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说说工作上的东西,有人看么?——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问题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问题
问:为什么要进行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
现行个税体系下,居民个税计算是有统一的方法的,平时取得综合所得时采用的是预扣预缴的方法,由于个人收入的构成可能会十分复杂,这就导致我们无论采用哪种预扣预缴方式计算,都不可能使所有纳税人平时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完全一致,这样就会产生差额,而年度汇算清缴就是用来调整这种差额的方式:平时预缴多了,通过年度汇算清缴可以退税;平时预缴少了,需要通过年度汇算清缴补缴税金。
问: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
就是对个人上一年度取得的全部综合所得进行汇总、清算、并计算个税,多退少补。
总结就是“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问:什么是“综合所得”?
综合所得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工资薪金所得(最常见,比如上班族,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固定领取的工资)
二、劳务报酬所得(比如演员、歌手等,这类主要是与某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每月不固定、一般按次)取得的收入)
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将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提供给他人使用,取得的收入)
四、稿酬所得(作家写稿取得的收入)
以上“功、劳、特、高(稿)”4类收入统称为“综合所得”,在取得上述所得时施行预扣预缴,年度终了再将这4类所得汇总,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问:我有一套房子对外出租,收取的租金需要进行汇算清缴么?
不需要
目前需要做年度汇算清缴的所得仅限于“综合所得(功、劳、特、高(稿))”,房屋租金收入属于“财产租赁所得”,有另外的个税计算方法,不用并入综合所得进行汇算清缴。
目前的个税体系下,主要针对下列九类收入征税: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稿酬所得
以上四类为综合所得(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以下五类有各自计算方法,但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经营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问:为什么是清算上一年度的所得,而不是本年所得?
上一年所得相当于完成时,全年的综合所得金额已经可以确定;而本年所得是进行时,全年的综合所得金额还不能确定,仅需在取得时进行预扣预缴,待到次年再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问:上一年的综合所得在次年的什么时候进行汇算清缴?汇算清缴的时间?
一年个人综合所得在次年的3月1日-6月30日这段时间进行汇算清缴都可以,比如2021年的3月1日-6月30日,我们需要就2020年取得的所有综合所得(功、劳、特、高(稿))汇总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规避人员密集办理造成拥堵体验不佳,税务机关可能会在3-6月这段时间分期分批次通知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
问:哪些人需要进行汇算清缴?
一般来讲,只要居民个人取得了综合所得,且平时预缴的金额合计与年度应缴的金额不一致,都应该进行汇算清缴,实际分为如下两类:
一、平时预缴多了,年度汇算清缴需要退税
税务实践中主要有如下案例:
1、2020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2、2020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
3、因某些原因,预缴时没有足额减除6万元费用、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等)等费用的;
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各种税前扣除的;
5、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预缴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6、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如2020年疫情个人捐款未扣除的,可以在汇算清缴时扣除)。
二、平时预缴少了,年度汇算清缴需要补税
税务实践中主要有如下案例:
1、在两个以上单位任职受雇并领取工资薪金,预缴税款时重复扣除了减除费用(5000元/月)导致少预缴税金的;
2、除工资薪金外,纳税人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加总后,适用综合所得年税率高于预扣预缴率,导致少预缴税金的。
问:哪些人不需要进行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了综合所得,并且已按照规定预缴个税,还存在下列情况的,可以不再进行汇算清缴:
一、居民个人取得了综合所得,且平时预缴的金额合计与年度应缴的金额一致的;
二、平时预缴多了,但放弃申请退税的;
三、居民个人取得年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
四、居民个人取得年度综合所得超过12万元,但是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
问:我不知道上年取得了多少综合所得应该怎么办?
一、可以咨询综合所得发放单位或者要求对方提供综合所得金额及预扣预缴个税的金额;
二、可以通过登录自己的个税APP查询综合所得收入及申报记录;
问:个税APP是什么?如何下载安装?
个税APP是国税总局开发的官方个税软件,提供查询、申报、更正、信息提醒等多种服务,可以通过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个人所得税”下载安装,之后按照相应的流程注册登录即可使用。
问:除了个税APP,我还能选择什么方式进行汇算清缴?
总体来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有三种办理方式:自己办、单位办、请人办
一、自己办,即自己通过个税APP或者网页登录进行办理,推荐使用个税APP办理,个人登录之后,只需要确定自己的收入、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的金额即可,APP软件会自行进行汇算清缴,申报退、补税。
二、单位办,即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所有综合所得、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的金额信息通过书面方式提供给自己所在的单位,由单位统一为个人代为办理,但个人需要对自己提供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请人办,即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收入、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的金额信息通过书面方式提供给自己委托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单位及个人办理,选择这种方式,受托人需与纳税人签订委托授权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问:什么是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
个人在计算所得时,并不是按照取得的综合所得的全部金额计算纳税,而是按照综合所得收入在减去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所得额进行纳税计算。
即计税所得=综合所得-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扣除费用:每年6万(基本固定)
专项扣除: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三险一金)
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支出(年满3岁的子女接受学前、学历教育支出,可以按照每个子女1000/月(1.2万/年)扣除(例如:有2个符合条件的子女,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可以父母一方100%扣除,也可以父母各扣50%)
继续教育支出(接受学历教育支出可按400/月(4800/年)扣除;接受技能教育可以在取得证书的当年一次性扣除3600元,不能按月扣除)
房屋贷款利息支出(1000/月(1.2万/年)仅本人或配偶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才能扣除,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住房租金支出(个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发生住房租金支出,根据租房所在城市规模800-1500/月不等(9600-18000/年))
赡养老人支出(父母或者法定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独生子女可以按照2000/月(2.4万/年)扣除;非独生子女按照2000/月(2.4万/年)的额度分摊扣除)
大病医疗支出(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支出超过1.5万元的部分,可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不能按月预扣,只能在年度汇算时扣除),累计扣除金额不超过8万元)
其他扣除:个人缴付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年金、商业健康险、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等性质的支出(实际操作中很少涉及)
问:年终奖如何计算可以少缴税?
个税改革后,由于涉及的变量太多,今年的年终奖几乎没有统一的、具体筹划模板,可以说,每个人的年终奖只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实际计算之后才能知道选择何种方式计算比较省税。
根据评估模型计算,综合所得在10-20万之间,年终奖小于3.5万这部分分布的人,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大概率会更节税。(比如年综合所得15万,所有扣除金额合计8万,年终奖3万,在这种情况下,年终奖选择单独计税,你本年一共需要缴纳5380元,如果选择汇总纳税,本年一共需要缴纳7480元)
但需要注意特殊情况:如果你的综合所得比较低(综合所得-扣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之后金额仍然小于0),那么你选择汇总到综合所得一并纳税是比较有利的。(比如年综合所得6万,所有扣除金额合计8万,年终奖3万,在这种情况下,年终奖选择单独计税,你本年一共需要缴纳900元,如果选择汇总纳税,本年一共需要缴纳300元)
所以,关于今年年终奖,除了关注以前常规的“年终奖黑洞”之外,还应该关注年终奖汇总之后存在的“综合所得税率升档”造成的税费成本增加的问题,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出更优的选择。
注:所谓的“年终奖黑洞”,指多发年终奖,但是扣除税金之后,到手的钱反而更少的情况,在年终奖单独计税情况下,在下列区间会产生“年终奖黑洞”:
36000~38566.67
144000~160500
300000~318333.33
420000~447500
660000~706538.46
960000~1120000
问:个人有涉税方面的问题可以向哪个单位进行咨询?
电话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转人工服务,里面的咨询解答还是比较专业的。
以上问题是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多的问题,当然由于税法对于具体问题有具体的规定,以上解答只是最基础的解答,但基本能够解决80%的普遍问题,还有更具体的问题各位可以留言或者拨打12366进行更加详细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