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405高分上岸清华美院交叉学科信息设计专业,我如何痛定思痛最终圆梦?

2022-05-21 16:14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杨瀚辉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交叉学科-信息设计

本科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本科专业|视觉传达(主修)/英语(辅修)
初试   |405分

英语   |76分

政治   |71分

专业一|130分

专业二|128分


“认清自我,坚守初心,自律自省,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仍不忘脚踏实地”

——杨瀚辉

最初选择考清华美院的研究生是为了弥补高考时的遗憾。随着年龄逐步增长,思想也逐渐成熟,我意识到了考研对我未来发展的意义。

第一次了解交互设计还是在大三的界面设计课上,这门课程涉及到了交互领域的基础知识,如菲兹定律、席克定律等,授课老师的讲课风格也十分有趣,使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进一步调研,我发现,这门课程的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信息艺术设计系。因此,我与交互设计由此结缘,并且最终决定要考这一专业的研究生。


第一次考研是从2020年四五月份开始正式准备的,当时是在梦清的交互设计春季网络班课程上,学习了专业课的基础考试内容。之后又参加了后续的线下课程,包括暑期班、国庆班、提高班、冲刺班,以及考研之前的押题班,获得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梦清课堂掠影

我的英语政治复习起步较晚,从8月份才正式开始。9月份开学的时候,我就在学校图书馆和自习室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给我带来的压力,所以我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了英语、政治。在这段时间,我们专业仍然开设了一门专业课,课程压力也挺大。因此,我最终分配给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呢,这一年在英语一试卷难度离谱的情况下,我仍然考了77分(其实挺出乎我的意料的,感觉还挺满意),政治考了72分(已经满意了),理论基础125分(意料之外,非常满意),上机设计107分(合格线115,后悔没有多练习上机),总分381分。最终,这一年因为上机没有过线而没能进入复试。
后来,我对这一成绩思考了许久,感觉自己确实是对上机过于自信了,而忽略了平时的练习,最终导致滑铁卢。但是其它几个科目的成绩都还可以,所以我最后决定二战。

梦清课堂掠影


二战开始之前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6月初的时候,我刚完成了两个毕业设计,还处于一种十分疲惫的状态,所以一直到7月中下旬,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如打游戏、看美剧、看电影)放松自己。到7月下旬的时候,玩也玩够了,感觉整个人的状态也恢复了,也应该学习了。所以我开始每天拿出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复习,这段时间的整体状态还是比较轻松的,效率也比较高。

下面我将按照政治、英语、理论和上机的顺序,具体地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政治 

政治分数不是很高,这一部分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吧。政治是我今年复习时间最短的一个科目,因为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教训,并且也有一丢丢的基础,所以从国庆之后才开始复习。我觉得对于二战考生来说,政治网课过于浪费时间,所以直接从选择题入手,就购买了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和1000题。说到这里不得不安利一下《冲刺背诵手册》这本书,知识点真的非常明确,几乎囊括了除时政之外的所有选择题知识点,大大节省了画知识点的时间。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本书有个别知识点比较乱,但是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一站的宝子们最好还是一步一步来,先看徐涛老师的网课打好基础哦,不然可能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11月份的时候,我刷了各种政治老师的预测题,包括腿4、肖8、杨亚娟8套卷、米神6套卷,徐涛的预测题太难,只做了两套。到了12月中旬的时候,肖4已经出版,就可以背主观题了。主观题的背诵量还是挺大的,我考前背了四遍还是感觉有些混乱,所以建议大家后期的时候多过几遍大题

图片


 英语 

英语从7月下旬开始复习,整个状态也比较轻松,每天利用下午的时间做1-2篇英语阅读,主要是为了积累生词。每次做完阅读之后,我都会把生词记到自己的生词本上,然后利用晚饭后的十几分钟去复习生词本上的单词(正好站着也能消化消化,避免脂肪堆积)。如果大家的英语起步较早的话,我建议大家在前期多读一些题源报刊上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考研英语外刊君”,或者买一本考研阅读专项训练做,我使用的是朱伟的《考研英语题源报刊35+8篇精读与预测》。这本书会在每篇文章上标注出英语一或英语二,并且会标注难度,可以有选择的去阅读里面的文章。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总体难度刚刚好,而且文章都选自各大报刊近几年的文章,都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

图片


到9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刷近十年来的真题了,真题的重点就是阅读理解。建议大家在这一阶段每天做一两篇阅读即可。这一时期做阅读的目的不在于正确率,而是在于阅读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每次做完阅读之后,我会首先将不理解的句子翻译出来,查阅生词,做到文章的精读。然后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寻找解题的技巧。

到了10月份的时候,近10年阅读真题基本上已经刷完一遍了,我在准备二刷的同时也开始了英语作文的写作。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先攻破大作文,其次是小作文。大家可以参考刘晓艳或者周思成,亦或者是朱伟等英语名师的作文网课,选择适合自己的句子。英语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多写多练,一定要将近年的真题作文全部写一遍,避免考试的时候生疏。到考试之前,我的英语真题已经刷了三遍以上,大作文也写了很多篇。

考英语的时候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一定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我的做题顺序是(1)作文、(2)阅读、(3)新题型、(4)翻译、(5)完形填空。所以,没有考试经验的同学一定要在12月份进行卡时间的模拟考试,提前体验一下考试节奏,合理分配时间。

 680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美院并没有给出理论基础的参考书目,所以很多同学可能会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从我两年来的理论基础过线经验来看的话,我们首先应该掌握人机交互领域的基础知识,例如用户体验五要素、菲兹定律、席克定律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所谓的掌握不仅仅是对这些概念有所理解,而是能够结合相关案例加以说明,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相关文献,做好读书笔记,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认为大家现阶段十分有必要阅读《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精髓》、《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用户体验要素》、《超越人机交互》这几本基础性书目。在这几本书的基础之上,我强烈安利大家去阅读《无界面交互》、《交互设计沉思录》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语言十分有趣,读起来也很轻松,设计观点明确,对理论基础考试非常有帮助。

推荐书籍

再次,对于交叉学科来讲,仅仅掌握设计语言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世界前沿科技成果有所了解。并且美院近年来也提出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这一理念,所以了解相关的科技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交互方向的考生来说主要是积累一些相关科技产品(例如Kinect、Leap Motion、Hololens等)、相关技术(例如5G、UWB、Lidar、VR、AR、MR等)以及硬件支持(各类传感器)。这一类知识其实在积累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我是通过知乎、B站、油管、论文以及一些产品的官网去了解这些内容的。在备考阶段,我们不需要像编程方向的学生一样熟知这些技术或硬件的底层逻辑,只需要形成一个简单的心智模型,知道它们大概是怎样实现的,能够在设计方案中和设计论文中将它们正确使用即可。

杨学长上机作业


第四,大家一定要重视论文的阅读,阅读论文相较于读书更加省时,并且还能够锻炼英语水平。我个人将所阅读的论文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设计观点类的论文,这类论文中的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另一类是技术类论文,这类论文中包括了相关的技术和硬件,并且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可丰富大家的案例库,也可能会对大家的上机有所启发。

我备考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知网和Google上寻找并阅读观点类的论文,主要以一些学术大佬的论文为主,比如唐·诺曼以及美院的一些老师;技术类的论文我是通过在ACM和Google搜索的。在这里又不得不把Sci-Hub安利给大家。我们只需要将ACM或Google上论文的链接复制过来就能够免费下载原文,大约90%的文献都可以下载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CM上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在下载之前一定仔细阅读摘要部分。

理论基础考察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积累,还在于我们的知识输出。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就是如何在3个小时之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因此,阅读论文的同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文章的结构,摘抄好的句子,方便在之后写作时参考。我觉得到9月下旬之后,大家就可以可以每周抽出一两天的时间进行论文的写作练习了(书写不美观的同学平时可以多练练字哦)。

说到最后,理论基础非常非常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如果知识过于匮乏是很难过线的,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一定保持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笔记要多翻、多看。

 上机考试 

上机是在去年8月份开始,当时也没有感觉到很紧张,就每天在Dribbble、Pinterest、Behance找一些界面,然后在AI里临摹,几乎每天至少临摹1-2张界面。因为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所以我一开始就使用了AI CS6版本进行练习。

梦清课堂掠影

到9月份开学回北科的时候我已经临摹了一个月的上机界面,所以就开始产出自己的上机方案了。我会根据自己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结合一些智能硬件,设计出一套上机解决方案。起初,每个方案的周期大概在3-4天左右,渐渐地,周期逐渐缩短,只需要1-2天。每个上机方案完成之后,我不会立刻整理ppt,而是将做好的界面发送到手机上,查看视觉效果,并且不断地调整,直到我满意为止。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我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提升比设计方案时还要大。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也要注重方案的修改与迭代呀。我在9月份的复习状态比较好,一个月就产出了5个完整的上机方案。

杨学长上机作业


9月和10月都是上机方案的产出阶段,但是两个月的侧重点不同,9月份的上机方案中手机界面偏多,注重界面设计规范;10月份的界面主要是大屏界面,尺寸是我个人自定义的。以我这两年的考试经历来看,上机考试考手机界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也不能说以后一定不考,所以也需要掌握手机界面的设计规范。大屏界面的设计规范相对手机来说比较简单,可自行定义界面尺寸。大家可在油管、B站、知乎、Pinterest上寻找一些机器人界面、智能产品界面、交互装置界面作为智能设备界面的参考。

记得应该是11月初的时候,我参加了梦清的冲刺班课程,大概10天左右,课程期间也产出了三四个质量较高的方案,并且也完善了之前的部分方案。课程结束之后,我又开始把之前的作品进行了修改,随后每周用三小时的时间,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将自己之前的方案默写一遍,提前感受考试氛围,把握时间分配。

杨学长上机作业


12月份的时候各科的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产出新的设计方案,因此,我将所有的上机方案进行了整理,整理出了12个不同的方案,并且整理出了一套UI组件库,包括了我之前方案中通用的一些卡片、按钮、色值等。大家一定要重视UI组件库,它能够让你直观明了地看到一些设计参数,非常节省时间。我直到进入考场之前都一直在看我的UI Kits。

备考上机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的学习对于上机方案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设计的过程就是将一些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的过程。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了理论的学习呀。

杨学长上机作业



我平时学习比较自律,经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完成每天固定的任务。人不是机器,我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疲惫,并且我觉得在这种状态之下学习效率也很低,索性就给自己放个假,在不影响第二天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一天或者半天的时间好好放松放松(可以刷个电影、出去走走、找朋友吃饭等),调整心态,然后继续复习。每次放松之后,我第二天都会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所以也建议大家学会适当放松。

听歌也能够给我们打气,改善我们的情绪。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听霉霉的歌,并且建立了一个考研歌单(没有那种悲伤的分手歌曲),每天早上或者上机练习的时候都会听,感觉对放松和提高效率特别有帮助。

关于备考的环境,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学校的二学位政策。这一政策为二战的学生提供了留在学校的机会,提供宿舍,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对考研的帮助挺大的。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所以就很容易地申请到了北科的二学位。如果觉得在家复习比较困难的同学可以尝试申请一下。(据说我们这届是最后一届二学位,我也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时刻关注自己学校的二学位政策,也可以询问自己的辅导员或者教务处的老师)


考研的不易我深有体会,也与大家感同身受,在此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明确自己考研动机,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否适合读研。如果没有明确的考研动机,后期可能会十分痛苦。

备考过程中,我们的进步不可能是一直上升的,当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老是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下来适当的反思,深挖自己现有的问题,根据自身状况制定新的学习方案。每个考研人都值得敬佩,希望大家能够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最后祝愿大家所愿皆所得,成功上岸清华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
因为梦想在彼方熠熠生辉
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毕竟通往梦想的路在脚下只有踏踏实实踩下每一个脚印
才能到达圆梦的彼岸
考研之路道阻且长
失败带来的痛苦
足以击溃一个人的心理防线
但也正因如此
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每一个人
必然都有着更坚定的方向更坚强的内心
与更坚持的信念
当我们真正知道自己心之所向
那么无论多少困难与失败
都只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愿这颗坚强不屈的心永远伴随你今后的人生也祝每一位咬牙坚持在考研之路上的同学
始终保有那份抬头仰望星空的力量


二战405高分上岸清华美院交叉学科信息设计专业,我如何痛定思痛最终圆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