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离子平衡】沉淀溶解平衡|0基础学起

杰哥 | 4-17 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 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MₘAₙ(s) ⇌mMⁿ⁺(aq) + nAᵐ⁻(aq)
如AgCl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 +Cl⁻(aq)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决定因素。
外因: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等,其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₂的溶解平衡
(2)同离子效应:加入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相同的可溶性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溶解度减小。
(3)外加其他物质: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或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反应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溶度积(Ksp)的概念与表达式
- 在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用Ksp表式。
-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MₘAn(s) mMⁿ⁺(aq) + nAᵐ⁻(aq),Ksp = cᵐ(Mⁿ⁺)·cⁿAᵐ⁻)。
- 如Fe(OH)₃(s) ⇌Fe³⁺(aq) +3OH⁻(aq)
- Ksp =c(Fe³⁺)·c³(OH⁻)
- 如Ca₃(PO₄)₂(s):3Ca²⁺(aq) +2PO₄³⁻(aq)
- Ksp =c³(Ca²⁺)·c²(PO₄³⁻)
- 意义:溶度积 ( Ksp ) 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的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 溶度积 ( Ksp ) 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温度升高,Ksp增大

4️⃣溶度积(Ksp)与溶解度
-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大,说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 如: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则溶解度:S (AgCl) > S (AgBr) > S (AgI)
2.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电解质,Ksp小的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比Ksp大的溶解度小 ,如Ksp(Ag₂CrO₄)<Ksp(AgCl),但Ag₂CrO₄的溶解度大于AgCl的溶解度。因此,不能通过比较Ksp数值的大小来确定溶解度的大小。
已知Ksp(AgCI) = 1.56 ×10⁻¹⁰,Ksp(AgBr)= 7.7×10⁻¹³, Ksp(Ag₂CrO₄)=9.0×10⁻¹²。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₄²⁻,浓度均为0.01 mol·L⁻¹,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¹的AgNO₃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看溶解度、同类型比较Ksp,列三段式,比较每个离子的溶度积】
Cl⁻:10⁻⁵;Br⁻:10⁻⁶˙⁵;CrO₄²⁻:10⁻⁴
A. Cl⁻、Br⁻、CrO₄²⁻
B. CrO₄²⁻、Br⁻、Cl⁻
C. Br⁻、Cl⁻、CrO₄²⁻✓
D. Br⁻、CrO₄²⁻、CI⁻

5️⃣溶度积(Ksp)与离子积(Q)
根据某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该溶液中离子积(符号为Q)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该温度下的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或溶解情况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 ①Qc<Ksp: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 ②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 ③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6️⃣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生成
- 应用:在无机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 方法:
- 调节pH法
- 除去NH₄Cl中的FeCl₃
- 溶于水,加氨水调节pH:
- Fe³⁺+3NH₃·H₂O == Fe(OH)₃+3NH₄⁺
- 除去CuCl₂中的FeCl₃
- 加入Cu(OH)₂或CuO
- ①Fe³⁺ +3H₂O ⇌Fe(OH)₃ + 3H⁺
- ②Cu(OH)₂ + 2H⁺ = Cu²⁺ + 2H₂O
- CuO+ 2H+ = Cu²⁺ + 2H₂O
- 沉淀剂法
- 除去废水中的Hg²⁺
- 加入Na₂S:S²⁻ +Hg²⁺ === HgS
- 除去废水中的Cu²⁺
- 通入H₂S:H₂S + Cu²⁺=== CuS↓ + 2H⁺
7️⃣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溶解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 使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如CaCO₃沉淀可溶于盐酸中


1. 酸溶法:如CaCO₃溶于盐酸,Al(OH)₃、Cu(OH)₂溶于强酸等。
2. 盐溶法:如Mg(OH)₂可溶于NH₄Cl溶液中:
- Mg(OH)₂ + 2NH₄⁺ = Mg²⁺ +2NH₃·H₂O
3. 氧化还原法:如CuS、HgS等可溶于HNO₃中:
- 3CuS + 8HNO₃ === 3Cu(NO₃)₂ + 3S + 2NO↑+ 4H₂O
4. 配合物法:如AgCl可溶于NH₃·H₂O
- AgCl +2NH₃·H₂O === [Ag(NH₃)₂]⁺ +Cl⁻ +2H₂O
8️⃣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转化
AgCl、AgI、Ag₂S的转化


规律: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溶解度相差越大,转化越容易。
9️⃣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 锅炉除水垢(含有CaSO₄)
(1)操作:先加 Na₂CO₃溶液,再加稀盐酸
(2)原理:CaSO₄(s) +Na₂CO₃(aq) ⇌CaCO₃(s) +Na₂SO₄(aq)
CaCO₃ +2HCl =CaCl₂ +H₂O +CO₂
2. 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
原生铜的硫化物 —氧化、淋滤→ CuSO₄溶液 —渗透、遇闪锌矿(ZuS)和方铅矿(PbS)→铜蓝(CuS)
3. 氟化物预防龋齿
(1)牙齿表面的釉质层,只要成分是难溶的羟基磷灰石[Ca₅(PO₄)₃(OH)]。
(2)口腔中的有机酸使釉质层溶解:Ca₅(PO₄)₃(OH) +4H⁺ ==5Ca²⁺ +3HPO₄²⁻ +H₂O
(3)氟离子能与羟基磷灰石反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的氟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腐蚀:
Ca₅(PO₄)₃(OH)(s) +F⁻(aq) =Ca₅(PO₄)₃F(s) + OH⁻(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