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新的蛟龙600与加装后的C-130谁更优?美军却非常羡慕!
中国正在研发的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在军迷眼中争议还比较大。有人认为这种两栖飞机在消防、灭火、反潜和后勤补给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两栖飞机对海况的适应性比较差,使用范围并不高,因此发展前景有限。不过对此,美国人似乎非常羡慕中国能够研制一款全新的蛟龙600两栖飞机。
近日,美国海军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国正全力推进MC-130J中型运输机的两栖能力,研制以提升其在印太地区军力部署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生存能力,用C-130这款中型战术运输机改成水陆两栖飞机的研究其实已经展开了若干年了,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专门研制的蛟龙600方案和美国改装的C-130水陆两栖方案到底哪个更合适?
从外观上看,或者从动力这个角度讲,蛟龙600和C-130他们都使用4台涡桨发动机、载重能力、起飞重量、机翼设计似乎看上都差不太多,但是实际上要想把C-130改成水陆两栖飞机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在水上起降能力方面看,如果C-130改得不到位,这性能显然要明显落后于蛟龙600。从水陆两栖使用的前景看,肯定是蛟龙600更优。当然如果C-130这款中型的战术运输机能够通过相应的加改装可以保证它在水上安全起飞降落的话,应该说投入的成本可能相对要低一点,但是要看你怎么改?
那么美国人为何不像中国一样单独的研制一款两栖飞机。首先一个技术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研制周期比较长,而美军的需求量可能没有这么高,因此只能通过对C-130进行加改装的方式来实现两栖使用的目标。那么现在美国为什么又要单独的开发一款 C-130的水陆两栖版,是不是因为中国的蛟龙600马上就要投入使用了,这对它构成了技术上的压力呢?这肯定是原因之一。
另外,美国最近调整了对华的军事战略计划,计划将其军力部署在更多的军事基地,这种分散部署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它的生存能力,而它的很多的军事装备都要分散部署在第一第二岛链,因此就会带来一个后勤补给的问题,而两栖飞机对岛链基地的物资补给可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有一些岛礁面积很小,根本就不适合建机场,即使是勉强建出的机场,跑道长度也不够。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两栖飞机对这些岛礁进行军用物资补给,就变成了一种又高效又快捷的方式了。从这些层面上来看,两栖飞机在美军的眼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平台。那么目前中国发展的蛟龙600两栖飞机它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救火、远洋救灾等等。当然它也可以进行海岛补给或者执行海上巡逻反潜等任务。
总体来看,中国研制了蛟龙600虽然成本可能更高一些,但是其机体适应海况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加装组件之后改装的C-130运输机,那么在新一代的两栖飞机的技术发展方面,中国的路径和美军的发展路径谁更优?事实将会给出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