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者黄凯】23e01 | 人生的独木桥

"一个宣言"
撰文/黄凯
上个月的今天,我和朋友们开始了一趟奇特的旅程。我们上街找去什么东西——故事、真实、实时。完全不确定能否找到故事,完全不确定会遇到什么人和事。但全力以赴,乐在其中。不确定性,这个我曾经最痛恨的,也许是我们这个宇宙最有趣的东西之一。
在那天的拍摄最后,我已经打消了一些疑虑;而在剪完之后,我打消了所有疑虑。“共情者黄凯”这件事值得做,一定做下去。情字,或许是生存或者生活的所有意义——是的,所有。
情绪、情感,
情。
我觉得自己很多年以来都被情绪问题困扰。抱负无法实现,梦想难以达成。一次次接近希望,又跌落深渊,弄得一蹶不振。这些年,好像“情绪价值”这个词被反复提起,一开始我也不以为然。现在仔细想想,其实人类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里,生存,对有幸的我们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因此,情。那些物质以上、灵魂以下的“情”,那些脑皮层中活跃、树突间传递的电流和分子所制造出的好的或坏的“情绪”感受,就显得比在以往的世界里更加左右我们的命运。
一个压在心里面的故事,一团让我们辗转反侧的能量,需要有机会把它疏泄出来。要不然,灾难发生。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
中医说,通则不痛。“通”是气血,也是情绪。中医从来都认为情绪与物质的疾病是相通同的。某种可怕的恶性肿瘤必定与长期积压的某种不良情绪相关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精神疾病与便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而肠道血清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这一西医视角的观点也已经由实验所证实。
6月16日第一次寻找故事的拍摄,在一整天寻找故事的过程当中,与陌生人敞开心扉通畅交流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们正在治愈我。而我竟也不经意间治愈着他们。这些是未曾预料的。好几个采访者都是从孤独的状态开始,但当我们录完故事之后,当他/她把心里面积压的故事说出来之后,竟以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结束。这也许说明在潜意识里,人们在期待自己的故事被认真地聆听、被严肃地对待和尊重。艺术家是,这很容易理解,然而普通人何尝不是?
后来我在剪辑时回看那天拍摄的素材,看到这些当时忽略的情感变化细节,让我觉得做这件事已经超过了我们之前设想的意义。原来每个个体都期待自己被共情。我们几乎没有遭到过拒绝。
去年上海封控期间,我在家写完了两个一直想写却没时间(懒)写的电影剧本。“共情者”这个词便来自其中的一个剧本故事。这是一个商业化的故事,“共情者”只是一个名称、一个剧本设定。然而写完之后,这三个字倒是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令我对其本意深深着迷。
我有时在想,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生活于"二十一世纪"——这个早些年只存在于标语和科幻小说里的时间概念。而人类却没有追上科幻故事中安排的时间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坦白说与100年前无甚差别,基础科学和理论物理停滞了,审美没有新的突破,道德却赶不上小屏幕应用型电子技术的发展。战争和杀戮却从未停止,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总在周期性平复后又汹涌回归…
人们是否应该在这个时代,坐下来,思考、讨论,以一种共情真心的方式,而非如同现今的联合国辩论那样预设立场和携带政治目的地鸡同鸭讲?这是孔丘未尽的梦想,这是世界各地智者们对人类未来的愿景。
我们普通人太渺小。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共情。与身边人共情、被身边人共情;与陌生人共情、被陌生人共情;乃至最后与这个世界共情、被这个世界共情。
两个月前开始忙活《共情者黄凯》这个自媒体项目,我真的要求自己先成为一名共情者,不然我如何有资格这么称呼自己?
自那以后,我发现自己谅解了一些人,想通了许多事。
我觉得自己好多了。
我开始找回了自己。
剪辑期间度过我的四十岁生日。从此以后,我是共情者黄凯。
当你也准备好的时候,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