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课《实验针灸学》章节考核测试答案

2023-07-05 10:15 作者:阿赛德cool  | 我要投稿

第1章  单元测试


1、实验针灸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是


答案:实验


2、实验针灸学丰富了针灸学的内涵,促进了传统针灸学的进一步与现代实验医学的结合,这标志着传统针灸学正在自我完善,已从(  )过渡。


答案: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


3、实验针灸学的受试对象可以是


答案:动物、人


4、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  ( ) 的  技术操作行为。


答案: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数据的、有算法的、有责任的


5、针刺镇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用于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这是我国西医医学与现代麻醉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答案:错


6、.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术理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分化出的一个新学科领域。它将与临床医学结合进入经典实验医学发展的新阶段,这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错


7、医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保守的学科。不断探求新的观念,以精典内容作为它永恒不变的规律,正是医学活力所在。


答案:错


8、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科学内部需求动力往往要大于外在自身动力,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应把继承传统经验作为实现自身学术发展的根本保证。


答案:对


9、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必须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更应借助于传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才能使实验针灸学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答案:错


10、实验针灸学将传统的临床经验,按学科体系进行了梳理、编排,丰富了西医学的内涵,扩展了针灸学的任务。


答案:错


11、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往往通过激发或诱导机体固有的调节系统,使失调、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的基本方式是调节,有其自身特点。


答案:对


12、实验针灸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体现在中西医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多的体现在现代科学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


答案:对


13、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索时,观察者可以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以便于认识观察对象的全部属性。


答案:错


14、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获得认识客观事物现象和过程的事实材料过程中,可以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地控制和变革自然对象、干预自然过程,以求揭开自然现象的真面目


答案:对


15、实验针灸学开展的研究,在不影响健康、不违背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在人体上进行实验观察,其结果更有说服力。


答案:对


第2章  单元测试


1、针灸理论博大精深,但最基本的理论是经络腧穴理论,  在1977年的合肥会议上提出经络研究应遵循“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  )

                     

答案:对


2、目前,经脉穴位现象的客观存在已经被大量事实证明,但是,仍然不能将经脉穴位客观检测出来。(  )


答案:错


3、目前,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学方法可将经脉穴位客观检测出来,经脉穴位处尚未发现特殊的、可作为经脉穴位特异性的组织结构。(  )


答案:对


4、目前,对经脉穴位的现代科学研究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


答案:肯定了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反应、循经或穴位感觉异常等经脉穴位现象的存在、以多种指标和手段检测和显示了经脉的循行路线和穴位。、对经脉穴位的结构特异性、经脉穴位的功能和经脉穴位-脏腑相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5、事实证明穴位和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循行路线是客观存在的。(  )


答案:对


6、人体的机能调节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穴位特异性和某种循经特征以及经络学说所描述的特殊联系,但是没有规律性。(  )


答案:错


7、经脉穴位的两大功能为反映病证,诊断疾病。(  )


答案:对


8、检测和显示经脉的循行路线和穴位的现代手段包括(  )


答案:电学、热学、光学、声传导、磁学


9、人们已经通过什么角度,开展了对经脉穴位结构的观察和研究?(  )


答案:与神经的关系、与血管的关系、与结缔组织的关系、与肌肉的关系、与肥大细胞的关系、与化学离子的关系、与缝隙连接的关系


10、根据感传超过关节的不同距离,将循经感传的程度分型,其中,  “+++” 型,表示感传能贯通经脉全程者。(  )


答案:对


11、感传的出现率与地区、民族、性别无关,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且在直系亲属中循经感传的出现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


答案:对


12、感传类型在人群中比例,按不显型>稍显型>较显型>显著型的顺序依次递增。 (  )


答案:错


13、感传路线通常与经脉主干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差异,表现为不及、超过、串行等,在不同个体、不同经脉、不同线段常发生偏离。(  )


答案:对


14、感传路线通常与经脉主干循行路线在头面部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四肢部则差异较大。 (  )


答案:错


15、在病理情况下,虽然感传路线仍有循经性,但有较大变异,即趋向病所。(  )


答案:对


16、循经感传的感觉性质多种多样,大多数以流水感、蚁行感、冷热感为主。(  )


答案:错


17、循经感传的感觉性质多种多样,可以出现哪些感觉?(  )


答案:酸、麻、胀、痛、蚁行感


18、针尖进入哪个部位时,则出现酸、麻、重、胀或这几种感觉的混合感,并有明显的感觉传导。(  )


答案:肌层以下


19、关于感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不同经脉或同一经脉的不同部位其感传速度也各不相同,如上肢、下肢比躯干、头面部为快。、一般来说,手法运针时的感传速度较电针者快,压迫穴位所引起的感传较电针者慢,艾灸引起的感传速度也较慢。、在受试者可能耐受的范围内,加大刺激强度或增加艾灸壮数可加快感传速度。

                     

20、感传路线通常呈带状,其宽度因部位而异,四肢部位较宽,躯干部位较窄。(  )


答案:错


21、下列对感传宽度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感传线的宽度常与刺激方法有关,针刺浅者常呈带状、感传线的宽度常与刺激方法有关,针刺浅者常呈带状;穴位注射时如针头细、药液少、注射慢,则感传常呈细线状;而针头粗,药液多,注射快者则呈带状。、感传线可以呈不均匀状态,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如头面部)可出现大面积扩散现象


22、感传深度因部位而异,肌肉丰厚处,感传线较深,似在肌肉中;肌肉浅薄处感传线较浅,似在皮下。(  )


答案:对


23、下列对感传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刺激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传导;、刺激头面部或躯干部的穴位,感传向四肢传导、刺激经脉中途的腧穴,则感传一般呈离心性和向心性的双向传导。、若针刺时间较长,尽管刺激并未停止,感传也自动向针刺穴回流,最终消失。而且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再刺激经穴,即使施以更强的刺激亦不会再引起感传,这种现象有人称为“乏感传期”


24、循经感传是可以阻滞性的  ( )


答案:对


25、关于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的因素包括(  )


答案: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液体、触觉刺激


26、局部注射液体时,感传的阻滞是渐进性的,但感传的恢复则是即时性的。 (  )


答案:错


27、循经感传的效应性不仅是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有的还可客观显示。(  )


答案:对


28、循经感传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


答案:对


29、气温较高时,感传出现率也较高,气温较低时则相反。(  )


答案:对


30、循经感传的影响因素包括(  )


答案:刺激方法与强度、温度、时间、经脉穴位、个体差异


31、支持感传可能与能量代谢、某些酶化学反应有关的证据为。(  )


答案:热水浴后感传出现率可显著提高、发热患者感传出现率可显著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感传出现率可显著提高


32、用气功诱导入静并按压井穴,可使一些原来无感传者出现感传.(  )


答案:对


33、感传的出现率与遗传因素无关。(  )


答案:错


34、循经感传激发与控制的方法包括下列哪几项?(  )


答案:传统针刺手法、接力针刺、药物导入、循经加热


35、应用推、按、循、扪等手法对提高气至病所率无明显影响。(  )


答案:错


36、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和针刺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


答案:对


37、循经感传可应用于疾病诊断。( )


答案:对


38、有关循经感传机理的观点有哪几项?  ( )


答案:中枢兴奋扩散观点、外周动因激发观点、外周中枢统一观点


39、有关中枢兴奋扩散观点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答案:“感在中枢,传在中枢”


40、有关外周动因激发观点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  )

                     

答案:“传在体表,感在中枢”


41、外周中枢统一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确有某种特定的功能联系或 “ 经络构型 ”  ,那么,在体表也必然存在着某种循经的 “ 实质过程 ” ( )


答案:对


42、支持中枢兴奋扩散观点的依据有(  )


答案:自发感传、幻肢感传、循经感传以皮质感觉功能为基础


43、人体穴位和非穴位处的皮肤电阻有差异,穴位较非穴位为高。(  )


答案:错


44、下列符合经脉穴位主要电学特征表现的为(  )


答案:低电阻性、基本循经、左右均衡


45、皮肤低电阻点的分布基本是循经的,并且排列相连。(  )


答案:错


46、下列哪些因素对经脉穴位电学特性带来影响(  )


答案:生理状态、测定部位、环境变化、病理状态、季节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号免费下载,见个人简介。


网课《实验针灸学》章节考核测试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