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是否准确的看法
经常在与人辩论的时候,谈到一些“玄”学的东西,别人就给你扣帽子,说你是不可知论,彷佛这个帽子扣了之后,无论你说什么,就已经被套上一层debuff,不够可信了,那么什么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呢,这里简单梳理一下,也是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过程。
以下为教科书内容介绍:
“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
可知不等于预知,可知论与决定论不同。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可知论。旧唯物主义者虽然坚持可知论,但是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认识是一个能动的辩证过程,没有科学地解决世界何以可知的问题。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肯定世界是可知的,但其可知的本意是指"绝对观念"可以自我认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也没有正确解决现实世界的可知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将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阐述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它认为:(一)世界的可知性根源于物质和意识的本性。物质的本性即客观实在性,能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为思维所把握。意识作为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具有反映客观存在的本性。(二)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而获得正确的认识。(三)在一定阶段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人类世代的连续系列中,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一切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终究会被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之物。”
这也是很多哲学学习者和从业者的认识,但是却不能完全让我信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他的定义还是没有很明确,有一些情况难以简单的区分到底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下面论证我为什么这么说:
按照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我认为世界和真理可以无限的被认识,在广度上也许可以无限延申,但深度上只能无限接近本质,却难以达到。
请问这种认识属于可知论还是不可知呢?
举个例子,我们主观上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以视觉为例,只不过是400~8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被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分辨颜色的细胞接受,然后在大脑的建模而已。从这个角度讲,似乎有些佛教中无相的意味。我们受制于五感的限制,其实对世界的感受是有限的。当然我们可以借助仪器和理性知识去发现感官不到的东西,比如我们知道红外紫外线的存在,通过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去发现和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就是本质吗?还是仅仅是工具式的认识?
比如狗的嗅觉是人类的上亿倍,可以在几百个样品中找到一滴被稀释了几十万倍的血的气味。科学认为这是因为它们的嗅觉细胞比人类多很多,也许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学甚至建立数学公式去解释这种看似神奇的现象,甚至发明机器嗅觉比狗还厉害。但从某种程度,这种认识和狗的认识是一个层面的吗,或是一个维度的吗?如果不是,那说明这种认识没有穷尽。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动物在地震前都有预感,一种解释是他们可以提前接受到某种地震前的次声波。我们知道次声波,但我们和这些动物的认识一定不同。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简单的用可知论或是不可知论去区分你对世界认识的观点,是简单的,不完整的,这也是西方哲学的通病,二元思想比较重。而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分(有好有坏),没有很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是目前很欠缺的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