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4.25 三纲五常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5、三纲五常
儒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反动理论。“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准则的意思。三纲就是说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这是从孔丘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和孟轲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2]发展而来的。“五常”也叫“五性”,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封建道德。这是从孔丘的仁和孟轲的“仁、义、礼、智”发展而来的。西汉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3],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道无所独行”[4]。三纲和天地阴阳是同样的道理,不可改变的,永恒存在的。又说,“夫仁、谊[5]、礼、智、信,五常之道”[6]。东汉儒家的反动神学著作《白虎通义》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提出人生下“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它特别强调三纲中的“君为臣纲”。封建统治者还用“五常”来欺骗人民,束缚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达到其庇护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目的。教员说:“这四种权力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7]三纲五常就是这四种权力的反动理论基础。
三纲五常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重要工具。宋朝反动理学家朱熹把“三纲五常”说成是永恒的,以此论证封建等级制度不能改变。他把当时的农民起义,斥之为违反“三纲五常”,加以残酷的镇压。独夫民贼蒋介石把“三纲五常”改头换面为“四维八德”[8],声称这是国家的“纪律”,社会的“规律”,自然的“定律”,以此掩盖他们大搞法西斯专政的丑恶面目。[-]也胡说,对“三纲五常”要“用其内容”。这完全是为他建立封建法西斯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的。
注:
[1] 《论语·颜渊》。
[2] 《孟子·滕文公上》。
[3] 《春秋繁露》。
[4] 《春秋繁露》。
[5] “义”。
[6] 《汉书·董仲舒传·举贤良对策一》。
[7]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31页。
[8] 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