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消费

消费(consumption)
对人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的消费,是人类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个人用以维持生存和进行繁衍的手段,即是人类从精神物质意义上(作为具有一定个性的人)上和从具体的历史社会结构的意义上(作为具体历史阶段的一定社会形态的成员),用以维持生存和进行繁衍的手段。在资本主义即商品生产普遍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消费主要表现为对商品的消费,但有两种消费不在此例,即对家庭内部生产的物品的消费和属于自耕自足农业的消费。消费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生产消费,它既包括生产者对消费资料的消费,又包括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二是非生产性消费,它包括对一切不进入生产过程,不再参加生产的下一轮循环的商品的消费。非生产性消费,主要是由非生产阶级(统治阶级、非生产性劳力等)对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国家的非生产性部门(军队和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资料和投资设备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构成的。 消费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历史的因素。它们都同马克思所说的“人的需求方式”联在一起,人的需求方式也属于上述两大部类的消费范畴。基本的生理需求必须同历史所决定的需求区别开来,历史决定的需求源于生产力的新发展和各社会阶级之间的力量关系的改变(消费品的“普及”和以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服务的“普及”;参看
劳动力价值
条目)。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劳动机械化的普及,商品种类的日益繁多和劳动力在生理和精神上日益受到折磨,消费品越来越为生产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和变革所决定。因此,资本主义的消费愈来愈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这既意味着消费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意味着消费的质量有可能退化。总之,这表明,资本主义的企业在生产、分配和宣传方面正日益操纵着消费者。 相反,在社会主义乃至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生产将日益由消费者来决定。消费者的需求得到自觉的表达(并由消费者民主地决定优先生产的项目),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决定生产的格局。为需求而生产将取代为利润、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而生产,即取代为生产而生产,因为基本需求一旦得到了满足,积累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料(而且越来越没有用)将不再是消费的主要目的。消费将变得更富于人的创造性即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丰富多彩(参看
平等
条目) (EM)
参考书目
① 艾格尼斯·赫勒尔:《马克思著作中的需求理论》,1976年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