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电视剧)随记4

2023-07-26 14:17 作者:小子别跟我玩尬的  | 我要投稿

严格意义上本篇并不是关于读书的记录,毕竟这几个月读的书只有一本《著作权法》和法考教材,以及前两个月看的数不清的知识产权理论文章。

自从夏令营回来之后,一直不能保持良好的复习状态,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自己的调整能力不够。

不过最近坚持每天看电视剧,当然不是指Big Bang Theory,前者仅为保持英语语感所用。每晚七点半更新的《不完美受害人》实在是拖后了我的晚饭时间,尽管这是一部颇具争议的电视剧,也导致了昨夜不能寐翻看了知乎关于这部剧的看法,既看到很多与我相似的观点,指责这部剧的女权主义立场和对法律理解不足乃至公安办案立场的问题,但也看到少数者的反思,也是我一直纠结的这部剧的表意所在:并非推动法律改变,而是呼吁女性乃至一般人对强权的反抗。

首先就指责而言,在观看前几集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厌恶,导致我一度想放弃继续观看(幸好后面基本都是2-5倍速观看才熬到了继续正常观看)。原因在于,虽然不敢自言学识于法学,但毕竟有所涉猎,能明显感觉到成功(男主人公)构成强奸罪无论以四要件或两阶层的刑法理论分析,皆不存在一般理性人所能认识到的主观层面的目的或恶意,更不用说客观层面根本不存在暴力或反抗行为。即使抛开所谓的刑法犯罪要件分析理论,从一般人对于强奸罪的朴素理解而言,女主人公赵寻自始至终没有通过语言乃至肢体说一句不(当然严谨而言,进门之前曾有过,只是进门清醒后却不再),似乎已经超出一般公众甚至一般理性人对于“不愿意”的理解,也很难说服要以犯罪定论。第二点的指责在于,作为公安机关案件负责人的晏明警官对于案件判断的先入为主的判断和诱导当事人报案,以及林阚大律师作为成功的代理人多次偏向赵寻并提供帮助。当然,我并不觉得电视剧如此安排有何不妥,一是这本就是电视剧制造冲突的需要,试问如果百分百还原现实的剧目可有意思?更何况如此的情形在现实中发生又何尝不可能?二是,我也不足够资格指责法律工作从业者对其的批判,但仍让我忍不住发问,所谓的自以为是、刻板呆滞的职业道德,是否比他们内心的真善品质更为重要?

因此将引出我的另外的思考,本剧究竟想表达什么?

很显然,在法律层面上,其无法至少在短期不可能达到推动立法的效果,那么只能从社会或舆论效果推进。

不难看出,对于女主而言,其之所以不反抗和纠结,在于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失去既得的职位或利益。(当然此处存在一个问题,在于其获得的利益来自于男主的青睐甚至是骚扰,以普通级别讨论,不影响结论)。那么,面对上级或者强权的性骚扰或者压迫,下级或者女性应该如何救济?似乎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尤其私人企业人事关系和工作内容的相对隐秘性,上级或者强权对于下级的控制更难受到劳动法的规制,更别提即使获得法律救济后而在工作中受到的掣肘。因此,对于女主类似的人物,通过多年努力终于获得的工作,却要因为不正当的压迫或骚扰而烟消云散,显然是极其不公平的。但本剧中的一个bug在于,女主明知自己获得的超过其一般水平,即其不愿意舍弃的并非一般意义上努力获得的一般工作机会,而是男主因为对其青睐而给予的远超正常水平的工作待遇。所以难免知乎讨论中出现对女主人设的批评进而上升到全剧的立意,即女主明知其已经获得“不正当利益”,仍然认为被“强权”所压迫而不敢反抗,有所谓空手套白狼之意。

不过这个bug并不影响关于强权压迫而导致不公的讨论。事实上,我曾经也是“强权即正义”的虔诚信徒,似乎天生地对于权力的崇拜。但是,无论是法学学习还是观看了一些世事变化,都让我逐渐消磨了这种观点。成为强权者固然好不气派,似乎无所不能,但是正像“多数人的暴政”阐释的道理一样,我们都可能成为少数派,都可能成为弱势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少数者、弱势者的正当利益不值得保护。从某种程度上,这需要处于多数的“少数者”“弱势者”共同发声、共同建立更为平等的规则才能实现“强权非正义”的社会。

于某些自以为是的法律从业者而言,希望他们不会被自己的“职业道德”反噬,虽然这也不是个人的问题。

读书(电视剧)随记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