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谷雨 ——桃花水来 雨生百谷

2022-04-24 13:30 作者:上海汉未央  | 我要投稿



        谷雨,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亦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4月19-21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30°为谷雨。


        壬寅年谷雨交节时刻——

        阳历4月20日10:24:07。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 ,叁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谷雨前后,天气更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作物播种生长。雨生百谷,这便是谷雨的由来。


        谷雨时节,柳絮飞花,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物候昭示人们——

        时已暮春,初夏将临!



        关于谷雨还有这样一则传说:


        仓颉,相传为黄帝时代造字的史官,他从“兽蹄鸟迹”之中,捉摸出一套方便适用的交流符号,从而发明了文字。


        他的功绩感动了上天。


        一日,仓颉在梦中祈求五谷丰登,让天下黎民都有饭吃。次日,一场非比寻常的大雨,从天而降,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将此日定为谷雨节。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


        谷雨时令的仓颉崇拜,起于何时无从考。祭祀历数千年,约定成俗。


        陕西白水县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正日公祭或民祭仓颉。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三月为季春之月,有送春之意。生气方盛,阳气发泄,随着谷雨到来,寒潮基本终结,气温由暖而热。夏天临近了。



谷雨为辰月之气

消息卦为夬

乾下兑上  五行属木



上为兑  下为乾

兑为泽  乾为天

两者构成泽天夬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夬之甲骨文字形,左手,右玦,为手佩玉玦或扳指之象。玦指环而不周、中有缺口之器。

 北纬35度4月末21点南天


        《礼记·月令》: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这便是说——

        季春之月,日躔于白虎第三宿之胃宿。

        初昏时刻,七星(即朱雀之第四宿)现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牵牛星(即玄武之第二宿)现于南方中天。


 北纬30度4月20日谷雨20点 星宿南正


        《尚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鸟,南方朱雀七宿。星,朱雀七宿之四即星宿,由七颗星构成,称为“七星”。殷,盛大。春分之昏,朱雀贯天,星宿居南中,此正春意深厚旺盛时。华夏先王以此星象定仲春之节气。


 帝尧时代仲春南正 暨 战汉时代季春南正


        由《礼记·月令》可知:

        战汉时代的星象,与帝尧时代已颇不同。

        因岁差之故,至春秋战国,春分昏正成了朱雀之首——井宿弧矢星。而星鸟南正的出现,则推迟至暮春三月,即清明、谷雨阶段。至今仍是如此。



        《孝经纬》曰:“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 



        谷雨,在阳则太阳黄经30°,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乙(天干)或辰(地支),在卦则古人称为兑(先天八卦)或巽(后天八卦)的方向,即东南方。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谷雨在三月,律吕为六律第三——姑洗。


        《白虎通义·五行》中讲:“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


        《礼记正义》:“姑洗者,南吕之所生也,三分益一,律长七寸九分寸之一。季春气至,则姑洗之律应。”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汉书·律历志上》:“姑洗:洗,洁也,言阳气洗物辜洁之也。位于辰,在三月。”




        ▲ 由暖转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叁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从雨水的“雨”到谷雨的“雨”,同是一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雨水是由寒转暖的初春雨,气温低,水雾细绵绵,随春风飘落,落地后过夜即冻成冰。


从雨水到谷雨,历时两月,春季已过大半,由暖转热,此时的雨可令百谷茁壮生长。



        ▲ 南北差异


        谷雨时节,南方升温快,一般四月下旬平均气温,除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域外,已达20~22℃。


        华南东部常有数日出现30℃以上高温,始有炎热感。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基本没有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尚未消停。



        ▲ 降雨增多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明显减弱并北退,华南暖湿气团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4-8月是一年中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



        此阶段,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降雨明显增多,尤其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时桃花盛开,丰水初成,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冰雹、雷暴。云雨中夹裹着强对流天气,不仅带来冰雹、雷暴,有时还伴随短时、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时间较长的暴雨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大风、沙尘。西北、华北是“清明谷雨雨常缺”,仍表现为高压冷空气与暖气流相擦形成的早春气旋气候,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空气干,雨水更是贵如油,大风、沙尘天气较为常见。



        谷雨前后气温暖热,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极适于农作物的播种及生长,是播种的繁忙期。


        长江流域“清明下种,谷雨下秧”,黄淮平原“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北平原“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这既是谷雨节气得名之由来,也是谷雨时节气候的写照。“春雨如恩诏。”谷雨之雨,便是“恩诏”中最慷慨的那部分。


        谷雨是一种预兆:

        谷雨有雨,那么此后雨水也丰沛;谷雨无雨,则此后雨水将匮乏。所以不只是用谷雨之雨来耕种,还用谷雨之雨来占卜。


        有了春暖,旱地才能播种;有了春雨,水田才能插秧。清明时节,小田下种,育出秧苗,到了谷雨,雨水潦田,正可将秧苗往大田里插。先育苗,再插秧,以控制秧距及密度,提高结穗率。这就是“清明下种,谷雨插秧”。


        此时的雨,贵如油。不仅随风潜夜,沃灌作物,甚至雨水本身就像百谷,降雨就是降谷,故有“天雨粟”之谓。


        雨生百谷,雨降百谷——谷雨的双重意涵蕴于其中。



        ▲ 抗旱灌溉


        此时,我国南方大部雨水丰沛,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四川盆地谷雨前后,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四、五月份出现得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这种昼晴夜雨模式,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越冬作物冬小麦、油菜等进入成熟期需要雨水,播下的谷子、玉米、棉花、蔬菜等,也要雨水才能根深苗壮。如此时降水少,则易干旱。对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域,采取节水灌溉、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尤为重要。



        ▲ 防虫除害


        “谷雨麦怀胎。”冬小麦已孕穗、抽穗,要抓紧施好孕穗肥,防旱防湿,预防锈病、白粉病、麦蚜虫等病虫害。早稻秧苗一般达二三叶期,正是生产管理的关键阶段,要及时追施“断奶肥”。对正在结荚的油菜可进行一次叶面喷肥,促进子粒饱满,预防油菜“花而不实”。



        ▲ 采茶正当时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时茶树生出嫩绿的小芽,那时采摘的茶叶称明前茶。芽叶嫩小,产量低。待到谷雨,小芽长成鲜叶,品质上乘,便于加工采摘,味美形佳,为茶中上品。此时正是采茶、制茶、售茶的好时节。


        明代许次纾《茶疏》谈及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茶谱》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谷雨茶,又叫二春茶。



        相传汉字起源于仓颉,是上天对人的最大恩典,是给人的最珍贵的恩赐。《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陕西白水县谷雨祭文祖仓颉,自汉代以来已传千年。早年祭祀用八抬大轿抬仓颉牌位绕城游行,音乐以地方民间唢呐演奏,要求游行队伍衣冠肃整,缓步前行。


        游行结束后,于仓圣祠内贡献祭品,县长作主祭人并作祭辞。随后群众祭拜、献礼等。全城举力,三天庆贺活动,演出戏剧、社火等。


        现今祭祀仪式,继承了传统祭祀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又根据社会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元素,更为隆重热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对弘扬仓颉精神,促进文化建没,具有重要作用。




        端午辟五毒,尽人皆知。

        谷雨也要禁五毒,现在知晓的人就不多了。

        五毒,盛于夏至而发于谷雨。谷雨是由春入夏的大关节,故防治五毒,始于谷雨。


        谷雨后,气候明显转热,水潦潢溢,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阻断其繁衍,驱凶纳吉。卫生预防治于未病的科学基础蕴于其中。

        ▲ 谷雨帖


        谷雨帖,属年画的一种,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等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符咒。


        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版批量印制,足见需求量之大。符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寄托人们查杀害虫、企盼康宁的心愿。




        北方有谷雨食香椿的食俗。谷雨前后,香椿上市,此时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时节。

        因此,牡丹也称“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曰“花会”。


        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谷雨时节,五时为春,五脏为肝,五行为木,五味为酸,五气属风,在体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方位为东。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病,奉长者少。”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明确指出肝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谷雨养生关系到下一个季节。春属木,夏属火。谷雨正是由木入火的临界期。木生火。如木未养好,就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火而导致致寒性病变的发生。



        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


        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颊肿、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臀外痛、掌中热。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谷雨对应人体胸9椎,与胸11椎对应的穴位是筋缩



        胸9椎 —— 谷雨

        对应范畴: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



        ▲ 抛弃杂念  心志平稳


        谷雨节气,应早睡早起,睡前养生的重点是心神调摄。


        第一,睡前半小时应抛弃一切杂念,使心志平稳,心思宁静,达到无欲忘我之境;第二,要稍事活动筋骨,使身体发热;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揉脚心。用比体温稍高的热水泡脚,水温宜在40-45℃之间。如此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加速循环,消除一天疲劳,利于入睡。


        每日早展起床前用几分钟做几个简单易行的动作,如搓脸、弹脑、挺腹、拍身等。如此不仅可使全天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且有益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 早晚温差较大  适当调整穿衣


        谷雨过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但也须注意保暖。很多人开始穿上夏装 ,其实季节还未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部位进入体内。


        “春捂”亦应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就要减衣,不可再捂,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体内产生的热,与湿气相遇,又易生病。


        尤其昼夜温差相当大,因此早晚应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对此要尤为注重。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就够了。


        谷雨时节,阳气锐长,阴气弥消,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器。


        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以至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 适当进补


        谷雨前后十五天及清明最后三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吸收,因此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此时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和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隆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但补要适当,不宜过,此时进补不同于冬令,应食用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如此不仅增强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 补充B族维生素


        谷雨前后适宜食用一些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多吃一些B族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效用。


        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筱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另外,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助于缓解人体的急躁情绪,例如贝、虾、蟹、鱼、海带等。



        ▲ 户外活动  采气养阳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尤其春日给人以万物生长、蒸蒸日上之象,此时野外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的好时机。


        运动为养阳的重要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野外春游,不仅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还能加强体内新陈代谢,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致平衡。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黄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即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黄帝内经》:...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春音为角,属木入肝,角调式乐曲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为木鱼、古箫、竹笛等乐。各类角系乐器演奏的木声,深远悠扬,错落有韵,低而不臃,连绵不断,寓意苍木逢春的浓浓生机。其声波能量入肝胆之经,主理肝脏、胆囊之健康。可达致调振情绪的良好效用,亦可调和肝胆,主疏泄,兼具助心、合胃之用。



谷雨 ——桃花水来 雨生百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