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观天术》——老祖宗经验积累
中国古代不像现在有天气预报,一看电视或者上网,就知道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怎么样了。但是古代人都是通过观察天的变化,就知道最近几天的天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其实不说古人,就是现在老一辈在农村的人也都有很多懂得的,因为他们要干农活,对天气也要有一定的掌握。今日,与大家分享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些“观天术”,学一学这些规律,不用看天气预报你也可以略知一二!或者,你也可以用来教给小孩,让小孩子从小对大自然的变化有新的认识,这样也可以提升小孩子的认知能力!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 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棉花云,雨快淋。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 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七月北风及时雨。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蚂蚁垒窝要下雨。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 东虹日头西虹雨。
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星星眨眼天要变。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蜘蛛结网天放晴。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炮台云,雨淋淋(堡状高积云)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秋吹东风毛毛,夏吹东风雨漰漰。

诸葛亮观天象预知归天日
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观星曾有一节详细的描写: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另一边,亦精于此道的对手司马懿在魏营中也发现此一天象: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果然当夜,诸葛亮归天
在《飞龙传》中亦有一节“高行周夜观星象”的叙述:高行周离座,走出中军帐来,只见五营四哨,严谨肃然。又觉寒风扑面,遍体如冰。抬头一看,那满天星斗,灿烂当空。又向天河观看,见紫微斗口生了黑气,一会明朗,一会昏暗,客星犯帝座,明星旺气,正照禅州。就知大汉天下不久,必属于郭威,为此一忧……又过数日,病体更甚。那日到了夜间,至三更时分,高行周心因疑虑,叫声:“我儿,你扶我出去,再观星象何如?”怀德道:“爹爹身体不安,巳须养静为主,待等痊好,再去观看不妨。”行周道:“你便扶我出去,决无妨碍。”怀德不敢违忤,只得扶了父亲,走出帐外,仰观天象。见自己本命星昏昏沉沉,不住地欲坠,叹了一口气,默默无言。遂命怀德扶至后堂,坐在软榻之上,踌躇叹息。怀德问道:“爹爹观看星辰,为何不言长叹?”行周道:“我儿,你怎知星理玄微?我欲待不说,你便不知其故,我且说与你知,自然明白。方才我仰观天文,见本命将星昏暗。又于前夜观看,见客星犯帝座,主宿不明,此乃欲换新主之兆。又见旺气正照禅州,应在郭威承袭天下。你父奉命兴师,前来拒敌,谁知上天不容,降下灾患,使我不能灭贼,诚天意也。”

如果有人怀疑上文是小说家为增加书中气氛而“编”出来、有杜撰之嫌的话,那么下面这些有朝代、时间的记载描述,则难以让人怀疑了:
唐朝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有一个大流星像瓮那样大,还有像盆那样大的,贯北斗星,都坠落在西北方。小的跟着落下来的有无数个,天上的星星全都摇动了。到天亮时才停止。七月襄王死了,死后给“殇帝”称号。十月吐蕃進入了陇右,掠夺羊马,死伤无数。这年的六月,大风将大树和房屋都给刮倒了,长安街上的树,连根拔出的十棵中就有七、八棵,长安城刚开始建设时,隋将高颖领头所种植的槐树,大概有一百多年了。到这时被连根拔出。终南山的竹子,开花结子,布满整个山谷,大小就像是麦粒。那年天下闹饥荒,那些竹子也都枯萎而死。后汉襄楷说:“国里的竹柏枯萎时,不出三年,国主当死。人家的竹子结了子而枯死的,家长当死。”终南山的竹子开花而枯死了,果然,开元四年太上皇驾崩了。
唐朝仪凤年间,天空中有长星占了半个天,出现在东方,三十多天才消逝。从这时开始就有吐蕃叛变、匈奴造反、徐敬业作乱、白铁余叛逆、博豫骚动、忠万强横、契丹越过了营府、突厥突破了越定,麻仁节、张玄遇、王孝杰等一共死了一百多万人。三十多年,战争没有停止。
以上仅略举了发生在唐王朝的数例天象的变化,历史上宋、元、明、清诸朝代这类事情林林总总,都被当时的星象学家们像天气预报一样观测记载着。随着历史变迁,每一朝都发生了许多天象的变化。笔者机缘巧合,数年前曾在一古观中见到明朝一本手抄书籍,就是教人怎样观天之术数的,可惜由于年深日久,被虫蛀去大半,不能看了。
读后感:今天就认证了其中的一句话: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