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筑摄影

2022-10-19 15:50 作者:建筑研学ers  | 我要投稿

公众号 / 建筑研学ers

原创 / 不昧   


建筑摄影的缘起

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小伙伴,相信大家都对摄影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世界上的第一幅摄影作品是什么样的呢?这或许会难倒不少人。那么,一起来看看吧!



《窗外的风景》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



1826年尼埃普斯用自制的照相机在长达8小时曝光后,得到了一张天窗外景色的照片。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在摄影的早期,因为感光度较低,必须长时间曝光才能获得影像。这个时期的摄影很难拍摄移动的物体,不会移动的特性使建筑成为了最早被拍摄的对象。也因此真正实现了人们对外部影像的捕捉。



说起建筑摄影,便不得不提到类型学,而Bernd和Hilla Becher则是第一批开始研究类型学的艺术家,被称为“贝歇夫妇”也因他们的水塔项目而被称为“水塔夫妇 ”。

他们的建筑摄影工作研究并执行了类型学的系列影像拍摄,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中形成了对后期影响巨大的“杜塞尔多夫学派”。


他们的学生中 Candida Hofer、Thomas Struth和Andreas Gursky也作为摄影艺术圈里的杰出的代表,有着“大画幅三杰”的美名。



每张照片都是从同一个角度拍摄的,距离建筑物大致相同的距离。
为了使图像有统一致性,他们仅在阴天和清晨拍摄图像以避免阴影,采用黑白摄影。

安德烈.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他被誉为“大画幅三杰”之一,是贝歇夫妇的得意门生,Gursky的作品保持当今摄影最昂贵照片记录。

Gursky拍摄于1999年的照片《莱茵河2》在2011年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四百三十万美金的天价。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莱茵河一》

安德烈.古尔斯基
《莱茵河二》

安德烈.古尔斯基
《莱茵河三》

安德烈.古尔斯基




在拍摄的一系列建筑作品中体现了他对建筑与空间的独特理解。

Gursky没有去表达建筑的宏大而是表达建筑某种平实的状态。在他眼中建筑不再是空间了,而是变成条条的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形状。就像是画家眼中的点、线、面以及色彩。


《汇丰银行I》

安德烈.古尔斯基
《汇丰银行II》

安德烈.古尔斯基
《汇丰银行III》

安德烈.古尔斯基
《上海》

安德烈.古尔斯基
《台北》

安德烈.古尔斯基
《旧金山》

安德烈.古尔斯基
《北京》

安德烈.古尔斯基
 Kreuzfahrt(巡航)

安德烈.古尔斯基



《东京》

安德烈.古尔斯基
《Apple》

安德烈.古尔斯
《图书馆》

安德烈.古尔斯





他同样也拍摄过其他的主题,但大多以一个系列拍摄,所以他的作品时常作为一个系列中的某一部分,但看某一幅作品,有时或许难以理解其内涵,甚至觉得平平无奇,但作为一个系列作品,毫不经意却令人无比震撼。

《普拉达1》

安德烈.古尔斯
《普拉达2》

安德烈.古尔斯
《普拉达3》

安德烈.古尔斯



色彩与形式


德国摄影师Matthias Heiderich。主要拍的是建筑的色彩与形式,但是有强烈的小清新氛围,给人感觉很安静。





Sebastian Weiss同样是属于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的野兽派混凝土材质与充满张力的几何造型。



《White sculptures》




《Lines》




《Chinese Blue》








光影与材质


Helene Binet她非常擅长表现抽象化的光影与材质关系,尤其在黑白摄影下她所创作的作品总是夹杂着一种神秘感。代表作应该算是为瑞士建筑师Peter Zumthor拍摄的作品系列了。



Peter Zumthor



《The Secret of the Shadow》




《The Walls of Suzhou Garden》



建筑摄影是对建筑空间、光、形体系周边环境的再现与可视化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在新媒体信息时代传递建筑理念、再现建筑师设计意图设计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

它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而建筑摄影师则是通过他们的眼睛去记录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图文编辑 / 不昧

    排版校审 / 不昧

    运营维护 / 建筑研学工作室

一个关注建筑与艺术的公众号

筑研学ers / Architecture Researchers

微信小助理|ARers2221

喜欢请关注我们,公众号私信获取更多精彩作品



建筑摄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