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的3600种回忆


别看了,这个题目瞎起的。
好了回归正题。近期2018年的高考,各地陆陆续续地出了成绩,各路大神们也对着自己手机电脑不断地刷新也官方查分网站,努力地想把页面上的404给清除出去。当然这是一个粗略写手对于这个时候的简单想象而已。由此也想到两年前的自己,在一片漆黑之中,躺在柔软的沙发上,守着那片破旧手机的亮光,借着亲戚家中那强劲的WiFi网速,守着翻了一遍又一遍的往年高考志愿参考书,对着服务器爆炸的网页,一上来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那一次可能是我高中时期以来睡的最晚的一次,可能当时也是最为兴奋的一次。倒也不说成绩这个令人兴奋,只不过可能那时候就只是单纯地觉得,在那个时间,网页上出现成绩的那一刹那开始,高中时期的生活,也就此结束了。对于某样东西的终结时刻,我好像总是有一种宗教般虔诚,时间和生命的流逝对我来说亦是如此。结束和开始总是成为一种螺旋的状态,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下降。此时回看当时的自己,有时候就会觉得过去的自己沉沦自己造就的回忆之中,现在的自己也还在回望过去。对于时间的宿命感,我也总是捉摸不透。
著名英雄亚索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回首往昔,更进一步。”。对于我这种连续性伤春悲秋的人而言是最适合不过的一句话了。回首往昔我经常做,能不能更进一步还不是很好说,不过我应该是有可能溺死回忆这条河流之中的。对于高中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很多可说的地方,但是要说的东西还是很多,当然也有自己的怠惰成分在里面,以至于也没有说下去。当然不止是我,估计也有很多人处于这种想与不想的叠加状态。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每一段情谊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最近也是比较浮躁,能够静下写点关于自己的东西也是很难得的,这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其实有时候也不是很好。一天也是很少有时间能够跟自己说说话。即使实在安静的深夜当中,那种让自己舒心的状态也是像鬼魅一般虚无缥缈。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也是由来已久,目的有两个,一来是可以整理整理自己,而来也让自己适当地发泄发泄。“他强任他强,考试随我浪。”这个想法虽然有点戏谑的成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考试的逼近也促成我此刻所处深夜的状态。 其实前面扯了这么莫名奇妙的一大堆闲话,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这个:在高中时期的中二少年为何成为此刻略微疯癫的轻度妄想症患者?这个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原因?对于这个我也是时时叩问自己。倒也不是说要向做手术似地、血淋淋地将自己解剖,对自己的一时好奇可能才是真正的所谓的产生原因。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说到这里其实还得对她说声谢谢,因为她让我高中时的一些幻想有了安放的处所。想着当时重度文青的自己(虽然现在的自己还是有点当时的影子),心里有时候还是会自嘲一番。
当时应该是在高二的上学期,语文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给我们班布置了一个东西,就是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个稍微厚一点的软皮本,组里面的每个人每天可以写点东西或者摘抄一点东西上去。等到了第二天的语文课上课后的前十分钟,每个组的都可以派出一个成员去念自己写在软皮本上的东西,简称“每日一记”。当时的配置都很简单:一人、一个扩音器、一本子而已。当时的我对于这个东西很是上心,每次都会尽量写出自己的东西,仿佛那个是枯燥生活之中的重量调味品,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把玩文字的地方。而且当时我比较喜欢看《哲思》还有其他心灵鸡汤文的影响,当时的文风也是深受其影响,浓浓的一股心灵鸡汤的味道(当然现在应该还是有点残留)。所以当时写的东西估计也是比较另类的。我当时念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也是挺紧张的,在讲台上说话也是一直在发抖(好像现在也差不多)。我现在好像也不太记得自己在那个本子上写的第一个文字到底是什么了。不过还是有几篇文字的大概内容还是记得。第一次(暂且算第一次吧)我是写了《火影忍者》的同人文字,写得还挺长,当时应该是花了三个小时左右。大概是有自己的文字复述了剧情以及写出了自己一点小感慨。当时在讲台面前用扩音器读完的时候,全班笑声不断,自己也觉得挺开心。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比较无奈,语重心长地对着我说:“以后关于动漫的东西,还是少写一点好。还有注意把控一下时间。”当一堂课大概是有45分钟左右,而我所耗费的时间大概有10分钟左右,而且还有其他组的展示。可以说一轮下来,基本上老师上课的时间也就没多少了。第二次是由于沉迷于网游《斗战神》之中,加之看了《悟空传》(《斗战神》就是从今何在的《悟空传》改编过来的。)之后,心里大受震动,于是就用伪文言文的形式自己写一段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场景。那一段估计是我写得最为热血澎湃,当然也是极为中二的文字了。第三次是当时循环播放汪苏泷的《站台》这首歌,根据歌词写了一段自卑的男主角和漂亮的女主角在火车站台上相互道别的故事,这段故事也是从男女主角的两个视角来写的,即男主角眼中的描写或者女主角眼中的描写。这一段在现在看来是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不过那时候也是写得较为激动的一次。第四次是看《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里高渐离和雪女在酒楼向王公贵族门里献技的时候。当雪女偏偏起舞的时候,在配上《国色天香》这首曲子,一下子就被惊艳到了。之后感慨于高渐离与雪女忠贞的爱情,也使得我大受触动。于是也是在那个软皮本上写下了关于雪女的诗句(现在来看估计也是挺尴尬的。)。后面有人根据这个传播载体念了一段恐怖故事,当时也觉得挺好玩的。现在想想这些东西,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除此之外,我们语文老师也会经常做这样一个事情,老师会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布置一个作文题,在四十五分钟以内要写完八百字的作文,之后班里面进行分组,根据提前分好的小组,小组里面的组员交换各自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组员同选举选出组内最好的一篇作文作为小组范文进行小组展示。当时的我每一篇写的基本上就是小说。基本上也跟作文题目扒一点边,但是也不是很多,也算不上考场作文,不过当时也是写得挺快乐的,乐在其中。我当初写了这么些东西,一篇是关于时间穿越的小说,就是爱因斯坦装作渔夫通过开门的方式去见到过去的屈原和陶渊明,之后在最后一个时间段,装作渔夫的爱因斯坦打开了最后一道门,看见在深夜之中正在看书的自己。这篇故事刚开始写得很长,后面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的作文可以作为小组范文可以上去展示,于是就在宿舍里把这个故事写完,然后再尽量缩减到八百字以内,当时看的时候也是挺不亦乐乎的,当然那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也还挺开心的。一篇是关于房子的故事,一家四口在市中心地段有自己的一间四合院,这一家子人在这个院子里面生活。之后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都搬出去住了。两个孩子是兄妹关系,哥哥贪财,妹妹孝顺。之后母亲去世,父亲重病在床,不久也将离世。恰逢父亲的房子要进行拆迁,关于拆迁还是不拆迁的问题,兄妹俩发生了挣扎,而关于房子的继承权问题,家里也是矛盾不断。故事就是从哥哥,妹妹和父亲对于房子的印象和记忆中进行故事的展开,故事的叙事模式也分别从哥哥、妹妹和父亲的视角来展开。还有一篇就是自己的狂想战争作文。当时是因为看了《三体》之后,心里大为震惊,于是就写了这么一篇。当时外星人与地球人交战,地球人节节败退,最后退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周围,在那篇作文的设想之中,珠穆朗玛峰是作为一个地球最为根本的生命之源,就好像《阿凡达》中纳美族人的生命之树一样。只要外星人摧毁了珠穆朗玛峰。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将会枯萎。而我当时写的主角是一个战场指挥官,他目睹了无数战友的死亡,最后跟随着随行的战士们一起在珠峰周围对抗外星人。当时由于看《科幻世界》看得比较多,所以在装备设定也加一点东西,比如物质传送机和利用云层进行图案绘制的“云图”。当时那片作文的最后结局是战场指挥官利用云图向在外漂泊的兄弟文明(也有可能是舰队政府)求救,最后因为他们的武器杀伤力过于强大,加之战场指挥官他们也都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于是地球人与外星人同归于尽了。珠峰被保护下来了,一切生命从头开始。这么一盘点下来,看来当时的我的确是有点另类啊。
最近我翻开了我在高中时期的记事小本,上面写着《刀剑神域》的同人小说,重看那一段,觉得当时的文字富有热情却也很稚嫩,高中时期的幻想正因为这些东西才能更好安放。不过有些也是找不回来了,比如上面所说的“每日一记”。因为在之后我们搬到了新校区,一些东西就落在了旧校区。而“每日一记”也变成了一堆废纸在循环中发挥着它的物质作用,现在想想也觉得怪可惜的。不过这样也好,也少了一件可以缅怀过去的物件,那些东西,就在潜意识里好好留存着吧,说不定哪一天就想起来了。
回看自己的中二时期,现在想想,还是不免有点唏嘘,怀旧的频次越来越多,很容易就会迷失。关于高中那些二三事其实有很多,只不过太多,写起来难免缺少逻辑。回忆性质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部给自己看的小说,总会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从中二少年到妄想患者。在幻想的道路中越走越远。以后的自己会怎么说呢。谁又能知道呢。
夜间遐想到此为止了,如果各位看官看到了这里,那我在这里放一个链接吧。
这是上文所提到的汪苏泷《站台》的歌曲链接,如果好奇,可以听听。
https://music.163.com/song?id=28724360&userid=341249702
下面是上半部分的歌词:
屋檐下的裙摆
风吹着我斑白
时光如流水一样
到九月又淌回来
雨水将笑晕开
需要什么对白
在这个别离时代
谁会奢侈的谈爱
雨花只能盛开
却不能去澎湃
等待只会在舞台
笑容飘零在城外
踏雪脚印一排
无声也很精彩
旧唱机还陷在
你哼的歌不肯出来
情绪淹没在人山与人海
这个送别的站台
是我们生命里默认的留白
火车的离开扬起你裙摆
仿佛从未曾离开
时代总对这样的故事不理睬
就这样了,祝各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