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偶听一首曲子,小伙油尽灯枯而亡

2023-03-16 12:59 作者:慧星昊尚  | 我要投稿

只因偶然听到一首曲子,一年后痴心小伙油尽灯枯,不治而亡,而奏曲之人却在他坟前摔断琴具。这中间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请听咱这个小学生娓娓道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去楚国公干,回国途中路经汉阳江口,这日夜间突然下起大雨,便命人将船只停靠在一处芦苇边避雨。

闲来无事,俞伯牙便命书童焚香,自己抚起琴来,风骚一把。正弹得带劲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正所谓断弦可是预警,要么是听琴中有知音之人,要么就是有贼人窥探,要说这荒山野岭怎么可能有高雅之士,俞伯牙想道有人趁着雨色要打劫自己,便命人查探。

忽听远远有一声音传来:舟中之人,不用找了,我本是在芦苇中避雨的樵夫,不想刚好听到阁下抚琴,妙哉妙哉!

俞伯牙定睛一看,芦苇中确实有个人,头戴箬衣,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斧头。

俞伯牙心想你一个砍柴的乡野村夫也能绷断我的琴弦? 你可拉到吧,便问道:你可知我弹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便将曲子的出处讲了出来。这乡野之中居然也有做学问之人,俞伯牙顿时来了兴致,便邀樵夫上船一叙。

樵夫将身上的行头放置于船头,便走进去对俞伯牙长辑一礼,俞伯牙本身外国高官,贸然回礼恐失了官威,便随手一指说你坐吧,樵夫俨然坐下,倒也不拘谨。

俞伯牙心里可就不爽了,我请你入座你连个谢字都没有,大大咧咧的就坐下了,这也太不懂礼数了。脸上顿现不悦,没问其姓名,也没命人看茶,便又问道,你可识得我这把琴?

樵夫答曰:此琴乃伏羲氏所制,此乃树中良材梧桐,其树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取上段叩之声音太清,取下段叩之声音太浊,取中段叩之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此为瑶池之乐故名瑶琴。

尧舜时操五弦琴,后周文王添弦一根,谓之文弦,武王伐纣添弦一根,谓之武弦,后称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抚到尽善尽美时,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顿时收起轻视之心,接着问道,足下可知琴音?樵夫答曰:愿意一试,如若不对,请勿见怪。伯牙便续好琴弦抚琴一弄,樵夫拍手叫好: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将琴再抚,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志在流水。

只两句道出伯牙心事,伯牙大惊,连忙请教姓名,命人斟茶摆酒。

原来樵夫叫作子期,虽饱读诗书,然因是家中独子,不忍舍弃双亲,踏入仕途,便在林间以砍柴为生。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双方确是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借着酒性便行了八拜之交。眼看天色渐明,伯牙便邀子期同赴晋国,子期面现难色:大哥我不是不愿跟你走,只是父母在不远行。

无奈之下,双方便约定来年这个时间,还在芦苇湖畔抚琴轻歌,再叙兄弟情义,便各自归去。

转眼一年过去,伯牙依约而来,却不见子期,伯牙心想可能是过往船只太多,吾弟不知是哪一艘,待我抚琴一曲,吾弟便知。

待焚香抚琴却听得琴声悲鸣,伯牙大惊,定是吾弟家中出了变故,连忙遣人四处打听,最后方知:子期因与自己结拜而更加发奋图强,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终因耗尽心力,不治而亡。

悲痛的伯牙奔赴子期坟前,放声痛哭,过了良久,伯牙哭声放缓,猛然发现自己来的匆忙,也没什么贡礼,便将瑶琴取出,挥泪两行,抚琴一首,随后割断琴弦,猛然向祭台摔碎了此琴: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一个小学生与您共话家长里短,人生百态。

喜欢请点赞关注,感谢支持!

文章原创,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偶听一首曲子,小伙油尽灯枯而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