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维持舰船蒸汽锅炉与核动力生产线,全球就剩一家了

船舶蒸汽动力在当代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不受待见”的。比如新兴海军退役的053型的护卫舰,由于是柴机主动力,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海军眼里的香饽饽,退役前就被提前预定而且支付改装费。反倒是吨位更大,武备更强的蒸汽动力的051型驱逐舰,退役后居然一艘都卖不出去;恐怕白送都无人接盘。本国的海J或者海JIAN曾经实验性的接收过一艘,结果也是长期停在码头。本国海J更愿意接收柴油动力的新船。根本原因就在于船舶蒸汽动力非常特殊,需要专门配备一套熟悉蒸汽动力的轮机班组。但是当今的大多数轮机班组都是熟悉柴油机或者燃气轮机,对平时维护都一身油泥而又出了名难伺候的锅炉蒸汽轮机熟悉的班组实在太少了。现在超级大国海军内部,除了7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其他的主力大舰,

要么是核动力要么是燃气轮机动力。因此好人号冒烟之后,虽然基本没伤着动力系统,但是美国海军仍然要将其快速退役了事。好人号的锅炉蒸汽轮机已经同样不受待见也是主因之一。在现代工业体系下,蒸汽动力好像已经一无是处,事实却不是这样。人类最早发明机械推动船舶其实用得都是蒸汽动力。蒸汽动力一旦烧热之后,发力是很猛的。一战期间用蒸汽动力的战列巡洋舰已经可以跑出30节以上的高速。虽然此后使用柴油动力,燃气轮机动力,以及核动力的大舰越来越多。但是对推动6万吨以上的大舰,跑到30节以上的高速来说,蒸汽动力仍然很难被代替。目前对8万吨级以上满排的航母来说,要么是锅炉蒸汽动力,要么是核蒸汽动力,两者的区别只在于生产蒸汽的是燃油锅炉还是核反应堆。

而两者在蒸汽汽轮机和汽轮机以下的系统,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未来使用全电动力,但是汽轮机这个环节并不能被彻底替代。在二战期间大造航母的年代。超级大国曾经有5条航母改装和制造生产线。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国内的航母生产线,只保留了2条。到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出现。生产企业号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就成了全球第一个可以生产核动力航母的造船企业。而到1956年之后,另外一个可以生产常规动力航母的生产线也关闭了。纽波特纽斯,就成了美国国内唯一保留至今的航母生产单位。到了今天,纽波特纽斯只会生产核动力航母,要是让其再生产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未必就能办得顺顺利利,因为配套生产燃油锅炉的厂商已经基本不存在完整的生产线。因此当今的超级大国只长期维持核动力系统的生产线。苏联时代生产的主力舰。80%以上几乎都是燃油锅炉蒸汽动力,当然苏联也开发了水面舰艇的核动力体系。

本来应该最熟悉燃油锅炉蒸汽动力的俄船舶工业,在这方面同样生疏了。比如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8台锅炉都有明显的问题,因为曾经有轮机水兵喝大了之后往锅炉里面灌入过海水,严重腐蚀了锅炉本体。这也是库舰当初开起来永远是浓烟滚滚的根本原因。而俄方船厂在上次更换时,居然只更换了其中的4台。换锅炉需要对航母切割多层甲板。费工费力却只换一半?其实不单单是缺乏资金,而是现在俄方的燃油锅炉生产线也早就停了,更换的4台“新锅炉”,很可能只是当年的剩余库存而已。因此环顾全球,同时维持船舶大功率燃油锅炉和核动力的,未来只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