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缓解疫情期间的不良情绪?“心灵防护口罩”也要戴好!

2022-12-22 15:33 作者:18138441626  | 我要投稿


图片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您是否也出现过这些心理问题?

1、焦虑

在严控的防疫下,出现紧张、害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者过多关注与疫情进展和防控有关的信息,不停地在手机上查询消息,看朋友圈,让各种不一致、不肯定的信息充斥于大脑,导致自身认知能力有所下降,非理性的想 法就会占主导地位,灾难化的想法频繁在脑海里出现,由此还会 出现手心冒汗、颤抖、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或者因为长期居家隔离,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也会出现焦虑不安。

2 、抑郁

当面对疫情爆发时的恐慌,或者亲历一些家人的死亡,在这些人当中或许有自己认识的人时,就会成为危机事件,对当事人的冲动打击会变大;与此同时,个体还可能出现替代性创伤,即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可能会出现厌食,易疲劳,体能下降,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做噩梦,情绪低落,甚至消极想法,就构成了抑郁情绪问题。

3. 失眠

在疫情封控期间,活动范围有限,长期待在同一个地方,睡眠昼夜颠倒,由于生活规律紊乱,有可能会出现失眠,难以入睡,夜间易醒,多梦,早醒,浑身不适等情况。

图片

4. 孤独感

因长时间独处,不能与家人、朋友正常社交,容易产生孤独的感觉,产生无助甚至无望的感觉。

5. 易激惹

因居家隔离,活动范围有限,长期与家人相处,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甚至与家人发生争执和冲突。

面对心理问题,自我调整或及时求助十分重要。

1.正确认识疫情。

居家者尽量收看正面新闻报道和政府的新闻发布会,获得正确的疫情形势判断,减少被误导和盲从偏信,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树立积极应对疫情的心态,尽可能地适应现有的生活环境。

图片

同时,积极关注防控科普,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2.不要沉溺网络,加强现实层面人际交往。

无论何时何地,家人和朋友都是我们坚实的依靠。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络,哪怕只是几句闲聊,都可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3.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有助于改善抑郁、缓解紧张情绪、控制冲动行为。运动起来,让身体微微出汗,有助于身心状态的恢复。

4.培养兴趣爱好

不要低估书籍、电影和音乐的力量。重温自己的人生之书,循环挚爱的音乐,紧绷的思绪也能随之软化。

一些积极的体验,也许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那些安稳快乐的日子还在眼前。某些精神满足,在当下弥足珍贵。

5.学习情绪的“着陆技术”

让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上,转移回此时此刻。

你可以集中注意力,试着和自己对话,逗自己开心。

自言自语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压方式。

甚至,平时脑海里编排的狗血小剧本,在没人的时候也可以演出来。短暂沉浸在美好幻想中,可以给自己难以替代的幸福感。

6.和悲伤等负面情绪和解

当我们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虽然,我们在潜意识里,都会提醒自己要坚强、要撑住。

然而在当下,悲伤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让已经发生的事,真正成为过去。允许自己短暂地释放悲伤,与原本心绪不宁的状态,彻底做个了结。

7.生理层面适当调节

首先是蝴蝶拥抱法。试着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把双手中指的指尖,放在对侧锁骨下方。

图片

闭上眼睛,缓慢深呼吸,问问自己此时此刻,闻到了什么味道,听到了什么声音,静静地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思绪。

其次是腹式呼吸法。

把手放在肚子上然后吸气,感受到腹部隆起,用腹部进行呼吸。


如何缓解疫情期间的不良情绪?“心灵防护口罩”也要戴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