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将使他们提前走上一条绝路
在农村,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很多父母选择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这些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当做心头肉,从小到大不肯他们做一点事,最终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不辨五谷,不识东西”的境地。
因为农村的大多数长辈基本就没有读过多少书,最多也就是小学毕业。所以真的有些是养成了一身的臭毛病,比如爱贪小便宜,一定要对方露出痛苦的表情,自己才算是占到便宜。买菜顺走几根葱;超市里面把贵的东西和便宜的东西里面掺和,只要称重时对方看不出来,自己就赚了。
可耻的是:他们会把这种错误的思想传递给后代。自己剐蹭到别人的车,就依靠自己年龄大,装穷装惨,车主如果依依不饶,他们也不怕把事情闹大,就开始讲歪理,把过错抛给对方,甚至让对方赔偿自己的损失。那孩子看到就有样学样,觉得损坏别人的东西没有关系,只要死不承认、把锅往对方身上甩就没事。
当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被要求叫家长,某些家长一来不是关心那个被他孩子欺负的同学,而是先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就找理由推脱责任:班主任监管不力,自己孩子不是那样的人、一定是对方找事、自己孩子是被迫“反击”。遇到这种死缠烂打、纠缠不休的家长,有些班主任只好忍受。
就这样,这些被宠大的留守儿童长大了,变得目中无人、不懂礼貌、奢侈无度、欺凌弱小。
到最后,走上绝路,家长才幡然悔悟,父母怪自己没有好好陪伴他们,将他们养大成人的爷爷奶奶才发现,自己一辈子循规蹈矩,只是教他们耍了点“小聪明”,怎么就成了这样?

还有一类孩子,也是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只不过这一类在品德上说的过去,并不会欺负别人,对社会并没有危害,但自己的未来毁的也差不多。
因为出生的晚,赶上了好时代,自己的哥哥姐姐吃的苦自己没有吃过,家长因为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放松了管束--没有给他哥哥姐姐买过的好吃的、好玩的统统给他买,要什么买什么。也不管孩子学习如何,只要他开心,想要什么给什么。这样的孩子对于自己就没有要求了。
直到某一天,孩子因为学习差被班主任批评,从未受到批评的孩子当即决定再也不读书了。因为在家里可以不用那么早起床跑步,可以躺在床上打一天游戏,刷一天视频。如果家长态度不强烈,纵容孩子,觉得让他在家玩几天再去上学也行。但是这样就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想法:爸妈并不强制让自己上学,那我自己上不上也就无所谓了。尤其是孩子舒服了好几天,当家长提出让他重返校园,他绝对是不肯的。无奈之下,只好给他换一个管理不严格的学校。
这样的孩子大多走进了职校,在那里接着混日子,直到要进入社会打工时,自己依旧还是让家长帮自己找个活轻的、工资高的工作。找不来,就怒骂家长没用或者继续在家躺,直到家长给他找到他想干的活为之。

我是亲眼见到,所以有感而发,我小学同学就是留守儿童,家长不管,爷爷奶奶管不住,没钱了他就找刀威胁其他同学要钱(是真的刀),初中他后面跟着许多小弟,他们一起拦路打劫,在学校找到一个同学逼到墙角让他给钱,不给就周五下午“等死”(狠话:等着被打)。直到某天,某个学生“宁死不从”,上去就是对打,然后他们就围殴那个学生。最后,事情闹大了,那个学生的家长告到学校,他和那群小弟被开除了。现在他就是无所事事,今年应该20岁,听说在他爸妈那里住,整天打游戏。
还有一个亲戚家的妹妹,因为在学校过的不舒服,就再也不想上学了,小学六年级就不上了,整天在家,早上十点起,晚上一点睡,对家长没大没小,多说她一句就要扔下饭碗,要钱自己出去买吃的。她的家长希望她能接着读书,然后她用上学这个理由对家长“百般要挟”,答应自己的要求才同意,就这样家长无法答应她提出的要求,就一直僵持不下。大概是想等她养到18岁,给她找个工作或者让她早早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