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1代处理器超频详测感想:ABT自动超频将成为趋势
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首发了Intel第11代酷睿处理器的性能测试,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直接使用了默频进行了首发测试,在超频能力上没有进行相应的摸查与检测。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决定现在继续对11代酷睿处理器进行深挖,看看Intel的新14nm+++工艺在超频能力上能否还有压榨空间。

在很久很久以前CPU的超频是可以发掘到非常多的性能的,那个时候的超频风靡整个DIY圈子。但现在老实说随着各种技术的完善,自动的睿频机制以及一些自动超频有一点逐渐取代手动定压定频的老超频方式了,那么今天我们也想借着这个机会顺便考察一下新旧两代的超频方法现在到底孰优孰劣,到底那个才是我们玩家朋友应该使用的呢?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今天的11代酷睿处理器超频测试。
规格对比:
我们今天的主角其实正是目前11代酷睿处理器的旗舰i9-10900K处理器,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规格上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Intel的11代酷睿i9-11900K在核心数量上其实是要少于上代对位旗舰i9-10900K的。虽然其核心代号由上代的Comet Lake变成了全新的Rocket Lake,但是工艺制程仍旧留在了14nm。 对此,Intel称:Rocket Lake是由原本10nm上面的CPU架构以及图形架构改进而来,为了提升稳定性已经提供更好的超频性能,所以重新放入到了14nm的制造工艺里边。 此外,全新的11代酷睿也有了其它方面的改进,比如核显方面的升级,提升了标准DDR4-3200的内存和对PCI-E 4.0规范的支持,且比上一代酷睿处理器多了4条PCI-E通道数。
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代的单核心睿频其实已经高达5.3Ghz了,但这毕竟还是14nm的处理器,具体多核心超频能到多少我们其实心里也没有多少底。
测试平台与介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超频其实除了要拥有一颗解锁频率的CPU之外,一颗强大的超频主板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这次特意选择了堆料很猛的技嘉超级雕主板进行超频。在进行实际的操作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这张主板吧。

在外观设计上技嘉超级雕Z590 AORUS MASTER主板还是一如既往的“超级雕”风格,整个主板的外观设计是沉稳大气的,厚重扎实的散热片一看就是为极限超频而准备的。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下文技嘉超级雕Z590 AORUS MASTER主板统一使用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进行代替。

来到正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PCB上的元器件密度非常之高,我们都知道技嘉其实在高端主板上一直是堆料狂魔,在上个Z490时代曾经再次刷新了大家对堆料的认知。

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是具有金属背板的,这让他拿在手里的分量很足,并且金属背板的存在也可以很好的保护背部一些元器件以及针脚,无论是美观度还是实用程度都堪称完美。
Z595超级雕主板介绍:

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在CPU供电设计上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的,一共采用了18+1相的供电设计,此外,单个供电MosFET可以最多承受90A的电流,即便是再能吃电的11代酷睿i9处理器,应对起来也是丝毫没有压力。更何况,技嘉这次依旧采用了饱受好评的第二代直触式热管与堆栈式散热鳍片的组合,轻松完成供电部分的散热任务,这种散热办法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简单暴力,实用度是非常高的。

并且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在各个供电插槽上全部使用了金属加固处理的设计,这让用户可以放心的去进行插拔,无须担心接口长期使用是否会因此发生形变,点赞。

我们看在主板24PIN供电以及内存插槽上都能看到技嘉为了超频以及稳定性上做出的努力。这些设计不仅加强了这些插槽的坚固耐用程度,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主板的美观度。

实际上这只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努力,而平时看不到的地方技嘉也没有丝毫的含糊。加强的PCB层以及专为超频而精心设计的线路优化也是现如今超频的重要一环,这方面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PCIe插槽方面自然也是全加固处理,三条PCIe插槽全部有银色加固的视觉效果让拥有强迫症的我感到非常舒服。

而拆开散热装甲之后我们发现,每一个M.2插槽技嘉都预装了大量的导热贴,玩家们轻轻一撕就可以让M.2的散热再等上一个台阶,无须担心SSD主控过热的问题。

我在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上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技嘉有意的把各个风扇插针以及RGB插针尽可能的集中在又上角,这对于新手玩家来说简直是太舒服了。毕竟风扇的走线以及接口寻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新手朋友的难题,尽可能的集中这些接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此外,我们也看到了自检LED灯以及一键BOOT按钮也都设置在了这个区域,真的是很用心的设计。

最后在I/O方面,可以说是一应俱全。重置以及更新BIOS的按钮已经是高端主板的标配,全新的USB3.2 Type-C接口更是面向未来,可以这么说这张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的I/O绝对可以满足高级发烧友的使用。
超频方法:
OK,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正式开始超频了。本次超频其实主要还是两个方向去看,一个就是咱们玩家们非常熟悉的定压定频老方式,也就是固定电压并且手动输入频率数值的方法。另外一种则是这次11代酷睿i9的独门绝技,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也就是Intel这次为玩家提供的一键快捷提高全核心频率的技术。
第一种方法咱们玩家是非常熟悉的,只需要在BIOS中找到对应的超频电压模式,选择手动固定并且手动输入频率即可,我们以技嘉Z590超级雕主板的BIOS界面为例:

我们看到这里提供了固定电压的Fixe Mode,我们选择以启用,之后在CPU频率上手动输入52也就是5.2GHz,就可以实现手动超全核5.2GHz了,当然电压你可以选择主板自动给或者手动调整,我这里使用的是手动1.35V。

当然最后千万别忘了开启防掉压选项,在技嘉主板中会提供一个清晰的图表表示当前的防掉压等级,我们看到越往下防掉压等级越高。这个需要玩家手动调整核心电压与防掉压等级的关系。我们这里选择Turbo级别的防掉压。
那么第二种超频一键方法是怎么使用呢,别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们看到Intel这次引入ABT技术之后,事实上在频率上的提升已经非常全面并且智能了,在单核或者双核运行时,是可以自动Boost到5.3GHz的,但是随着核心占用的增多,以往的自动睿频就会逐渐下降频率,直至4.7GHz。但是如果你开启了ABT技术,Intel就会自动帮你Boost到5.1GHz,简单来说这就是全核心超频到5.1Ghz,玩家们无需什么高超的超频技巧就能轻松实现这个成绩。

开启这项功能非常简单,首先找到高级CPU设置,在技嘉主板中叫Advanced CPU Setting选项,点击进入。

之后手动开启其中的Intel ABT技术,剩下的直接F10保存即可,电压频率以及防掉压设置通通不用管,我们的ABT超频就成功完成了。
超频成绩对比:

我们看到了在这轮项目中虽然手动后超频5.2GHz的频率在表面上看起来貌似是比ABT高的,但是别忘了ABT自动超频时如果是单核心性能则是会自动Boost到5.3GHz,这个时候成绩完成反超就是非常合理的了。

而多核心测试方面由于确实是手动超频来的更强悍一些,实际运行频率也更高。所以这轮得分则是手动超频5.2GHz分数更高。

同样的情况也在CinebenchR20跑分上得到了反应,我们看到了单核心性能测试中,体质较好的核心被其余核心所拖累,不得不工作在5.2Ghz的情况,这个时候是不如ABT模式分数高的。

多核这边跟CPU-Z项目测试其实是如出一辙的,手动超频在多核心上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手动超频其实也是有自己的问题的,比如门槛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教等,更细节的问题我们下面开始探讨。
超频总结:
最后我在这里补充汇报一下这两种超频的情况,手动超频的情况下,我们手上这颗i9-10900K处理器超到5.2GHz就已经到极限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很浪费时间跟精力的,我多次尝试冲击5.3GHz的频率,有几次都是可以成功开机的,但是一烤FPU就直接死机,让人不爽。而5.2GHz的情况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FPU烤机的过程中会由于CPU功耗过高的发热问题掉频到4.7GHz,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已经尽可能的去除功耗墙以及各种限制了,但是由于CPU内部体质一般的核心拖了后腿,导致大家都只能高温降频,其实这样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老实说Intel的11代14nm+++的U确实也被压榨到极限了,全核超频的表现其实并不如人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的ABT技术自动发挥作用。
那我们再来看看ABT超频的实际情况,事实上ABT这边情况相比手动超频好很多,由于ABT整套系统是Intel精心调教过的动态电压频率系统,在功耗以及温度表现上都是明显优于手动超频的,并且由于ABT技术的加持,i9-10900K确实是做到了全核心5.1Ghz的频率。当然在长期的FPU烤机下也会有个别线程频率下降一点的情况,但在强大的散热以及CPU供电的支持下都ABT系统很快让i9-11900K恢复到了5.1Ghz的频率。

当然了这也跟CPU散热的配置以及主板的供电强悍程度息息相关,你的散热以及主板供电越强悍,你能维持ABT高频率的时间就越长并且越稳定。如果你的CPU散热或者主板有一个表现不佳的话,那么ABT技术能带来的性能提升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玩家们如果想获得最佳的ABT技术体验,一定要尽可能上好CPU散热以及一块CPU供电堆料强悍的主板,而在堆料这方面技嘉超级雕Z590 AORUS MASTER主板确实是有目共睹,并且很好的经受住了这次的超频考验。所以如果你有打算入手11代酷睿处理器的话,却又不知道选择什么主板比较合适,那么这款技嘉Z590 AORUS MASTER主板应该会非常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