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研政治速记:史纲考点

2020-08-24 15:22 作者:朝颜晚扶桑  | 我要投稿

一、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关系

1、与时俱进的孙中山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2、为什么辛亥革命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一,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

第二,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

第四,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3、新三民主义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二、材料涉及到长征精神和新长征、历史意义。

1、伟大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对长征是“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的理解

(1)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气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到陕北后,面对西安事变,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2)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3、如何理解“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的长征与红军长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的新长征有何异同?

(1)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又每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连续进行的,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2)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新。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4、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是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采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3)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全面从严治党(两学一做)

1、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延安整风的意义:

第一,全党党员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第二,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2、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

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新情况,党和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管城市的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的考验。1950年和1951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

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4)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5)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6)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4、如何从严治党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必背)

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制度建设的方向,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提供思想保证。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凝结和形成为制度,思想建党的不断深化和持续进行也需要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思想建设中理想信念至关重要。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第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首先落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第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首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其次,严格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再次,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

第四,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第二,坚持惩治不放松。

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第四,推进反腐体制机制创新。

考研政治速记:史纲考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