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好例子积累【事例】
1. “海燕”研发团队
关键词:怀揣理想、敢为人先
年轻的天津大学“海燕”研发团队是国内首批开展水下滑翔机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他们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延辉介绍,团队里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已是中坚力量。
10年来,“海燕”飞得更快、更远,创下下潜深度、续航里程等众多世界第一。
2. “神威·太湖之光”甘霖团队
关键词:开拓创新、不懈探索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中心主任甘霖每天都要和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打交道。2015年12月,还在读博的甘霖与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投入“神威·太湖之光”的试算与调试工作中,肩负起为这款国产超级计算机打造系统的重要使命。
2016年11月,被誉为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的“戈登·贝尔”奖揭晓,甘霖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凭借“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项目成果,实现了该奖设立29年来中国团队的首次获奖。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有效时间尺度完成了500米以上分辨率的大气模拟。此后,甘霖和团队在国产超算系统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将新成果应用到国家急需的重要领域中。
如今,在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龄32.5岁,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1996年出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专列”,火箭的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一线茁壮成长,汇聚成建设科技强国的澎湃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