概念: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
分布: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登陆的主要地区。

台风雨的特征
特征:台风区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强度很大,多属阵性。台风登陆常常产生暴雨,少则200~300毫米,多则在1000毫米以上。

我国锋面雨的推移规律:
每年的4、5月,夏季风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雨季开始;6月,暖空气推动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候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雨带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的时节,人们又称之为“梅雨季节”;7、8月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刚过,出现晴朗干旱的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称为伏旱。到了9月,锋面雨带南撤到南部沿海;10月则完全退出我国大陆,由此,我国东部地区雨季结束。
对于我国锋面雨的推移过程,也可以用口诀来加强理解掌握: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游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对于台风,我们知道:台风有过也有功,就是台风过境时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海陆位置
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海洋远近的影响。

地形
1. 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西风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因此降水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我国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
山地的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
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
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气压带
全球的气压带不管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还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的饱和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很难形成降水,多为晴朗天气。
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如赤道地区,全年处在低气压控制下,终年多雨。

风带
全球的风带包括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而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
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较少。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西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信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信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则与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如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雨季,在东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旱季。

气旋、锋面
特殊的大气运动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气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转上升气流,往往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
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在锋面附近暖空气上升也会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形成降水。在副极地也会因为东风和西风相汇而形成极锋,形成锋面雨。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

下垫面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如果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或者水面宽广,就会增大蒸发量,空气中湿度增大,从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坏,水面减少,空气就会变得干燥,导致降水减少;沿海地区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经过,降水也会增多。
如沙漠地区地表干燥,增发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降水也减少;而在森林地区,湖泊和大型水库附近,降水明显增多。

洋流
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暖流有关,而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与寒流关系密切。
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最狭长、分布纬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鲁寒流的功劳。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节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的有效形式。
当然,影响某个地区的降水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使当地的降水更加复杂,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找到其主导因素,还要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才能搞清某个地区的降水类型和特征。
如欧洲西部的海洋性气候降水特征的形成,就是受到海陆位置、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平原与山脉东西走向、地势低平、海岸曲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河南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针对此次过程,河南省气象局认真贯彻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按照1号指挥长令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实行战时工作机制,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一是加强精密监测,气象卫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4小时连续观测,全省对地面、探空加密监测时次;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滚动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气象信息快报》等决策服务材料,开展联合会商8次,并联合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并对省防汛办、省应急厅、省地质环境总站开展了叫应服务,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均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送达本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三是全网发布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网站等渠道共发布预警信息1100多条,提醒责任人4500余万人次;气象部门各类新媒体发布预报预警、雨情、科普知识等信息300余条,覆盖过亿人次。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中部战区 今晚发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河南卫视:
河南暴雨救援最全电话公布

愿平安!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大象新闻、@郑州发布、@国是直通车、@河南卫视、@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