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2人伤4人便被击溃!论清军战报究竟能有多离谱
之前咱们讲了马得功等人在1651年厦门战役中是如何弄虚作假的,今天又看到一个乐子,比马得功还要离谱。

顺治五年十二月初五,巡按湖广湖南监察御史吴达揭帖,吴达引用按察使司副使王崇儒、长沙总兵徐勇、徐勇部下左营游击张鹏三人塘报向清廷汇报了忠贞营明军的动向:十月初十日,有兵马无数过澧境;十月初六日,一只虎渡荆江,自松滋合刘二虎至澧境,走芭茅渡等处,渡河往南,人马约三日三夜未停,系堵伪院(堵胤锡)调往常德,走安化等处,一可进辰州,一可往宝庆、长沙一带等情;十月二十六日,一只虎、二只虎、牛万才、高一功、袁家、张家等共八家贼,掳船搭桥,候老营到齐,前扑长沙。

是的,吴达的这封揭帖讲的就是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南明王朝在湖广战场上的全线反攻,何腾蛟从广西方向向北推进,堵胤锡和马进忠收复常德。而正如前文所引用的清御史吴达的揭贴中讲的那样,忠贞营的大军从鄂西南南下向长沙方向推进。九月忠贞营到达常德;十月二十四日攻破益阳县;十一月初分兵接连拿下湘潭、湘阴、衡山;十一月初三日明军在湘潭击败清军,并且攻克湘潭;十一月初九,明军又攻克湘乡、衡山两县;十一月十一日,长沙完全陷入明军的包围之中。

好了,现在离谱的来了“十一月初三日据发往宁乡堵剿左营游击张鹏等报称:职等初三日遇贼于桥头铺奔腾而来,率众迎敌,缘贼势甚众,我兵寡少,阵亡兵丁二名,带伤四名,失马十一匹等情”先不说别的史料,这个游击张鹏的塘报一看就离谱到极点,清军和忠贞营明军交战,阵亡2人,受伤4人,损失战马11匹就退出了战场。这位游击将军隶属于清长沙总兵徐勇,徐勇的兵力之前也说过很多次了,多则五千,少则三千,因此可抽调的官兵最多最多也就一两千名。一两千名官兵仅阵亡两名,就退出了战场?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而根据何腾蛟塘报引用李过发来的塘报:忠贞营十月二十一日从常德出发,十二月二十四便到达益阳,遭遇徐勇部1000人以及罗绣锦部2000人,忠贞营将士于是奋勇掩杀,当场活捉清军士卒1000多人,缴获战马360匹,明军渡江之后又活捉了100多人,杀死200多清军,缴获清军战船数百艘。

十一月初一日,忠贞营分兵攻取湘潭、湘乡、衡山,十一月初三,明军于湘潭遭遇清偏沅巡抚线缙、总兵余世忠部的万余人马,清军又被击溃,忠贞营砍下了500多颗首级,夺获战马700多匹。同一天,忠贞营下辖的总兵官何虎、副将陈自魁、游击将军谷三节带领部下兵马自宁乡向长沙推进,于白茵铺击溃身着“明盔甲”的清军1000人,活捉60余人,战马137匹,这个战果数字很明显是比较正常的。

明军随即又攻破了湘乡衡山两县,衡山县令被明军砍死,湘乡县令及其家属被明军活捉。其实对比一下明清两方的战报就可知,清军副将张鹏在十一月初三的塘报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明总兵何虎、副将陈自魁、游击将军谷三节和清军在白茵铺发生的激战。结果,明方战报上说活捉清军60余人,缴获战马137匹,清方将领自报战死2人,4人受伤,战马丢失11匹。

那谁的话比较可信呢?这其实很好判断,谁的战线向前推进谁的战报就比较可信。这几次战斗之后,忠贞营就将长沙府城团团包围并且猛攻了三天三夜,甚至一箭把徐勇本人射倒在城楼上,但最终还是因为缺粮以及不利的地形而撤退。所以谁在胡扯,一目了然。

所以清初绿营兵这个群体真的是很有意思,一方面他们生活困难,毫无尊严饱受着长官和清廷的歧视,生命极其廉价,在和南明军队的前同行们的战斗中死亡者大多数都被隐去。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清廷地方稳定的角度出发,绿营兵们又显得十分珍贵。顺治七年五月,福建绿营兵开始被裁军“巡抚原有标兵二千,现裁八百。泉州总兵原有镇兵二千、守城二千、水师一千,现裁一千。延平府原有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汀州府总兵原有镇兵二千,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邵武府原有守城兵三千,现裁一千。福宁州原有守城兵二千,现裁二百。共裁五千兵丁”福建绿营兵额定兵力也就两到三万人,这下又撤掉了五千,为什么突然裁军呢,大概率是因为财政的问题。剩下的这两万多人又分散到福建全省,分到各地又能 剩下多少人呢?而郑成功军队的战船,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海岸线上,那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纵观整个顺治年间清廷地方官吏的各种战报,因为兵力不足而被南明军队或者地方起义人民攻破城池的,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在以汉军士兵为主的各省绿营兵的问题上清廷在顺治年间应该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极其严重的财政问题不允许清廷豢养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另一方面,清廷也不太信任这些前明降军降官降将,同时更加依赖战斗力强悍的满汉蒙八旗。但问题在于,南明王朝的反攻此起彼伏,各地人民的反抗也是如火如荼,满汉蒙八旗虽然战斗力强,却人数稀少,因此满清统治者还是需要地方这些负责守城治安的绿营兵的。

但以汉军为主的绿营兵势力的崛起也一定会让清统治者寝食难安,绿营兵内部官兵和将领的关系越差,士兵军饷越低,绿营将领越贪婪无耻,火药武器越落后,清朝统治者就对绿营越放心。哪怕到了康熙末年,南明势力和三藩都早已覆灭,清廷对绿营兵的态度依旧是如此,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山西太原总兵官金国正疏言,臣标下向无子母炮,今愿捐造二十二位,分给各营操练”结果那位“千古一帝”玄烨直接下诏禁止“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请造子母炮,朕俱不许,此事不准行!”人家金国正说的很明白愿意自掏腰包造子母炮给自己的部队用,没朝清廷来要,结果玄烨依旧不准。其实也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绿营士兵们想要割掉自己的辫子只需要一刀。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