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三战(2045~2051)新苏联战场(版本3)开战
开战
2045年3月1日,UTC时间22:50,第三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在苏联的远程预警雷达收到了美国导弹的信号后,根据预定计划苏联人打开所有的导弹发射井向美国和欧洲发动核打击。装载有750万吨当量热核弹头的重型弹道导弹迅速升空,对准空军基地,海军基地和已知的发射井(而不是主要居住城市)飞去。美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大量的洲际导弹也在同一时间升空。一时间欧洲和大西洋上空纷纷看到了发光体划过夜空的景象。40分钟后,巨大的蘑菇云接连从美苏两国的腹地升起。在人类的首次核大战中,前期预警系统和反导系统发挥的作用远超出人们当初的预期。苏联拦截了40%以上的美国弹头,而美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大概有42%的苏联导弹在各种高度被拦截。即便如此,热核武器迅速摧毁了已知的两个超级大国的二次核反击力量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带。诺福克海军基地现在已经是一堆火海,没有离开的船只倾斜着栽入海中。鄂木斯克的炼钢厂和坦克工厂现在只是一堆散发着高温的黑色钢架。英国境内的战略轰炸机基地被夷为平地,德国境内的数个国防军集结地遭受了灭顶之灾。
核大战并没有危害密集的居民区。因为这一次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将敌对国家彻底从地表抹去,而是为了消灭军事有生力量而集中攻击军事目标。选用热核武器而不是常规的核裂变武器也是为了让战场更“干净”,更利于战后的重建与统治。旧世界的大国现在已经基本失去有效的重型武装再生产能力,然而依靠着战备期间的存量,他们有充足的资源继续这场死斗。
未经宣战,战争已经开始了。并未充分进行战争动员和准备的各国对于核战争后的情况缺乏计划,欧盟的措手不及不但给了苏联人撤回柏林的空降兵的时间,甚至给了他们撤走东德人的时间——东德社民党的干部们相信在全面战争爆发的情况下苏联人无法保障东德境内的安全,因此请求苏联方面将部分参与德国起义的民众和军队一同撤出。最终,相当一部分东德人跟随着苏军通过罗斯托夫的港口从海上撤回了苏联境内。
2046年1月,欧盟和苏联在大波兰省地区已经集结了共100个旅(欧盟45个,苏联55个),一场守护德国门户的战争即将爆发。欧盟军以波兹南要塞和皮瓦要塞为主要防线,主要防守从波兰进入德国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而苏联方面则是在比得哥熙和罗兹集结了个20个旅,5个师在华沙预备。1月17日,苏军沿公路向波兹南和皮瓦发动进攻。这一次欧盟的表现远远比上一次出色。黄区作战因为坍塌粒子云的缘故极大幅度压缩了可以进行迂回的战场空间,导致双方必须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攻防。苏军这一次的弹幕掩护和弹幕徐进没有预期的效果,导致最初第一周只推进了70公里。但是在北线欧盟军的情况就比较惨淡——由于皮瓦和比得哥熙的距离差不多只有100公里,欧盟军队的纵深不足以展开多重的防线,造成了双方投入的相当数量的兵力对维日斯克进行争夺。其结果是,北线整整三周并没有发生战线推进,而双方的人员损失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到了3月,冰雪逐渐褪去。战场陷入泥泞,双方都停下来巩固战线。此时苏军已经占据了弗热希尼亚,这是离波兹南要塞50公里的门户。
3月25日,苏军的火炮再度打响,这一次欧盟军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苏军进行了调整后以前一阶段战役的老兵构成攻坚部队,拿下欧盟的防御工事后迅速清剿残敌迟滞欧盟军的反扑,造成了波兹南外围阵地的大量丢失。4月7日,苏军先锋已经逼近波兹南火车站和军用机场。波兹南是前波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波兰空军在这里曾经有重要的空军基地。除此之外,如果波兹南再被攻陷,就意味着欧盟军只能依赖奥德河防线来守住坍塌云较少的德国平原。那意味着苏军可以在宽大平原上展开他们的兵力,充分展示纵深突破战术的恐怖。因此守住德国的门户尤为重要。
战况的紧急程度让驻守在德国绿区内的美军不得不作出反应,4月10日,位于海德堡绿区的美军第三机械化师整装开赴奥得河畔法兰克福要塞,准备展开奥德河防线——这是美国放弃观望态度加入欧洲战场的标志。同一天,在苏联重炮群的数日猛攻之下,波兹南以北的皮瓦要塞沦陷,通往西波美拉尼亚省的大门被攻破,欧盟军被迫撤入尚未完成防御部署的什切青。
什切青是旧波兰和旧德国联邦的边境城市,从这里到新勃兰登堡只有不足100公里,如果苏军占领什切青,波兹南的守军很可能被沿奥德河上游前进的苏军包围。得知皮瓦沦陷的第三机步师不得不更改方向,向什切青方向增援。这是一场时间竞赛,虽然苏军在围攻皮瓦的时候付出巨大的伤亡,但是现在他们必须加速追击。一旦什切青完成了防御工事并且得到了欧盟方面的预备军增援,北线突破将成为不可能的要求。
此时正是投入预备队的时候了。4月11日清晨,在华沙附近预备的近卫第三坦克师,近卫机步5师向比得哥熙进行铁路机动,12日下午重整完毕的两个师团从比得哥熙开始向什切青方向开进。而此时此刻,美军第三机步师也已经抵达莱比锡。
最终的战斗在4月15日清晨打响,苏军集结5个满编师的力量向什切青发动总攻。此时美军正在旧德波边境小镇格兰博进行重整,投入战场时已经是12个小时后的事情——苏军已经度过了奥德河并拿下了什切青郊外的火车站。当美军发现什切青北侧的河岸也已经失守后,他们断定如若欧盟军不立即撤离他们将被围歼在此地。16日夜间,美苏两军第一次交锋。美军在夜战中凭借着装备优势在苏军的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3公里的缺口,什切青主城中的欧盟军迅速的从这个缺口撤出并向德国撤去。
当17日的太阳升起时,苏军拿下了什切青。
而什切青沦陷的当天,波兹南要塞的欧盟军则已经做好了撤离的准备。然而波兹南的撤退行动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失败,因为什切青被攻占后苏军同样也做好了欧盟军放弃波兹南撤离的预期。结果,虽然美军几乎控制了西波兰上空的制空权,但是在火箭炮,重炮的预设炮击下,从波兹南撤出的欧盟军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苏联侦察兵的报告,欧盟军丢下重装备轻装向德国方面撤退。4月25日,苏军先锋抵达波兰小镇热平,20公里外,美军和残余的欧盟军已经在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部署好防线。
至此,西波兰已经落入苏军手中,美欧联军被迫在奥德河上建立防线。
2046年8月,】美欧联军在奥德河防线地区集结了80个旅的部队,构建数道防线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苏军进攻。8月3日,通过高空侦察,美军察觉西波兰的苏军车辆调动异常高于前一周的侦查情况。显然苏军正在准备一场攻势。8月5日拂晓,美欧联军如期迎来了苏军的炮火和强击机攻势。三个小时的攻击准备后,苏军在奥德河长150余公里的防线上展开武装泅渡。准备充分的联军打退了最初的三波攻势,但是在下奥得河河谷地区苏军成功突破联军的防线并攻占小镇奥德河畔的施韦特(Schwedt/O der)。8月6日,施特拉斯堡的援军开始反攻这座苏军唯一的桥头堡。双方在只有203.71平方公里的地区上空投入了两个中队规模的空中力量和2个团属火炮的掩护。小小的城镇在战斗中被几乎夷为平地,持续了三昼夜的战斗最终伴随着苏军援军无法度过奥德河而落下帷幕。施韦特驻守的苏军战斗到最后一人,而联军这为了这小镇上搭进去两个团的损耗。第一次奥德河战役在仓促中结束。显而易见的是,联军并没有苏军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
双方都需要一个窗口喘息,重振军力和思考更加有效的作战预案。
再次指染奥德河防线已经是秋天。10月14日,苏军再次集结100个旅对奥德河防线发动攻击。这一次以重炮和火箭炮为首的强大火力摧毁了联军的一线防御工事。16日,苏军度过奥德河,开始贴近联军防线。17日,联军北线被突破,苏军于当日下午攻克施特拉斯堡。联军被迫收缩防线,在柏林要塞以北沿11号高速公路展开防御。与此同时南线的联军依然坚守在奥德河畔法兰克福为中心向西20公里的野战工事上。18日,苏军放缓了进攻节奏,等候后续部队的补充和重整。21日,苏军派出了战略轰炸机团的图-95对联军阵地发动地毯式洗礼。联军同样展开了最大限度的反击炮火,但最终不敌苏军的数量优势而败退。10月25日,苏军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逼近柏林。而历史似乎又一次重演了。
柏林,2035年的北极光事件后,德国-波兰地区成为了黄色污染区。作为300万人的德国最大城市,柏林建筑群在随后的数年中被改造为全封闭建筑,并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网络和地下建筑。2045年战争开始后,柏林的地下居民被疏散到其他地区,欧盟军对柏林实施了全面的防御改造。2046年11月4日,准备充分的苏军对柏林要塞的发动进攻。苏军在这次行动中动用了当时口径最大的“郁金香MS”重型迫击炮和许多温压弹,203MM的迫击炮弹击毁了市区一座又一座大型建筑,而郊区的野战工事则在火箭炮的饱和攻击下毁灭殆尽。虽然欧盟军出动了战术空军进行火炮压制和战术隔断,11月14日,苏军第1,4,15装甲集团军包围了柏林外郊,开始向市中心推进。
一场血腥而激烈的拉锯战开始了,吸取之前攻克波兹南的经验教训。苏军将坦克和自行防空炮组合在一起,专门攻击可能出现在楼房废墟上对顶攻击的敌人。11月26日,美军开始在城市内动用凝固汽油弹进行战术隔断,避免城中的守军崩溃。但伴随着苏军重炮的节节逼近,欧盟军的士气涣散。11月底,勃兰登堡门和旧国会大厦落入苏军之手,欧盟军被全歼只是时间的问题。
欧盟军的溃败超出了美军的想象,尚未完成重编的第三机械化师从德绍-罗斯劳立即北上,前去救援柏林的守军。12月3日,糟糕的天气和暴雪让空中支援难以奏效。第三师对波兹南方向的阵地发动了数次进攻,又数次被赶出阵地。恶劣的天气,丧失了大量寄养的欧盟军在寒冷和饥饿中被分割包围。12月9日,在绝望中的柏林要塞守军向苏军投降。柏林沦陷的消息传到第三机械化师司令部后,波兹南外围的美军迅速撤离交战区,避免无谓的伤亡。
2046年冬天在紧张的空气中远去了,在这个暂短和平的冬季,苏联人修缮了从白俄罗斯途径波兰到德国的交通要道和铁路枢纽。当雪开始融化的时候,苏军在柏林周边的突出部上已经部署了超过150个旅的作战部队和30个旅的预备队,其中有超过60个旅的军备是重新投入使用的废品——利用人形机器,苏军从前华约国家被污染的土地上找回了大量的军备。经过消洗作业后它们重新投入使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苏军的军事力量。相比之下欧盟军的情况则更为惨淡,柏林战役中他们损失了50个旅团的兵力,整个冬季算上扩大动员和预备动员的部队,他们也只能凑出80个旅,勉强支撑汉堡到纽伦堡的防线。第三机械化师在法兰克福作为预备部队,而五角大楼计划于3月中旬将整装完毕的另外6个师团从东海岸运抵荷兰。
如若是二十一世纪初的草案,俄联邦理应会派出大量的潜艇和轰炸机完成大西洋的封锁,而美军也应在大西洋上展开艰难的猎潜战。因为北欧人搞出的事故,北极圈附近的空域基本成为了无法通过的黑障,苏联方面只有潜艇在水下未污染的洋流中偷偷进入大西洋,极大幅度的降低了对大西洋的封锁能力。美军方面也很吃紧,3艘航母依然在P.R.C.海域执勤,2艘在东海岸的船坞中检修。欧洲和大西洋上都只有各一条航母在运转,完全没有草案上对大西洋的绝对控制权。
在这种双方都欠缺海空控制能力的情况下,2047年4月5日,伴随着1.5万门火炮的怒吼,70万苏军向西欧发动了总攻。在晴朗的天气下,从柏林北方的罗斯托克出发的苏联中央集群坦克兵团毫无阻拦的奔驰在北德平原上。吕贝克的守军在铺天盖地的火炮压制下只撑了不到12个小时,汉堡的守军相对来说依托着城市防御坚持了稍微久一些。不过面对早就做好了攻城准备的苏军重炮旅任何形式的抵抗都是徒劳的。4月7日,汉堡沦陷的消息抵达布鲁塞尔后,欧盟中央疏散行动被立即触发。根据苏军突破防线的紧急预案,英第4、7装甲旅和美第一装甲师开始渡过英吉利海峡,计划从荷兰方向阻滞苏军的推进。4月9日,苏军先锋抵达不来梅外并于不莱梅守军交火。苏联人的首次攻坚因为缺乏重型火炮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而失败,不过当炮兵部队与主力部队也抵达了不莱梅外,情况就开始向苏联人那边倒去。不莱梅方向的守军苦苦支撑了2天后也撤出了阵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挡在通往荷兰低地的苏军面前。
唯一拖慢苏军速度的就是逐渐拉长的补给线。从不莱梅到罗斯托夫的道路已经在战斗中损坏殆尽,虽然苏军工程兵竭力去抢修损毁的基础设施,但是一面要让大军向荷兰的方向前进,同时还要让补给车队跟上提供给养和弹药,德国黄区缺乏修缮的道路根本无法支撑这样的运量。
虽然有着种种的困难,在英美联军在4月14日登陆前,苏军已经攻占了格罗宁根,安纳姆和提尔堡。安特卫普与布鲁塞尔的沦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从敦刻尔克和加来登录的美军和英军立刻向布鲁塞尔方向全速前进。
同一时间,从莱比锡和哈雷出发的南方集群则要面对蔓延在图林根林山脉上的欧盟军工事。比起中央集群在平原上一帆风顺的推进,南方集群面对的困难主要是眼前的山脉。唯一的好消息是,因为北极光事件带来的坍塌液污染直接消灭了整个德国东部境内的森林,光秃秃的山峦是重型火炮绝佳的靶子。自4月5日起到4月10日,苏军先后攻克了图林根林山脉上的重要山道节点,越过图林根林山脉后等待俄国人的是相对平坦但充满植被的丘陵地带。()图林根林山脉挡住了相当大一部分北极光事件中落下的坍塌液,以它为分界的德国南方基本没有被污染)。4月15日,维尔斯堡被攻陷,纽伦堡岌岌可危。
而就在这一天,北约军针对中央集群的反击作战开始了。
就在荷兰低地附近的战斗如火如荼之余,南德附近的南方集群依然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攻击。4月25日,纽伦堡被攻占。残余的的欧盟军向南方的多瑙河撤退。就当南方集群正在制定突破多瑙河防线的计划时,美军登陆的消息打乱了节奏。为了避免中央集群被拦腰斩断,南方集群迅速集结兵力向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进军,钳制正在那里休整的美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和欧盟军。5月4日,在安特卫普的战斗打响之时,南方集群从维尔斯堡出发对法兰克福的外围防线发动猛攻。
事实上,第三机步师和法兰克福中的欧盟军根本没有力量沿着林河峡谷去斩断中央集群的后撤之路。北约司令部也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南方集群调转目标反而给了欧盟军在多瑙河重建防线的机会,但是重型火炮和数次对城郊防线的攻势还是给了美军很大的压力,5月15日,法兰克福东侧的外围阵地失守。美军和欧盟军已经做好了巷战准备。然而俄国人迟迟没有对法兰克福的市区发动攻击,只是每天例行的对城区疑似军事枢纽的建筑发动炮击。南方集群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打一场巷战来攻陷法兰克福,但是对城中守军的围困和牵制是必要的。
对法兰克福的牵制一直持续到6月15日,直到中央集群的所有部队已经撤回德国境内并于波兰赶来的援军汇合。疲惫不堪的南方集群迅速放弃了攻占的维尔斯堡和纽伦堡,退守图林根山和伦山。
2047年7月,美军已经向欧洲战场投送了90个旅的兵力,结合欧盟拼凑出的60个旅,面对泛欧军事联盟和苏联在德国境内的120个旅。北约军不但在总兵力上有优势,美军的军事装备也是远胜于俄国人。(按照北约司令部的评估:战争初期,欧盟军队拿着落后俄国人一代的武器,面对数量上的劣势,节节败退似乎才是合乎情理的情况。)因此布鲁塞尔的北约司令部开始拟定反攻计划。8月3日,苏军通过空中侦察探测到美军正在进行进攻部署,迅速让不来梅一线的防御部队提高警报。8月5日,以美军为首的反击打响。沿岸平原上,85个美军旅在4个美航大队的支援下向不莱梅-汉诺威一线发动进攻。同时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两个方向上有50个欧盟旅准备突破图林根山脉的苏军防线。与苏军依靠火炮进行支援不同,美军的火力支援主要来源于轮转不断的对地攻击机和陆航直升机。战斗打响后,美军的隐匿轰炸机极大幅度的削弱了苏军阵地上的预警雷达和野战防空设施,从而让战术航空兵畅通无阻的执行对地任务。美国战术航空兵在战斗打响后的前三天有效的破坏了阵地防御,直到来自白俄罗斯的歼击机团让他们没那么容易进入天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