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笔记(连载十九)

(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第九讲 第二节 关于咬字
流行声乐教学的个性与共性谁重要?
付林老师告诉我们:流行声乐的共性,气息比技巧、感情比方法、自然比声态重要,这几种重要构成流行声乐与其它类别的不同个性,这种个性对于我们唱流行的来说就是必然具备的共性。
我们自己的个性是声线、声态、声波不同,以及各种音乐风格不同,这些不同构成的声音辨识度成为我们个人个性,这个很重要。
那么,台词课重要吗?流行演唱要不要学习?
付林老师认为:台词课不是流行音乐必须要学的,如果人人学成“广播腔”就“同质化”啦,要从“字正腔圆”退后一步才是流行需要的。
鹦鹉看了不解地问,付林老师这样回答是不是说,我们都不需要练习标准的发音啦,为了避免“同质化”各自操着地方特色口音含糊演唱就行?
我说,你这只笨鸟儿,你没看清楚向付林老师提问的是谁吗?那位小姑娘也似你一样一口令人头疼的广式普通话吗?人家普通话发音可标准啦!付林老师说的,要从“字正腔圆”退后一步才是流行的需要,你这笨鸟儿念了八百遍“八百标兵奔北坡”,也没奔到“字正腔圆”的边上,你根本就没有前进,如何再退后一步!并且那些播音主持,平常说话也不会是播音时那个腔调,为了保持发音状态,他们平日必须进行大量的诵读练习,生活过得枯燥,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付林老师只说理论不唱歌,我们还是去看看群内唱歌很好听的老师们如何说法吧!

薛枫老师给学员的一个建议,唱每首歌之前多朗诵,用感情大量读诵,直到完全理解透了再唱。这种大量朗诵,理解渗透再演唱的方法对小学生童声也适用,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歌手。用自然的声音最好听,普通话不标准的要多练习咬字,可以跟着央视的新闻联播纠正,唱歌时就会好听啦。
群内一位学员提问,我每次演唱歌曲不管是美声民族还是流行,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是不会用说话的方式去唱歌,导致我有些字唱不准,也没咬准每一个字。
薛枫老师回答:每个地域都有方言,都有发音不标准,平时多朗读,把字读标准,唱歌时会有改善,先练标准普通话,有的人唱歌方言口音太重,感觉也会很别扭。
从薛枫老师的解惑,总结出如下两点:
1.通过看央视节目练标准普通话,对咬字有帮助。
2.唱歌前带感情先重复诵读歌词直到完全理解再练歌。
学员因此提问:学播音主持有助于帮助流行演唱有金属磁性音色吗?
雪宁老师回答:不太一样,说话训练和歌唱训练有相似的,但也有很多不同。
雪宁老师告诉我们,关于发音咬字,“付林音乐”有专门的线上课程。
一位学员分享说,她已经购买了,昨晚把咬字课程全部认真看完,今天又重复看了一遍并做好笔记。第一个感受就是:非常实用,干货,就是一节课时间短暂呀!
原来每个字长得像人的眼睛一样,有字头、字腹,字尾,所以每个字发音都要有头有尾,要圆润!
然后就是知道十三辙这么一个事,也懂得了原来唱歌吐字需要往其它音上去靠,声音才更通畅更好听,还有明白低音区与高音区咬字的注意点(低音字头咬清楚,高音更关注声音打开与连贯等)以后听歌唱歌会多了一个关注点,会有意识去练习咬字。有收获,理论多懂了一点,实践仍需努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