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全球主义者与逝去的全球化时代 ——悼念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
本周接到一位朋友发来的信息,我们共同的美国老朋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不幸辞世,享年91岁。
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出身美国政治世家。南北战争之前,其高祖父杰西·菲尔是林肯总统的政治伯乐;在李鸿章访美之际,其曾祖父艾德莱一世时任克里夫兰政府的副总统;二战结束后,其父亲艾德莱二世曾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要职,而他自己则历任伊利诺伊州财长和美国联邦参议员等职务。
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与中国的渊源很深。1953年第一次来到亚洲时,他的身份是新中国的敌人,当时板门店停战协定刚刚签署,而作为美军驻朝鲜的海军陆战队的坦克团中尉军官,他是准备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将士们“彼此弯弓月”的。但是二十多年之后,双方相逢一笑泯恩仇,一起对抗咄咄逼人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军事威胁。他是1975年来华访问的第一批国会议员代表团成员之一,在与当时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合影时,他身边站着的是作为驻华代办的老布什。1979年农历新年,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斯蒂文森参议员陪同参观了华盛顿特区的林肯纪念堂、国会山等地,然后将小平同志送到白宫去会见卡特总统。
斯蒂文森参议员是个非常博学的人,而且他的知识多来自实践而不仅仅是阅读。他很早就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客座教授,因而多次来我校访问、交流和演讲。我第一次接待他,大概是在2005年夏,当时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不久,兼任院长的外事秘书。那次我安排了对参议员和他的中国事务助理的接待工作,但由于他的行程很紧,仪式性的会谈之后没有安排午餐,故而相互印象不深。与他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交往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2012年秋我与金灿荣教授一起访问美国,其中一站便是芝加哥。他在芝加哥市中心一个著名的俱乐部里接待了我们,他同金教授聊中美政治关系,与我聊中美经贸关系和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博闻强识和思路清晰,尤其是讨论问题时丝毫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和傲慢,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他对人民币问题的见解,甚至比美国媒体和学界那几位著名的经济金融专家的观点,更加客观而深刻。按说他是军人和律师出身的政治家,不太可能对外交和金融货币等不同领域的专业问题同时拥有如此广博而精深的理解。后来我读到他写的家族自传,谜底才得以揭开:1970年代,他曾在美国国会深度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而1980年代退出政坛之后,他又一直在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并创建了多家中美间的金融和产业合作企业。
在对华友好与合作问题上,斯蒂文森参议员多次展现出当代美国政治家中非常罕见的勇气。2015年,我两次到芝加哥大学去做演讲,都顺道约请参议员会面交流。第二次去芝加哥时,他专门为我安排了一场公开演讲,地点就安排在他曾祖父留下的一个农庄(如今属于州政府的一个纪念馆)。那个农庄是他家族的乡下老宅,离芝加哥市区近百公里。他在邮件里告诉我,演讲当天会有车来接我和他的政治经济学顾问卡里·托克教授一起前往。我以为他会安排一个Uber或者让自己的小儿子来跑一趟,结果那天早上竟然是他亲自开着一辆小车来接我们。坐着一位85岁的政治老人开的车,以百公里的时速狂飙一个多小时赶去演讲,这种体验非常特别,既有感佩,又有担忧。他看出了我的惊讶与担忧,安慰我说,放心,我年轻时候可是海军陆战队开坦克的,开这个车实在是小意思了。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奥巴马是从芝加哥崛起的,那天他召集了整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骨干,也就是最初推举出奥巴马总统的那帮人,加上一些外国驻芝加哥领馆的外交官,听我宣讲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那次活动由他亲自主持,演讲的现场效果和反馈也很不错,那个氛围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以中美共生为基础的全球化时代其实已然结束了。
斯蒂文森参议员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之处就是他的酒量。他最后一次来华访问,是2016年的春天。其中有个下午有位朋友送了他一瓶飞天茅台。晚上晚宴开始之前,我陪他提前到达了餐厅的包间,坐在旁边的茶座等待堵在路上的东道主们。我要了两盘干果,点了一泡茶,他则要了一个小酒杯,我喝茶他喝酒,一个小时不到就把那一瓶飞天茅台喝完了。请客的一大帮人赶到之后晚宴开始,按照中国的规矩,人人都要向他敬酒,他也回礼“打一圈”,结果到晚宴结束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喝了至少两斤的53度白酒了。从餐厅的包间到外边的停车场,需要走大约500米的路,我仔细观察他的脚步,只能说略有虚浮,但是说话应答挥手道别仍然很得体,感觉两斤茅台下肚才刚喝到“微醺”而已,而次日的繁忙行程竟然丝毫未受影响。
要想深度了解斯蒂文森参议员的思想和人生经历,必须读他写的书。从1850年代开始,他们家族祖孙五代人把自己从政的体悟和经历都写成了一些或长或短的文字,有的时候甚至是在餐巾纸或者纸条上记下的只言片语,都扔进一个大大的黑色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成为传家之宝。在斯蒂文森参议员的晚年,他和儿子一起将其中的内容整理出版,形成了一本书,名为《美国历史和黑皮书的故事——从林肯到现代中国,五代人的经历和启迪》,该书的中文版于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他和他的祖先们共同讲述了自己所亲历的美国内政外交的变迁,看着自己热爱的共和国如何渐忘初心,逐步演变成一个全球性资本帝国,而这个资本帝国又如何被金融和以色列游说组织等各种特殊利益集团所绑架,最终陷入内外交困和自我伤害的境地。通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参议员退出美国政治舞台的原因:1970年代他和夫人南希女士多次实地考察了中东的冲突,目睹了巴勒斯坦难民的痛苦和悲惨,对中东问题仗义执言,结果得罪以色列游说势力和资本集团,被后者作为“危险的反犹主义者”肆意攻击,最终在1980年代初竞选州长时遭到对手假票作弊的逆袭。以色列游说势力之所以下大力气狙击他的州长选举,是因为他们判断斯蒂文森参议员一旦获得州长的履历,将来完全可能竞选总统,故而先发制人,将他的政治生命提前终结掉以绝后患。1990年代开始,他把自己工作的重心转向中国,对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比如宽带技术进入中国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他本人也因此而蒙受压力。在这本书中,他对美国内政外交和霸权行径多有批判,但是对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却颇为包容,并且多处赞扬中国内政外交的务实、开放发展政策的卓有成效,甚至欣赏中国政治制度的任人唯贤。在美国政治家中,有这样的认识并且敢于公开表达出来,无疑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斯蒂文森参议员一贯相信理性与科学而不是宗教或者爱国狂热,相信民主的价值但不推销选举制度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同情中下层人民但不讨好民粹极端。在我看来,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既是一位真正的美利坚爱国者,又是一位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推动者。正是由于美国曾经拥有一批像他这样的诚实正直、胸怀天下而又能力卓异的政治家,冷战时代的美国才能够赢得中国的友谊和全世界的人心向背,最终压到苏联的扩张主义而赢得冷战,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这批政治家的凋零,今天的美国政坛已经变得丑陋不堪,美国无法继续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而是变成了全球政治经济风险与动荡之源。正如我们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美国当代政客们的怯懦、自私和短视,以及由于恐惧而不断发酵的对华敌意,令斯蒂文森参议员心寒意冷,深感失望。
斯人已逝。与他一起离去的,还有那个曾经开放、自信而强盛的美国。如今,世界再次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人类走向和平与繁荣还是冲突与动荡,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政治家们能否用智慧和勇气回答好“中美关系如何建设”这道必答题。我们纪念和哀悼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既是对曾经帮助过中国人民的美国老朋友的感恩与思念,也是对新一代美国政治家们的呼吁和鞭策,希望他们也能具有斯蒂文森参议员一样的智慧、勇气和历史责任感,希望他们在中美关系、国际义务、经贸秩序、内政改革等各个方面,做出对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任的正确选择。
愿艾德莱·斯蒂文森参议员先生的在天之灵安息,愿他的全球主义精神和世界和平的志向后继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