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读倾力整理!24暨南大学电影专硕考情分析(含拟录取名单,复试线、全程规划)
本文包含以下内容:①学院/专业介绍②专业情况介绍③21级拟录取名单④薪酬、就业介绍⑤近五年专业复试分数线⑥考试科目介绍⑦专业题型分值⑧全程复习全程规划⑩研究生专业经验分享⑪关于复试
#1
学院/专业介绍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于1906年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艺术学院近年以校政、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平台,跨专业师生联合创作为核心构建整体教学特色,在服务国家战略、在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培养人才。师生联合创作多部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文艺作品,如讲述与党同龄的老党员,原中共广州市市委书记欧初同志生平事迹的纪录片《不忘初心》在广州广电视台 2016 年 8 月 1 日播出,成为广州市“两学一做”党员教育片;动画短片《爸爸,我以为你不会哭》上线一周全网播放近 1400 万次,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入选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我院教师执导的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光影的艺术形式,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彰显崇高之美,将祖国的发展和成就呈现于大银幕之上;反映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校的纪录片《岭南传承》先导预告片在珠江电影频道、人民网等媒体发布。
#2
专业情况介绍
院校名称:
艺术学院
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报录数据:

培养方式:全日制三年
学费、奖学金情况
(一)学费
28000(元/生·学年)
(二)奖助学金
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基本做到多层次、宽渠道、高激励。目前,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最低可获得0.9万资助,累计最高超10万。(具体以学校实际发文为准)

#3
23级拟录取名单

#4
薪酬、就业介绍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下面职业:
1、大中专院校;
2、新闻出版机构。这包括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等单位;
3、相关国家机关和行政单位。这主要是指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地方广电集团(局)以及文联等单位,进入这些机构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
4、影视传媒行业。主要是指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以及各种影视传媒公司等;
5、企业、公司宣传部门。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许多人都会有到电视台、杂志、报纸实习的机会,能够积累一些媒体工作经验,所以,毕业时,大企业、大公司的宣传部门(主要是媒体宣传岗位)。
#5
历年专业复试分数线

#6
考试科目介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 (二)
③719电影专业基础
④839电影专业创作
官方推荐初试参考书目
一、电影创作/电影制作方向:
1.《世界电影史》,(美国)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范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眨眼之间》,(美)沃尔特•默奇著,夏彤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年
3.《百年中国电影史》,尹鸿、凌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
4.《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年
5.《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钟大丰、鲍玉珩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6.《影视音乐概论》,李锦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7.《电影音乐》,(挪威)彼得•拉森著,聂新兰、王文斌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年
二、影视动画创作方向:
1.《世界动画电影史》,段佳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年第三版
2.《动画笔记》,余为正、冯文著,京华出版社,2010 年
3.《动画编导》,李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年
4.《原画设计》,李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第二版
5.《分镜头脚本设计教程》,李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年
#7
专业题型与分值
719电影专业基础:I.考查目标本科目主要考察两种艺术创作的基础知识内容与基本美学素养,第一是电影创作与制作,第二是影视动画创作。考生需对其中任意一种了解充分,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素养、以及作品分析方面的美学素养。
Ⅱ.考查范围本科目对上述两方面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如下:1.电影创作与制作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艺术理论、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等课程内容;包括考生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对电影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悉了解程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审美能力,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统的影视理论基础。2.影视动画创作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世界动画史”“分镜故事板”“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等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本科阶段所学动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与方法,具有一定水准的动画审美和实践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专业基础知识(50%)专业理解能力(30%)专业应用能力(20%)四、试卷题型结构(共三类题型)(一)名词解释(8 题中选 4,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多选不计分)(二)简答(6 题中选 3,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计分)(三)论述(3 题中选 1,每小题 50 分,共 50 分,多选不计分)Ⅳ.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8 题中选做 4 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多选不计分)二、简答题(6 题中选做 3 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多选不计分)三、论述题(3 题选做 1 题,每小题 50 分,共 50 分,多选不计分)
839电影专业创作:
Ⅰ.考查目标本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考生须掌握以下两种创作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是电影创作与制作,第二是影视动画创作。
Ⅱ.考查范围本科目对上述两方面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如下:1.电影创作与制作主要考查考生对剧情片或纪录片等的基本创作理论和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电影创作中主要创作技巧的基本理论、创作方法和风格的了解程度。要求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电影创作与制作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过程中具体出现的问题。2.影视动画创作主要考察考生的绘画表现、角色设计等影视动画知识,包括考生的视觉审美能力与角色造型表现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创作题(2 题中选做 1 题,共 150 分)Ⅳ.试题示例一、创作题(2 题中选做 1 题,每小题 150 分,共 150 分,多选不计分。)1.电影创作与制作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题目,(1)或(2)中任选一道。(1)一个电影剧本的故事大纲、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并在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声音设计等中任选一种,写出创作阐述。(2)创作一段能体现所给材料中情绪的音乐旋律,并为这段旋律进行乐器编配。要求不少于 24 小节,同时标注出调性和声,进行编配的乐器可自行选择,但不可少于4 种乐器。需写出创作构思。2.影视动画创作要求考生根据一段故事文本的描述完成一个角色的造型设计,并根据故事文本绘制出不少于 6 格的故事板,并附简明创作阐述。构图形式、画面风格与表现工具不限,工具考生自备。
#8
复习规划【仅供参考】
一战期间,我已经完成了电影摄影类参考书的总结与复习,因此这类知识在我二战期间,省去了很大的时间。
中国电影史部分:其实中国电影史,本质就是中国政治交替的历史,明白这一点,按照时间段,划分学习,着重参考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其实掌握的更快。同时在笔记汇总,我当时对于,是按照时间段划分还是按照团体划分的方式,陷入苦恼。
后来我发现,其实按照近现代史的轨迹即可,同时,我觉得,电影史除了史学方面,在史观方面,其实更多的结合,独属于中国的电影美学体系,因此在理解电影史的层次着实不易。
在参考书层面,《百年中国电影史》这本书我当时反复读了数十遍,有些东西自然就记住了,也没刻意背诵。其实这本书,详略得当,读书之前多看看目录,排除已经考过的内容,其实就是下一年的内容。还是挺容易的。
外国电影史部分:参考书是《世界电影史》,这本书我读了12遍之后,才开始背诵。具体内容我现在已经有些忘记,但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电影、纪录片、实验电影的产生是伴随着,那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相伴而生。
因此,对于中外电影史的学习,我个人建议是,多读,内涵与意义就会明晰,然后会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就像掌握了写书的能力,此时,功力到了,可以开始背了。背书也有方法,我的方法是参考了很多b站介绍的方式,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不死记硬背以外任何方式。
因为我笔记制作就已经很有逻辑,因此,我在背诵时,更多的结合框架的默写(明白大意就行,反正考场上肯定忘,但是修饰的主谓语必须知道)。所以后期,在我熟练的基础上,能够两个小时把中外电影史框架全部默写。这也是我发现,记忆中外电影史最好的方法---默写框架。
说完了背书,现在谈一下,中外电影史的答题策略。因为我觉得,背书和答题是俩东西。其实就像讲故事,我不觉得每个人把细节记忆的多清晰,故事就有多生动,也许我们改变故事顺序,更出彩。因此,我讲答题和背书整理为两个方面。
现在正式讲一下答题。其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重新看小学的教材《科学》这本书,这本书的编纂者曾在《读库》写过文章,详细介绍了小学生需要的科学技能。我猜你已经有些眉目,是的,这些科学技能,就是研究生期间做研究的所需技能:事实观点、信源、统计的眼光、先后关系和因果关系、因果和相关性关系、形式谬误、循环论证、万能定义、偶然必然等一共十二对关系。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买本《科学》看看。
这时,你应该明白了,考试题大多数设问句,不是肯定句。如果用肯定句=背书的句子,回答疑问句,是不是就发现了问题。对的,疑问句的问题,更多是考察你对于问题的分析方式、理解深度、结合能力。
所以,引入正题,答题的策略就是,把每一道题当做论文。名词解释=摘要、简答题=摘要+关键词、论述题=论文。如何写一篇论文,大家可以在网上找找看,并且结合上文提到的十二种论述方式,我觉得即使你忘了知识点,你也可以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可靠的论证。
其实上面说那么多,核心就是告诉大家,考到130需要哪些技能。而接下来,是体现个人实力的部分。举个例子,今年考题:反差?影调?这个相关问题。我回答是影像反差的本质技术:感光特性曲线,并且写了函数公式与画图计算。我觉得老师看到这类问题,应该会认为这个考生是有能力的。
因此,大家会好奇,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首先,咱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视听语言和制作理论。我没有选择从视听语言角度入手,而是制作理论。
所以,问题细化到,如何获取制作理论。有以下几个途径:摄影系参考书(电影摄影应用美学、影视技术基础,这两本书重点推荐)、影视工业网课程、公众号等。
大家应该会好奇,获取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应该是获取了不会用)。我在一战时,把国内电影摄影类书籍基本上全部读完了,并且读了五年的ASC,然后发现他们写在序言里面的影像系统。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获取制作理论,目的是丰富影像系统,进而使用另一种分析方式,回答什么是反差。使用影像系统,对于回答光圈、景深、等一系列视听语言都有另一种分析策略,掌握影像系统,才是展现实力的本质。(字体也很重要---当时写的有些乱了)
专业二是考察剧作能力,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考127...我报了学姐的课程、北电文学系的课程、短片剧本训练营等一对一到课程。基本上从六月份备考,一个星期一篇剧作的准备。着重总结了个人练习出现的问题。请教另外一位大牛,我深刻感受这个想考更高,需要幼功。
以上是对于专业二个人体会。其实也有一些技巧类的答题方式。比如分镜头这个项目,我除了常规内容,也会结合影像系统,写上用什么摄影机、什么样照明设备、什么样的特效流程(现实主义电影也有特效)、什么样的画面光效、什么样的光比和反差。因为我对于其他内容,实在是不懂,只能把自己懂得部分写的非常详细。
#9
关于复试

2023(线下)复试基本情况:
出分时间:2023年2月21日
复试时间:2023年3月25日~3月31日
录取结果:2022年4月4日
复试形式:笔试+面试(各占100分)
复试时长:20分钟
流程:
①一天闭卷考试(两小时)
②一天面试(20分钟) 综合两次成绩核算;
准备内容:
1. 看复试参考书目,适当完成课后习题
2.整理历年真题中的考点,进行记忆背诵
3.至少过三遍笔试书目
备考经验:
1.自我介绍(简历)自已写,朋友给意见,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含金量高的竞赛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专利证书,奖学金证书,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相当重要)
2.简单的英语问题收集及准备
3.收集需要看的文献
面试建议:
1. 自信,不怯场
2. 熟悉书本的知识点
3. 关注热点问题
复试注意事项:
1.尽早订车票机票酒店房间;
2.着装要朴素大方,女生可化淡妆;
3.准备复试期间,精神状态要掌控好,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放松;
4.面试的答题环节要仪态自然,回答问题时不要着急回答,可稍加思考之后再作答,平稳大方得体,合理把控问题回答时间。
更多考研信息可以关注
公众号:暨大考研院
论坛:http://www.kaoyanjn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