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壮志凌云-斯巴达尼恩1

2023-05-01 12:44 作者:只想要退休金的猫  | 我要投稿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从未停止过。而在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正确的情报。一直到宇宙历640年同盟军和帝国军首次交战时,这一条件仍未改变。直到770年,为了更有效率的收集情报,两军使用了电磁波雷达,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引力波探测器等多种侦察设备。但是与之相对的,对这些侦察设备进行对抗,欺骗,干扰的手段也同时被开发出来。这使得情报的收集越发困难,于是双方将目光投到了使用大口径望远镜的光学探测器上,通俗的讲,就是目视。这种原始落后的情报收集手段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情报量。

即使到未来,最可靠的依旧是目视


所以时至今日,两军在向着预定战场前行时,尽管两军旗舰已经利用舰上的各种探测设备发现了对方,但为了最终确认情报的准确性,还是有无数的电子侦察艇先于舰队行动,使用光学探测器进行情报收集作为接下来的战术行动的依据。这一时期的侦察艇注重隐蔽性和机动性,大多采用无武装设计。平时这些小型舰艇由运输舰或者大型战舰搭载,在靠近战斗宙域时放出进行情报收集。

法连海特舰队所属的3艘侦察艇准备执行先行侦察任务
630年型战舰就搭载了大量的侦察艇


在宇宙历745年左右,战术兵器经历了大的革新,荷电粒子炮取代了激光炮成为了战舰的主炮,弹道武器方面,激光聚变导弹也实现了高性能化,这种利用高能激光引发核聚变的对舰导弹使得小型舰艇也有能够击沉大型战舰的武器,所以两军先后在侦察艇的基础上研发了搭载激光聚变导弹对战舰进行近距离打击的小型飞船,这就是宇宙鱼雷艇。

目前只有帝国军的鱼雷艇仍然在服役


宇宙鱼雷艇的出现,使得在超长距离进行炮击的主流舰队战战术中加上了快速进入混战并出动鱼雷艇攻击敌方战舰的扫荡战。而为了能提供远距离炮击所需的能源,双军的战舰都大型化,运动性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在面对相对小巧灵活的鱼雷艇的近距离攻击也就难以反击和回避。面对此等窘境,大舰巨炮主义者首先想到的是为战舰加装更多的舷炮,利用密集的火网打掉这些烦人的大苍蝇,而战斗机派则提出了研发比鱼雷艇更加小巧灵活的战斗机,于是宇宙战斗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属于是历史轮回了


最先投入战斗机的是同盟军,第一代战斗机比起全长80米的鱼雷艇要小很多,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驱逐帝国军的鱼雷艇,所以搭载了小口径速射激光炮。在进入混战后,战斗机负责掩护鱼雷艇进攻。很快帝国军也研发了自己的战斗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聚变导弹再次实现了高性能化,体积大幅度缩小,这样战斗机也能搭载,于是军费匮乏的同盟军很快就研发了新一代的多用途战斗艇,以取代战斗机,鱼雷艇以及侦察艇。

主角登场


770年,斯巴达尼恩战斗艇正式入役,因为性能优良所以至今仍在同盟各个工厂大量生产。标准型斯巴达尼恩全长40米(含天线),全宽7米,全高13米(含探测器),飞行员1名。驾驶舱位于艇身前部,有2层座舱盖,外层装甲舱盖提供保护功能,内层透明舱盖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主要功能还是充当全景屏幕,其原理是艇身各位的传感器阵列接收外界的信息,比如宽频段光谱影像,红外影像以及光学影像,并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实时投射到座舱盖上。同时驾驶舱还是一体式逃生舱,在斯巴达尼恩遇难时,由控制打开外层装甲舱盖,然后驾驶舱弹射出去,因为驾驶舱无动力,所以只能在宇宙中漂流等待救援,依靠舱内的电池和应急品可以维持飞行员一周的生存时间。

在泊位上,座舱盖是打开着,方便飞行员快速进入,虽然这不符合规范
全景屏幕打开瞬间

一名第11舰队的斯巴达尼恩飞行员幸运的弹射逃生

斯巴达尼恩的主武装为2门LMG-18型激光炮,由一个直径4厘米的单晶红宝石作为激励源,它们被安置在机背处的炮座上,射角为90度,射界为180度。有照射和脉冲两种射击模式,在近距离照射下,哪怕是巡洋舰的装甲都能被熔解,而鱼雷艇等级的目标只需命中一发就能击毁。艇首标准武装为4门NMG-5型2CM中子光束炮,由于耗能巨大所以只能开火10次。在设计之初斯巴达尼恩就具备武器更换能力,根据任务需求艇首武装可以更换为口径2CM的加特林机炮,可以以每秒140的射速发射贫铀弹,以及8CM脉冲激光炮,还有用于反步兵和轻装甲目标的霰弹炮,这门炮所使用的炮弹为内装大量直径2CM的金属纤维合金制成的箭霰弹。在预想中进攻帝国军大型要塞时,当同盟军机动步兵登上要塞表面时,帝国军装甲掷弹兵肯定会出来迎敌,这时负责对地支援的斯巴达尼恩就可以发射箭霰弹,在装甲掷弹兵头上制造死亡之雨。进入到790年后,又有2个新设备被研发出来,一个是小型护盾发生器,另一个则是反向推进器。

激光炮自动追踪目标,最终击毁敌机
波布兰机击毁一艘巡洋舰
中子光束炮的炮门

威力相当不错,足以撕裂标准战舰的装甲
卡琳机用加特林机炮击毁敌机
高尼夫机利用反推发动机快速减速,然后将2架敌机打成串烧

在战斗艇两侧有4个姿态调整发动机,可以很轻易的做出桶滚机动。在姿态调整喷口后面则是两个圆盘状的硬质挂点,内藏了对舰导弹发射器,而挂点也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挂载战术武器,比如大型对舰导弹吊舱,多用途导弹吊舱,大口径荷电粒子炮吊舱以及轨道炮吊舱。但这些外挂设备会影响机动性并大幅增加推进剂的消耗,所以在实战中只交给熟练飞行员操作。

波布兰做出桶滚机动躲避射击
一个斯巴达尼恩小队正在齐射对舰导弹

在硬质挂点下方的设备是雷达和探测器,而在艇首腹部的半球形装置内安装的是一门使用半导体激励源 ,功率为0.5兆瓦的激光炮,它并不用于战斗,而是激光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母舰和斯巴达尼恩就能建立一个高指向性以及高传输速率的超高频激光通信链路,实现实时情报传输,比如母舰向斯巴达尼恩实时提供航法,索敌等战场支援,而斯巴达尼恩则向航母发送剩余弹药量,剩余能源和燃料等机体实时状态。许多飞行员因为专注战斗而故意关掉了能源不足告警,而母舰一旦监测到能源不足的情况,会督促飞行员尽快返航补给。 而飞行员如果负伤无法操纵斯巴达尼恩,母舰也可以通过激光导航控制战斗艇自动返回母舰,不仅如此,斯巴达尼恩的着舰也是基于激光引导自动降落。

电脑发出告警,提醒尤里安推进剂不足

斯巴达尼恩因为体积的限制无法搭载超重力反应堆,所以动力系统依旧采用古典的氘核聚变反应堆。最新批次的斯巴达尼恩使用的是IHJ-100型聚变涡轮引擎,这一型号使用的反应堆聚变效率更高,单一喷口的推进器喷射速度虽然低但是喷射量却很大,因此可以获得强劲的推力,这正适合要求高推力,高机动的战斗艇。推进剂一般使用纯水,执行特殊任务时会使用一种复合推进剂,这种推进剂的配方至今仍是机密,艇身上部也可增加一个外挂水箱,同时艇内装载的燃料足够维持168小时以上的聚变反应。

正在全速飞行的波布兰机


在推进器喷口处是4片可动导流板,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推进工质的喷射方向,两片稳定导流板从艇尾处延伸出来。在其下方则是2根大型天线,在充满干扰的宙域以及远离母舰的时候提供通讯。与同盟军其他战舰一样,斯巴达尼恩无法突入大气层,但是可以进出气态行星以及大气密度极低的类地行星。

斯巴达尼恩的尾部特写
第5舰队所属的侦察型斯巴达尼恩在范佛里特4-2行星上空进行侦察




壮志凌云-斯巴达尼恩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