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 我也是那个说被“捡来”的孩子

2023-07-04 07:16 作者:赵见姐姐  | 我要投稿

在我五六岁左右的年纪,妈妈说“你其实是我们在市里抱回来的孩子,你的生父母是有钱人,是富贵人家......”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只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心底深处被一股说不出来的阴影笼罩住,当时妈妈随口一提,不知道对我来说是晴天霹雳,为此郁闷了很久。


后来有一次,因为我主动提出想吃黄花菜,和妈妈到对面邻居家采摘了很多新鲜的金黄色的黄花菜回来,特别期待美味的晚餐,因为对当时的我们家来说,这样一顿“稀罕”菜已经算是奢侈了,妈妈做菜手艺很好,隔着很远的房间都能闻到香气,坐在课桌前的我经不住吞咽口水,晚饭前,不知为什么小事我又发脾气了,不说话板着脸,自然望着一盘黄花菜,心里想吃的要命,脸上却写着无所谓。


那一晚,被妈妈惩罚,跪在床前的搓衣板上,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或者看到过那种搓衣板,长长的木质精美花纹,带着深深浅浅的刻痕,那是我爸爸用巧手自己做出来的。那一晚,我真的怀疑我不是亲生的,我真的是捡来的吗?


小时候最常听见也是最怕听到的一句话,“不听话给我去跪搓衣板......”害怕不是因为被惩罚和膝盖疼,而是我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生气了伤心了,我想这也是我父母的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如果说这就是一种传承的力量,那我们应该如何从这种力量中提取出能够滋养自己成长的养分呢?


“棍棒之下出孝子”放在如今已经不奏效了,在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来说,却是比较适宜的,过程确实痛苦、煎熬、挣扎、不解,现在,我感激也理解他们的做法,因为这些经历让我不知不觉变得坚韧和勇敢,早早练就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情绪和心态。


心理学上“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说“当我在看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当我在看社会学、心理学理论时,会代入我经历的这些真实事件,给它们一一对应上,完成合理的解释,如此也实现了自我疗愈。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这4个核心内容:


一是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我这样做是为你好,我不得不这样做”,任何行动是自己的选择,我的父母也有他们理解意义上的责任,他们按照自己的选择来践行这些责任,尽管方式方法不被很多人认同,但这就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模式,也是他们与环境相适应做出的合理的动作。


二是此时此地。环境造就人,我们所有人终其一生都在通过不断的调适自己,来适应不同的环境,这种当下的存在感需要被感知,却总被人忽视,我们容易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我们反复回忆过往的痛苦和尴尬,这让我们无法充分享受当下,当时妈妈对我说出“你是捡来的”那句话,是因为她没有感受当下,她不满现状,她渴望自己成为更好的大人,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环境,可是她的表达方式让我心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常会说一句话“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三是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不会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人生来本自具足,有能力克服阻碍,解决难题,只有你才是带自己脱离困境的主体。


四是人的成长。你的成长是你所经历的点滴和所有关系的总和,那些你以为是拌住你的石头,经过无数次磨砺,在多年后会变成珍珠,最终把它们穿成串,你回过头,原来这就是成长和收获。


我是赵见姐姐,关于她的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若想听请点个关注,我们下期接着聊“在熄灯的教室里,两颗弱小的灵魂惺惺相惜”。

2. 我也是那个说被“捡来”的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