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齐物论》六:用好的心态看待人生

(六)用好的心态看待人生
所谓的理论家,就是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世界与心灵之间寻找或搭建桥梁,并为此寻找充分理由的人。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神秘的造物面前,我们理直气壮,却又虚弱无力。我们雄辩滔滔,却又底气不足。我们怀疑一切,以至于我们无法相信自己。
我们俯身捡拾起大自然遗落的一枚果核,然后又扔出去。我们总想找到心仪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我们总觉得那闪烁在太阳下的珍异比我们手中握着的更好,也总想发现更多。我们就这样行走在天地之间。

今天接着上一讲《齐物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庄子是怎么样行走在天地之间的,也许会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起品古人智慧,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里庄子又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瞿鹊子问道的故事: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老师孔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做世俗的琐细事务,不谋求私利,不逃避危害,不热衷于欲求,不因循成规;以没有表达的意思为自己的见解,说出的话语又不表达确切的意思,因而自在地遨游于世俗之外。孔老师认为这是荒诞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为这正是领悟了美妙的大道的实践体验。先生认为如何?”
长梧子说:“这些话即使上古的黄帝听了也会困惑不解,你的老师孔丘又怎么能够理解呢!而你也谋虑得太早了点,就好像看见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看到射鸟的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且给你胡乱说说,你也就胡乱听听如何?
长梧子接着说:为什么按照天道运行的规律,不去管他是是非非,把世间万物同等对待呢?与万物融合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视为平等。人们总是忙于世务的奔波劳碌,热衷于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浑为一体而不被困扰。万物也都是这样,并以此相互包容蕴藏。

紧接着,庄子又讲了一个骊姬的故事:
原文: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丽姬原本是丽戎国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到她被送到晋国的王宫,被晋侯宠为夫人,吃的是美味珍馐,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就开始想,当初为什么还要伤心地哭泣实在是没有必要。但这又怎么能够预料的到呢?
就如同梦中饮酒作乐的人,早晨醒来后很可能会痛哭饮泣;梦见痛哭饮泣的人,早晨醒来后又可能会以打猎作乐。当人们做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
往往在梦中还会卜问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只有领悟了大道的人才清醒地知道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窃窃自喜什么都知道。什么尊贵如君,卑贱如奴,实在是太浅陋了!孔子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梦中。这番话,在愚蠢的人听来,觉得是十分奇怪和荒诞的。万世之后假若降生一位大圣人,悟出这个道理,也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假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不胜你,那么,你果真就是正确的吗,我果真就错了吗?或者是我胜了你,你不胜我,那么我果真就正确,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我们谁是正确的,谁是不正确的呢?还是我们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错的呢?我和你都无从知道,那么别人也就必然更加糊涂了,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
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你不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不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呢!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既然我、你与他人都不能相互沟通,那么又能等待别的什么人呢?
“什么叫做用“自然之道”来调和一切的是非呢?把不正确的看作是正确的。正确的如果真正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就是不言而喻、不必争辩的;‘是’假如果真是‘是’,那么‘是’不同于‘不是’,也就不必争辩了。辩论中不同言辞跟变化中不同的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评判。那么就以自然之道来调和,用无尽的变化相互顺应,以此了却一生吧。忘却岁月的流逝,忘掉生死、忘掉是非,抵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都是可以转换的,老子在《道德经》里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情,都有两个面,关键是你从哪一方面去看待,当你用好的心态去看待人生,人生处处都风景;当你用诗意的眼光来看人生,沧海桑田也是人间。
钱钟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如你觉得快乐,并非全是因为你洗澡洗得干净,花开得有多么美丽,或者饭菜是否合你的胃口,主要是因为你心里没有什么挂碍,人生自然。”心之所安,一路风景!
END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蓦然回首,邂逅经典文化。
历史 哲学 读书 国学 书法 美文
有态度,有温度
关注【邂逅经典文化】
也可以去视频号搜索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关注陪你过有智识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