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低授少将,与一场败仗有关,林总当时却说“也好”
作者:小橘子
钟伟是四野虎将,被人们看作是《亮剑》中丁伟的原型。钟伟作战勇敢,并且非常有主见,看到原定作战方案中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敢于及时做出调整,“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亮剑》中的丁伟
作为下级,执行上级明确的作战方案是本分职责,是没有权力擅改任务的,但钟伟却敢于“抗命”。1947年东北战场上“三下江南”战役,本来执行驰援友军任务的钟伟,意外发现潜逃的敌87军,于是擅作主张,要歼灭这个敌人,这下打乱了原定的作战方案,使林总不得不顺从钟伟的行动,一步步重新调整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人称这场战役是丁伟“调动”了林总。
让人意外的是,林总却充分肯定了钟伟在战场上的当机立断,接受了这个部下的“抗命”,钟伟直接由师长升任为纵队司令,林还赞扬钟伟的部队是“四野最有朝气的部队”。
但钟伟这种自作主张的性格,也难免会遇到挫折。渡江战役后,四野在华中追击战中,钟伟就遭受了一场重大失败,一度影响了这位虎将的威名,1955年授衔时钟伟仅授少将,与此战也大有关系。
1949年5月到8月,四野战军取得湘赣战役胜利,攻占了武汉、长沙等大城市,蒋军守将张轸、陈明仁两个兵团起义。但此时林总最关心的还是动向不明的白崇禧主力。
林总分析白崇禧接下来有四种可能,第一撤向云贵,第二撤向海南岛,第三撤回广西老巢,第四就是在湖南修筑防线,与四野展开决战。
【白崇禧】
头两个可能,都会增加当地的蒋军兵力,增加解放难度。第三个是林总尤其不愿看到的,广西是桂系军阀老家,民众支持度很高,桂系再利用广西十万大山的有利地势,势必造成解放广西的战斗难度增大。
此时林总最希望的,是白崇禧在湘桂边界筑起防线,与四野决战,这样就可以给四野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可是白崇禧的主力现在都在哪里,有什么打算,林总却一直看不出来,这令他很是着急。
最终,林总派钟伟49军向宝庆方向,詹才芳46军向衡阳方向挺进,本意进行试探,故而一再嘱咐钟伟谨慎小心,不能轻敌冒进。
可是钟伟这一次却是直接发现了“大鱼”。原来陈明仁的部队起义后,大半部队随即又反叛,南逃投奔白崇禧。钟伟于是又自作主张,决心追歼这股叛军。
这下子,49军就成了突出冒进之势,白崇禧大喜,决定给49军来一个伏击。
白崇禧先派一股部队故意做溃败状,引诱49军加速追击。钟伟毫无察觉,就这样横冲直撞冲进了桂军的包围之中,在湖南青树坪地区遭遇桂军伏击。
当这个消息传到四野指挥部时,许多人都非常担心,林总却很镇定,甚至还说了一句“也好”。因为林总觉得,这次虽然49军遭遇埋伏,但也有可能迫使白崇禧暴露他主力部署情况,未必不是好事。
49军先头部队是在8月15日晚遭遇伏击的。渡江以来,49军一直没有取得什么较大的胜利,全军上下都憋得嗷嗷叫,因此战斗一打响,49军不是惊慌,反而个个兴高采烈,觉得终于有机会大干一场了。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双方经过一天激战后,白崇禧也没有吃掉49军先头部队,于是不得不调集桂系头号王牌第七军的两个师两翼迂回,包围了49军先头部队146师。
8月16日,桂军发起围歼战,蒋军衡阳机场的战机不断来轰炸,桂军所有大炮也对包围圈的146师轰击,敌军发起了一次次疯狂的进攻,146师却还不知道对手是桂系最精锐的三个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8月17日天一亮,蒋军的攻势又开始了,战况更加激烈,146师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对手实力不是一般的蒋军部队能比的,这显然是桂军的主力,要是再不撤退,恐怕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冷静分析后,146师师长认为,白天在敌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突围是自寻死路,怎么说都要坚持到晚上再进行突围。于是部队咬牙血拼到天黑,午夜时分,146师终于在145师接应下突围而出,桂军因伤亡惨重且不善夜战,也不敢追击,146师遂撤至安全地带,青树坪战斗即告结束。
此战打了两天两夜,49军全军共计伤亡、被俘、失踪1.3万余人,两个师长一个牺牲一个重伤,这是我军在渡江战役以后罕见的重大失利。49军番号也在半年后取消,此战成为名将钟伟指挥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
不过,正所谓福祸相依,白崇禧因此战得手,变得得意忘形,觉得自己有实力阻击解放大军,竟在湖南广西边界组织起了与解放军的决战,而这恰恰是林总求之不得的。两个月后,衡宝战役打响,四野彻底打掉了白崇禧唯一的老本,白崇禧这时想哭都哭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