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用obsidian建构知识网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2022-01-09 21:32 作者:二宝学长  | 我要投稿

基本前提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之间的关联,obsidian的双链功能能为我们提供类似大脑储备信息的架构、体系和网络。

分析

使用过程中,建立连接分为两种情况:

  1. 主动建立,即有意识的建立双链,带着已有的体系网络去记录新笔记,会主动引用曾经记录的笔记内容,从而建立起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果可以直接在关系图谱得以查看;

  2. 被动建立,即无意识的建立双链,自己不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库当中已经出现过多次同一主体对象的笔记内容,通过obsidian的标签、提到当前文件名、搜索等功能从而实现建立连接的目的。

方法论

基于上述情况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可以使得自己的知识树长得更好更快。

  1. 做新笔记前,先自己头脑风暴回忆已经记录、自己明确相关的主体笔记,再记录时候尽可能引用上;

  2. 创建笔记时,文件的名称尽可能提炼出最核心的关键词好主旨,做减法;

  3. 记录笔记时,尽可能用好标签系统,把相关的标签都打上,便于后续形成交叉网络;

  4. 记录笔记时,先把内容打碎,进行分类(推荐范畴分类,比如这块是观点、原理、定义、概念,那块是解释、原因、结果、结论、建议等);

  5. 标签的命名最好也只有名词或者概念,便于管理;

  6. 定期查看关系图谱,从宏观角度查看,自己能否再把信息点建立;

  7. 实现自下而上的过程,定期查看连接,当连接数达到一定量时,可以组织起来成一份新笔记;

一些建议

  1. 将笔记,转化为任务,流动起来,流动的环节越多,被你用于行动和重新处理的次数越多,你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就会越熟练;

  2. 记录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不断把新学的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才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把收集当成学习,把囤积当成拥有,把浏览当成内化,把信息当成知识;

  3. 我们所要关注的,永远不是「拥有什么」,而是「产出什么」,真正需要断舍离的,不是实体物品,而是我们所持有的信息;

  4. 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发现自己的兴趣、方向和需求,再基于这个需求,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获取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系;

  5. 落实、践行、内化是比获取新的知识点,更加重要的事情;

  6. 一个人的知识框架,决定了「我是谁」;而一个人的思维模型,决定了「我会成为谁」。


关于用obsidian建构知识网络的一点思考和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