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哲学L1体系-营养系统系列-4.0、4.1完结分享(附完整长截图)

4.0营养系统系列前言、4.1基础营养共32个作品已完成
文案字数:45347字(除4.1.3)
作品时长:4小时46分27秒
直接创作时长:37050分(617.5小时)
感兴趣可点击主页按顺序观看完整内容
附健身哲学L1体系进程总览
作品数:87
创作周期:2021.10.5-2022.7.15(创作截止时间)
作品总时长:12小时22分46秒
创作总时长:1304.5小时(直接创作时长)
4.0-4.1关键词整理
营养 基础营养 营养本质 营养物质 食物 食材 烹饪 食品安全 饮食计划 营养管理 外食 抗氧化 健康
4.0-4.1关键句整理
注:所有关键句来自对应作品,在提取的过程中难免会脱离语境,建议通过回看具体作品解决阅读时可能产生的困惑
4.0营养系统系列前言
由于营养是健身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当前背景下的人们又对各种热门有着近乎狂热的向往,所以热情的参与者们乐此不疲的穿梭其中,比如餐饮从业者们通过研发与推广产品,向消费者分享着他们对轻食的理解,健身从业者们通过迭代精尖的营养知识并传播给训练者,以展示他们对专业的信仰,自媒体从业者们更是望眼欲穿的盯着释放出的日新月异的营养相关需求,各显神通的创作内容,以博取平台与用户的认可。
4.1.1.1.1食物的世界
所有通过自己的认知、体验、理解汇聚而成的思想,会干预偏好,我们便在这个亲手搭建起来的、更具独特性的偏好下选择食物,而且偏好一旦成形就不易改变了,因为基因赋予了习惯非常强的稳定性,一般在受到更深刻的影响后才可能被撼动,这是一种生存节省,但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比如造成刚才提到的标签现象。
4.1.1.1.2碳水化合物
基因将进食引起的高血糖状态理解为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延续,毕竟在基因的认知中,任何食物都来 之不易,在生理上,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合成代谢,加速游离葡萄糖、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转运到相应细胞合成为特定物质,以充分利用这顿难得的大餐,同时也在降低血糖水平;在心理上,因受到食物的安抚而释放满足感,情绪趋向奖励性愉悦,但相对的也会使我们放松警惕,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大餐后的行为是决定我们如何评价这种反应的关键因素,比如大餐后面临的是体能训练或工作,那么这种反应很可能将以一种负担的形式呈现。
4.1.1.1.3蛋白质
除了以特定蛋白为结构,蛋白质还凭借占细胞固形物80%以上的绝对优势,成为构成细胞的基本物 质,而各生理系统、器官、组织又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蛋白质也是大脑、内脏、肌肉、骨骼、皮肤等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第一重要的”称号可由此直接加冕,伴随这种构成衍生出的是蛋白质具有所谓的生长、更新、修补功能,其实这些功能可以看作是蛋白质行使结构功能的特殊情况。
4.1.1.1.4脂肪
细胞时刻都在更新,各类脂蛋白便需要常驻于血液中,往返不停的运输糖脂、磷脂、胆固醇等,当然也顺便运输了脂溶性维生素,对于如此丰富的运输类脂肪与被运输类脂肪存在于血液中,而不像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那样相对纯净这个事实,基因是清楚的,基因更清楚的是血管内空间的宝贵,所以也相应提供了一些自净机制用于稳定血管内的秩序。
4.1.1.1.5水
可以将作为溶剂的水理解为一种语言,换句话说,这些直接或间接溶于水的物质都在体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而有着更高的沟通效率,便于基因内置秩序的管理,另外在水提供的平台中,很多物质的分解也被称为水解,比如上个作品中提到的在单泡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水解,这个过程中,水至少将场所、对应物质、酶三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如果平台不稳定,三者的联系也会受影响,而这个水解过程是调动脂肪参与有氧供能系统生成ATP的节点之一,于是将影响减脂效率。
4.1.1.1.6维生素
内部大环境与外部大环境的行为从不间断,毕竟有静息代谢保底,而维生素依托酶参与的行为如此广泛,也就意味着其消耗与需求一直且广泛存在,于是持续且全面的供给也就变得更重要。
4.1.1.1.7矿物质
至于由辅助功能细化出的更多单体功能,虽然不同领域强调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锌,教育领域强调其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之间的联系,健身领域则强调其与训练状态相关的雄性激素之间的联系,毕竟锌的辅助范围如此广泛,但都属于辅助功能的缩影。
4.1.1.1.8膳食纤维
如果把三个节点放在一起分析,可以将膳食纤维的本质影响理解为是改变了食物与消化系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4.1.1.1.9酵素
既然酵素中可能包含任何营养物质,那么为酵素贴上任何功能标签都不奇怪,其实不妨说成是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但这样引导的话,很多潜在消费者就会吃“苹果”去了。
4.1.1.1.10抗氧化剂
当大量的活性氧物质产生,以致于不受控制时,电子世界秩序的混乱影响开始体现,由于不像离子或分子稳定,氧自由基往往以微秒为单位寻找电子以稳定自身秩序,过程中并不会温柔的征求近邻 意见,而是无差别的强行发生氧化反应,掠夺其他电子,由于微观的物理语言相同,DNA、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生物大分子均有可能承受这种无序电子转移现象的牵连,进而形成新的不稳定自由基,加入自由基链式反应,重复掠夺行为,将混乱扩散。
4.1.1.2.1基础营养的大历史
最开始,各基因有着相似的记忆,也就是相似的生存条件,比如面对的场景、所需的资源,于是包括作为各生物机体成分源的营养物质在内的代谢背景呈现单纯的同质化,随着复制繁衍的压力积累,资源逐渐稀缺,推动了进化机制的形成,生物开始瓜分地球这个大框架下更陌生且更广阔的生 存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机体对结构与功能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这会催生新的代谢机制,其中就包括新的营养机制。
4.1.1.2.2基础营养与内部大环境的关系
营养物质储备影响系统机能储备,甚至某种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应激需求时,即使去找其他营养物质或生理功能“借”,也要强行补齐当前短板。
4.1.1.2.3食物与能量系统的关系
生成ATP的三大能源物质,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直接来自食物,可如果仍停留在这个认知 层面,会给我们一种只需要在意宏量营养物质的补充,至于其他营养物质,甚至吃什么都无所谓的感觉。
4.1.1.2.4宏量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与平衡
由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元素构成种类高度重合,所以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更顺畅,甚至合成脂肪的全套原料都能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并且虽然氨基酸包含氨基,意味着蛋白质的基础构成元素多了氮,但是碳、氢、氧仍作为主要构成元素,所以并不妨碍蛋白质“降维”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不过由于氮源有限,转氨基规模受约束,所以人类并不精通将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转化为蛋白质,当然如果体内处于正氮平衡状态时,充足的氮源会增加蛋白质的转化量。
4.1.1.2.5营养物质溯源过程中的现象分析
“第一重要的”地位不止在人类体内成立,所以食物中普遍含有蛋白质,不过由于物种之间的跨度太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比例不同,也就是说重复现象中同样包含着不重复,其中动物总体上与我们的进化轨迹更吻合,所谓的氨基酸评分也更高,这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相对重要的一部分理论依据,当然尽管其他食物的氨基酸细节离散,但可以通过互补摄入的方式提升氨基酸评分。
4.1.2.1食材
虽然自测食材新鲜度在理论上能多一层关键保障,但视觉测试如观察光泽、触觉测试如感受弹性等 方法基本都被市场研究透了,我们希望得到的所谓优质指标,如果上游想,便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而且食材加工越深,覆盖效果越好,也就是说食材流向下游的环节越多,初始的质检合格证明就越值得怀疑。
4.1.2.2烹饪工具
按逻辑收纳有助于增加烹饪工具的使用频率,比如按动线、功能区、人体工学等,就像工位,一个清爽的环境能催生烹饪的欲望,并提升烹饪过程中的体验,而这些积极的信号也必定会感染食客。
4.1.2.3烹饪
对烹饪的理解影响烹饪风格,但理解并不受约束,在烹饪中沉浸式的表达自我是烹饪的魅力之一。
4.1.2.4佐餐优化物
对食客来说,应将佐餐优化物定位成让摄入更愉悦的辅助手段,并且要清楚有些受自己控制,可自由发挥满足需求,而更要关注的是食物这个主角,当感受到食物的深刻价值,如食材的意义或烹饪师的用心等时,就会有更多真挚的理解与包容,即使不借助佐餐优化物,也能享受一段美妙的进餐时光。
4.1.2.5食材与食物的保存
微生物自身的生命力及其与食材、食物的羁绊,不是那些保存方式能考验到的,走向熵增是必然。
4.1.2.6食品安全
去平台搜索任意食材或食物关键词,没有哪个商家会宣称自己的产品有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精材优料,制作流程与检测步骤一个比一个严格,各种证照当然齐全,再加上文字、图片与视频的渲染,配合大V测评等,信息传递给我们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放心,但有趣的是,真实与虚幻无缝混搭于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图片、视频中展示的形象、样品等极有可能和最终到手的实物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让我们不禁联想,难道仅卷在产品的UI包装上吗。
4.1.2.7饮食结构与习惯
无需过多意识资源参与的的饮食习惯,编织起每个人的饮食结构,因此我们可腾出意识资源,应对外部大环境中的其他刺激,但在高频使用无意识拼凑成的便利时,是否想过这些习惯、结构与自己需求的关系,如果从没审视过,可能要承担更多隐性的成本,比如背负脂肪囤积的困扰,侵噬看似分配合理的意识。
4.1.2.8彩虹餐
彩虹餐本质上是疏理之前提到的饮食结构的一种规则,以此作为丰富营养物质种类、数量、比例、性质等的手段。
4.1.2.9外食策略
外食是饮食的一种演变形式,而饮食是辅助我们获取健康,进而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手段,以外食为前提,明智的设计饮食计划,也许应作为每个人的进阶生存素质培养。
4.1.2.10食物雷达图
食物确实是营养物质的重要载体,也确实是生理能量的最终来源,但绝不代表食物就等于营养物质或热量,并且所谓合适的食物,要能匹配我们的背景、现状与需求,而每个人在这些方面体现着区 别,所以食物的价值对每个人都不同,这种不同无法单靠营养成分表洞察,对个人而言,它们只应作为食物的标签之一,这就是食物雷达图存在的意义,食物雷达图的本质是运用整体观看待食物及自身的复杂,雷达图只是挣脱视野局限,实现多维洞察的辅助工具。
4.1.2.11基础营养管理
即使处于静息状态,体内也会进行物质代谢,而代谢是伴随空间系统运作全方位发生的,仅管受生物节律影响,代谢周期有长有短,意味着在一个周期内,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会高于另一些,但总归需要全部营养物质用于支持物质代谢,从这个对内部大环境运作机制的本质理解展开,可挖掘出基础营养管理的核心:保持定期摄入丰富。
4.1.2.12食品标签
同任何介绍一样,食品介绍也是将信息对称的过程,考验之一便是诚实,但诚实不仅需要成本,而且高昂到难以衡量,严格的约束也意味着要增加成本,可能哪一方也不愿在这种伪囚徒困境中多掏“冤枉”的成本,不过将时间线拉长后,成本终归会守恒,无论承担的多或少,都会被所有参与者稀释。
4.1.2.13“0”类食品
在依赖的前提下,无糖食品毋庸置疑是解决困扰时非常值得选择的过渡工具,应意识到,在过程中逐步解决背后的问题才是关键,比如调整饮食结构与习惯,直至减轻依赖。
4.1.2.14抗氧化策略
长期的科学健身能搭建更优质的抗氧化背景平台,提高对多余自由基的耐受阈值,并让同等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及它们的原料发挥更大作用,甚至在健身外的相对静息状态下也能将自由基遏制在更低水平,提升整体控制效率。
4.1.2.15应对基础营养的理想方案
理论上,任何基础营养应对方案本身无所谓好坏,这表明很难擅自指摘别人的基础营养应对方案,同时也很难概括出关于基础营养的普遍理想应对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