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三做大讲堂第221讲——现场手记

2023-04-13 23:09 作者:韵泠的三角菜园  | 我要投稿

讲座的通知一出来我就立马报名了,抢到了中间的好位子!“三做大讲堂”是宁大原任校长严陆光院士于2001年倡议设立,讲座倡导“做人贵在清白,做事必须认真,做学问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原来,《梁祝》的作曲者陈钢先生2005年就到过我们宁大的“三做讲堂”,时隔18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丽拿教授又来到这里。而且宁波本身也是梁祝故事的发生地之一。     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四个部分是提问环节,因为问题很杂,我就不记了。

第一部分——梁祝是怎么诞生的?     俞老师在上音念书时,去外面演出,因为演奏的是外国乐曲,演奏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西洋音乐和中国大众存在隔阂。青年学生该怎样让民众喜欢上西洋乐器?于是他们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实验小组。青年人共同探讨该为我们国家做点什么?他们是不存在私心的,心中只有国家。    老师现场演奏《花儿与少年》时,我居然流泪了。因为是童年时在乐队排练过的曲子。    意大利诞生的小提琴最开始讲的是意大利话,传到中国之后,应该让它讲中国话。    俞老师问周总理怎样让老百姓喜欢小提琴,周总理说:“你们年轻人敢想敢做,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受到总理鼓励之后,一年以后,当小提琴民族实验小组为总理演奏,总理听完就说:“你一年前问我的这个问题不是解决得很好吗?”总理每天日理万机,我只是个大学生,他居然还记得我的问题,教我怎能不感动!    到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讨论,有人提出了协奏曲的形式,但是演奏什么类型的曲子呢?领导决定——《梁祝》。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极为不易。决定让陈钢和何占豪来完成整首乐曲,二者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才有了这首协奏曲。1月份开始写稿,5月份就要演出。1959年5月4日下午,在上音的大礼堂,二人合奏,观众没有很大的反应。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正式演出,观众掌声雷动,谢幕谢不掉。但是没有准备返场节目,只好又演奏了一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在大礼堂排练的版本,这是当时的全国人民听到的最早的《梁祝》。     从《梁祝》开始,中国老百姓开始接受了小提琴,洋乐器会讲中国话了。我们的小提琴教学也不断进步,我们培养的小提琴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锋芒。

第二部分——我是怎样理解梁祝的?     要从越剧中学,从民族乐曲中学。俞老师专门学了越剧,所以曲子里有些地方是模仿越剧的唱腔。     俞老师请了她的博士生为我们演奏整首乐曲,一边演奏,她一边讲解。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     呈示部第一部分——进入爱情主题,三载同窗,纯真的、甜蜜的、羞涩的爱情。重要的是滑音。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小提琴代表祝英台,互相交流。     华彩乐段——表现祝英台纠结的心理:到底要不要告诉梁山伯     整个呈示部没有悲伤的感情。     呈示部的第二段最欢快的部分,表现二人玩耍的情景     呈示部的第三部——惜别。     发展部第一部分——抗婚。切分音符表现反抗。     发展部第二部分——楼台会。用降号表现悲伤的气氛。运用了袁雪芬的唱腔。     发展第三部分——哭灵。加了民族乐器——板鼓,紧拉慢唱,推向故事的高潮     再现部——化蝶。孟波同志提议加一个化蝶。    第三部分——播放以前在英国演出的CD      整个讲座下来,我和现场的同学老师一样,激动得不得了!我虽然不是学小提琴的,但是越剧《梁祝》的唱段不知道反反复复听了多少遍,十八相送,楼台会,每一句唱词都会背。优秀的艺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穿过岁月的尘埃,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感动着我们。     最后喜欢今天老师讲的一句话:有一件事,当你历经千辛万苦,心里仍怀喜悦,那就是真爱了。

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三做大讲堂第221讲——现场手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