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诡秘的房中事:王夫人沉静,赵姨娘躁动不已,周姨娘保持沉默
贾政诡秘的房中事:王夫人沉静,赵姨娘躁动不已,周姨娘保持沉默
原创2023-02-21 09:43·雪夜讲历史
他想做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只解打躬作揖,终日臣坐,形同泥塑,遭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

这番描述,说的正是《红楼梦》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贾政,一个既矛盾又悲惨的封建时代读书人。
贾政是一个典型的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在贾府之内,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作为仅次于老太太的最高掌权者,贾政对于整个家族有着重要意义。
而围绕在贾政身边的三个女人,则是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这三人分别生下了贾宝玉、贾元春;贾环、贾探春;至于周姨娘,则一生未育。
为什么会为贾政设立三个女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呢?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会发现,贾政和这三个女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传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
01 伪君子,贾政
贾政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论地位,贾政乃是二房,嫡长子乃是贾赦。然而贾赦却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每日只知道游手好闲。

因此不受贾母喜爱,反而是贾政这个二儿子,从小酷爱读书,追求科举,受到了贾母喜欢,久而久之,贾政便成为了荣国府的下一代掌权人。
而这无疑是悲剧的开始,嫡长子继承制,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早就形成的共同认知,却在小说之中出现了反转,足以说明规矩的打破。
除此便是贾母掌权,贾母是贾代善之妻。按照中国古代惯例,父死子继,却鲜有妻行夫权的,但曹雪芹偏偏这样安排了。
甚至还出现了王夫人、王熙凤等这样一群女子掌权,男子反而逍遥的状况,无疑是导致贾府衰败的必然结果。
贾政这个人本身就是个非常矛盾的存在,他早年喜爱读书,想要通过仕途光宗耀祖,这无疑是中国古代读书人一致的理想。然而这个喜爱读书,想要攀登仕途的读书人,最终却变成了一个方正呆板的人。

看似为人方正、礼贤下士,教导子女、孝顺父母,但这一切却没有得到回报,自始至终都不曾改变贾府的衰败。
乃至于贾府被抄家之后,贾政连家族的事务都无法理清,这无疑让人耻笑不已。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贾政身边的三个女人。
02 歇斯底里的赵姨娘
首先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在贾府的位置,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情况。
作为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按理说赵姨娘的地位应该不会低,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赵姨娘在整个贾府都不受待见,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都对这个撒泼打滚的母亲不喜欢。

如何形容赵姨娘呢?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粗鄙、愚昧、争强好胜、搬弄是非,一个能够和下人打架斗殴的女性形象。
赵姨娘的口碑极差,因而贾府上下,不仅仅是老爷小姐们嫌弃,就连下人也嫌弃。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唾弃的赵姨娘,却生了一个明事理的女儿,贾探春,如果没有探春,那么赵姨娘在贾府的生活可能会更加困顿,即便为贾政生下了一个贾环。
其实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为何贾政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之子,会娶一个泼妇呢?
贾政的一个夫人两个姨娘,王夫人属于门当户对,周姨娘则是封建社会时代最为典型的小老婆形象,懦弱、无能,身下无子嗣。
贾政的三个老婆,王夫人伪善,赵姨娘泼辣,至于周姨娘,则如同一个影子,无论任何时候,连单独出场的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贾政会喜欢赵姨娘这个满口脏话,和下人丫鬟厮打的泼妇呢?
首先就是赵姨娘是一个美人,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描述赵姨娘年轻多漂亮,但是探春却有着“削肩细腰、俊眼秀眉”,是一个十足的美人,女儿尚且如此,赵姨娘年轻之时必然不差,因而受到了贾政的喜爱。
其次就是王夫人的死板和赵姨娘的善解人心。
王夫人虽然是贾政的正妻,是明媒正娶的正房,但站在贾政的角度去看,自己和王夫人其实就是政治上的联姻罢了。纵观全书,三个女人之中,贾政和赵姨娘说的话最多。至于王夫人,二人虽有言语,却不似同赵姨娘一般亲热。
相比贾政和赵姨娘的老夫老妻状态,贾政和王夫人更像是陌生人。就连贾母都曾说王夫人如同一块木头,没有丝毫趣味。
换做其他人,对于王夫人这样的女人,大概率也提不起兴趣了,所做的事情,其实不过就是例行公事罢了。

在王夫人眼中,贾政是贾府的话事人,是位高权重的当家人,整日不苟言笑,再加上多年的礼教束缚,使得王夫人和贾政的关系一直寡淡无味。
反观赵姨娘,虽然泼辣、无赖,但在心中一直将贾政看作自己的丈夫,是平等看待的。
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善,贾政在赵姨娘的身边也更加放松。恰恰是赵姨娘这躁动不安、不拘礼节的行为受到了贾政的喜爱。
03 伪善的王夫人
至于王夫人,为什么我们说的是伪善呢?
首先王夫人善,但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善,相对于贾府之中的其他人,她的确是一个吃斋念佛、不善言语的大善人。
当一众小姐来到贾府寄住之后,王夫人会担心她们的生活,操心她们丫鬟够不够,给她们发例银。
其实总的来说,作为贾政的这个当家人的正妻,王夫人还是合格的,但恰恰是因为她的合格,使得贾政对其喜欢不起来。

贾政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要时时保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整日板着脸;而在官场之上,贾政同样要保持一副端正面孔。
但贾政年轻之时,也是一个心怀大志的少年,如此沉闷的生活自然无法适应。
因此对于王夫人,贾政同样喜欢不起来,在贾府,王夫人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善言辞,而且古板至极,如此一来,使得贾政并不喜欢这个夫人。
再者,王夫人作为传统封建礼教的遵守者,其实在贾府之中,时时在提防着,而提防的对象正是赵姨娘和他的儿子贾环。
其实,王夫人这个形象正是古代传统大家庭之中最常见的封建家庭家长的代表,作为贾政的正妻,她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起到表率的态度。
但王夫人内心也渴望与贾政欢愉,像赵姨娘一样,可以和贾政欢声笑语,但无论从自身的身份,还是王夫人的教养来说,都不允许她这样做。

那么为何王夫人会忌惮赵姨娘呢?
而这则与贾政有关,贾政并非嫡子,但却能够成为家族的实际掌舵人,只因为哥哥贾赦不成器,贾母偏爱贾政,才使得贾政这个竖子成了家族掌舵人,而贾赦却沦落为了旁人。
这在注重嫡长子继承制的封建时代,出现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可怕的。
因此王夫人其实也在时时刻刻关注着家族子弟的走向。
王夫人长子贾珠本是一个出色的继承人,但却英年早逝,至于贾宝玉,看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贾府未来的继承人。
但实则整个贾府之中的权力争夺才拉开序幕,贾琏、贾宝玉都是未来的争夺者。
其中也包括赵姨娘生下的儿子贾环。

因而王夫人不得不处处压着其他人,为贾宝玉的未来寻求机会。
04 暮气沉沉的周姨娘
至于周姨娘,她的存在,的确不值一提。
在整部书之中,周姨娘连单独出现的机会都没有,大部分时候都是和赵姨娘一同出现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周姨娘本身身份的低微,而另一方面则是周姨娘身下无子嗣。
所谓母凭子贵,在封建社会极为重要,赵姨娘虽然泼辣,无耻,但因为身下有贾环和探春,因此在贾府的地位不高,但也不低,有自己的使唤丫头,贾政也时常光顾。
反观周姨娘则很惨,没有子嗣,没有势力,在贾府和丫鬟的地位其实差不多。

而且周姨娘也没有赵姨娘那般让贾政欢喜的本事,因此贾政也不喜欢周姨娘,如此一来,周姨娘在贾府的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
所好的一点就是周姨娘脾气好,从不与人争执,不像赵姨娘一般无赖,因此贾府之中人虽然看不起周姨娘,但也没有找她的麻烦。一个沉默不语的周姨娘,就如同透明人一般,无人关注,也不会有人关注。
相比而言,在书中王夫人和赵姨娘还有自己的结局,至于周姨娘,作者连她的结局都没写。其实这也说明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王夫人作为正妻,即便家道中落,最多也不过是生活差一点,但还有其背后的王家撑腰。
至于周姨娘,结局可想而知,贾府的衰落之下,她这个无人、无子的妾,最终的日子必然不好过。

其实贾政身边的三位女性,反映的正是封建时代之下女性的悲哀,不管你是正妻,还是小妾,其实都没有想象中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