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里住在猫猫的眼中》书评——新颖的自我突破,熟悉的情感内核

《美里住在猫猫的眼中》书评——新颖的自我突破,熟悉的情感内核
大家好,这里是和泉纱雾厨。
好像还是第一次以书评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坦白地说,我个人其实不怎么喜欢书评这种东西的。因为无论一篇书评的具体内容如何,它都会影响你对一本书先入为主的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对阅读体验所带来的影响是比较糟糕的。我认为书评还是在阅读完原作之后再去看会比较好。
那么言归正传,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这本斩获了电击文库大赏金赏的《美里住在猫猫的眼中》。
先给大家简单地过一遍故事梗概。
本书男主角纸透窃一拥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通过凝望人的瞳孔(当然也包括猫),去读取存储在眼球中的记忆,也就是说男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见过去,而女主角柚叶美里则可以看见未来。基于这两个设定,窃一在美里的引导下,去解决发生在大学戏剧部里面的连续鲨人事件,并且逐步探寻隐藏在女主身上的谜团。
《猫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猫眼》和《眼泪》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当然也不是《眼泪》里面八云说的那种“无益也无害的恋爱喜剧”,硬要我来总结的话,我会觉得这是一个披着青春恋爱外皮的悬疑推理故事。四季老师在这一作里也依旧延续了那种元素杂糅的个人风格,把推理、恋爱、戏剧、民俗、奇幻等诸多内容糅合在了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推理在这本书里面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我个人认为可以达到60%甚至是70%。这也是我将推理放在了恋爱前面的原因。
那么下面就以推理线和感情线去分别评价一下《猫眼》的表现。
首先,《猫眼》在推理线上面的表现是及格、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但是并不惊艳。你可以在里面看到连环杀人、不可能犯罪以及暴风雪山庄这种非常经典的推理要素,再加上“戏剧部”的背景设定,故事的高潮更是让我有种在看早期柯南剧场版的感觉。推理故事的线索展开以及剧情反转上面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在连续杀人事件的案件推理上面,故事并没有因为男主角可以看见过去这一类似于作弊一样的设定而遭到弱化,反而在观感上增加了一些悬疑色彩,甚至颇有一些阿加莎《无人生还》的味道。凶手的作案动机以及作案手法在逻辑上也是自洽的。但是问题在于,《猫眼》不应该是一本推理小说,可它却表现得太像一本推理小说了。因此,如果你用一本非常成熟的推理小说的水准去衡量的话,那么《猫眼》仅仅是做到了及格,勉强能称之为优秀,绝对称不上惊艳。我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岛田庄司和青崎有吾的推理风格。可惜的是,《猫眼》在推理方面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二位前辈的水准。四季老师毕竟不那么擅长推理领域,至少他不是写推理故事出身的。因此如果将标准放低,当作一个带着推理要素的恋爱故事去看,也许观感会好上不少。
其次,《猫眼》在感情线上面的表现是依旧亮眼的。看过《眼泪》的读者很清楚四季老师在这方面的功力有多么深厚。在刻画男女主之间感情发展的手法上,《猫眼》依旧延续了《眼泪》中那种极其细腻的着墨方式。在轻小说这个领域中,很多作家都会使用“特殊事件增进感情”的方式去刻画男女主之间关系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两个人做些什么。但是四季老师貌似并不那么钟爱这种“特殊事件增进感情”的描写方式,他更多时候都着墨于去描绘一个稀松平常的相处模式,以对话和心理描写去推进人物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在《猫眼》中,男女主有90%的时间其实都没有在一起做过些什么,因为从这个标题你就能看出来,两人所处的时间线并不一致。因此“住在猫眼中”这个设定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是两个不同时间线的人在进行视频通话。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你在看的时候却不会觉得枯燥,反而有种心痒痒想继续看下去的感觉。四季老师真的很懂如何运用这种描写方式,他细腻的文笔和出色的比喻运用更是为感情的刻画锦上添花。虽然我在上面说《猫眼》和《眼泪》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但其实在读完之后回过头来,将所谓的推理、戏剧等背景因素全部抛开,抽丝剥茧地去看《猫眼》的最核心主线,你会发现其实和《眼泪》还是如出一辙的。Boy meets girl以及相互救赎。这个最核心的主线一直贯穿整本书的始终,就像是藏在花丛里的大炮,只是这一次换了些别的花而已。毫无疑问,四季老师将这个自己极为擅长的领域完成得非常好,在结尾也将前面埋下的伏笔一一回收,男女主在时间系方面的能力设定在最后也很好地回馈到故事的主题上面,达成了如同戏剧高潮部分一般的观感效果。
下面来讲一个《猫眼》所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眼泪》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要素杂糅。
《猫眼》中有着大量对戏剧以及民俗内容的描写,可是这些描写与主线剧情是无相关甚至是割裂的,给人的感觉是为了补全戏剧部这个设定而添加上去的要素。大段的戏剧内容描写并没有提升故事的观感,反而容易把人看得云里雾里,更加拉低了剧情的紧凑程度。在《眼泪》中也有不少批评声音是关于要素糅合过多的,部分读者认为棒球、肖邦、华沙之类的要素展开影响到了故事的主线。这样的批评意见对于《眼泪》来说是否适用我个人认为是有待商榷的,因为《眼泪》中的要素展开和故事主线之间是有着强相关的。但是在《猫眼》中,这些多余的要素与故事主线是弱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无相关的。《猫眼》虽说是一个以大学戏剧部为背景舞台的故事,但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的戏剧和民俗内容去补全这个背景。大量的戏剧内容描写对于故事的主线推进是没有太大关联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剧情节奏的发展,也让观感变得比较糟糕。而最核心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看不懂。如果里面的戏剧都是像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那种在现实中有迹可循的尚且还好,可是《猫眼》中除了《皆大欢喜》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虚构出来的作中作,并且糅合了大量的日本民俗内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班摸鱼精神不太集中,至少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是没怎么看懂的。
四季老师这种要素杂糅的风格究竟是好是坏,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换句话说,喜欢的人不会讨厌,讨厌的人也喜欢不起来。(怎么感觉这句话说了好像又没说)就像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如果你对大炮本身足够钟爱的话,那么用来藏起大炮的花儿你也一定不会讨厌。
下面以一段简短的文字来对《猫眼》进行总结。
《猫眼》总体来说是一部足够精彩的作品,在感情线上面的刻画依旧出彩,是四季老师熟悉的风味。在此基础上,四季老师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尝试,挑战自己并不那么擅长的推理领域,但比较遗憾的是,推理方面的表现没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关于戏剧和民俗部分的描写则有点过分冗长影响观感了。《猫眼》无疑是一个瑕不掩瑜的优秀故事,而且在自己擅长的感情刻画以及情绪调动上面,四季老师依旧发挥出了相当优秀的水平,细腻的文笔和要素杂糅的个人风格更加为故事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最后说点题外话。
四季老师通过《猫眼》,在自己也许并不擅长的推理领域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但因为《眼泪》这本太过耀眼的出道作所带来的影响,四季老师后续无论是写同题材的绝症文学也好,亦或是像《猫眼》这样进行新颖的尝试突破也好,都势必会被拿出来和《眼泪》作比较,写得不好就会被认为是江郎才尽。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眼泪》实在是写得太好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泪》是“仅此一次的奇迹”。昨晚看完《铃芽之旅》之后更是让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从私心上出发,我个人其实并不希望四季老师成为下一个三秋缒或是住野夜,而《猫眼》告诉了我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四季大雅就是四季大雅。
即便他哪天真的去写“无益也无害的恋爱喜剧”,我也依旧喜欢。
结尾为大家附上一丢丢有关于《眼泪》简中出版进度的情报。

让我们继续耐心地等待。
这里是和泉纱雾厨。大家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