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3.36 毕希纳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6、毕希纳(公元1824—1899年)
德国资产阶级生理学家和庸俗唯物主义者。
毕希纳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把思维和物质混为一谈,认为思维也是某种物质的、实体的东西。他和福格特、摩莱肖特唱一个调子,也荒谬地认为,大脑分泌思想正如肝脏分泌胆汁一样。他把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自然存在物等同起来,认为科学既不是唯心主义的,也不是唯物主义的,而是“自然的”。他反对思辨哲学,但由于不懂辩证法,把德国古典哲学视为“精神骗术”而加以简单的否定。恩格斯称毕希纳之流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的小贩们”[1],恩格斯还指出:“毕希纳只是作为独断论者来认识哲学的,而且他甚至是属于德国启蒙运动中最平庸的渣滓的独断论者”。[2]
毕希纳和费尔巴哈一样,“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3],即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不过,整个说来,他和费尔巴哈有本质差别的。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之流虽想追随费尔巴哈,可是他们和费尔巴哈比较起来,不过“是一些侏儒和可怜的庸才”。[4]
毕希纳抽掉社会科学的阶级内容,把自然生存斗争的学说搬到社会学中来。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竞争犹如自然界的生存斗争,资本主义制度是“天生”的制度,妄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他还宣传反动的优生学,胡说黑人比起欧洲人来像儿童一样,而欧洲各民族的“高等阶层”比起劳动阶级要聪明。这显然是为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作辩护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毕希纳哲学都作过多次的揭露和批判。
主要著作有《力量和物质》。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25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4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37页。
[4] 《列宁选集》第二卷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