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朗科20年躺赚5个亿还不够,专利过期后还能盈利?

2021-05-11 12:02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几乎人手必备的“U盘”,发明者来自中国深圳一家名叫朗科科技的企业。

当年从新加坡留学回来的邓国顺认识了湖南老乡成晓华,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研发出了革命性产品“U盘”,颠覆了传统软盘。

邓国顺在1999年5月创办立朗科科技,同年11月即申请了U盘核心发明专利,全称是“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这项发明专利在2002年正式被中国知识产权局授权,并于2004年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授权。

此后朗科科技就开始了靠专利授权许可收费的“滋润”日子。即便是三星、索尼等全球知名的巨头企业,在生产U盘时,也要乖乖地向朗科科技缴纳专利费。

从朗科科技官网上看,它还是有在发展产品研发、工厂生产,但被讨论最多的,还是这个靠专利“收租金”的盈利模式。2010年还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外界一直戏称朗科20年"躺赚"5个亿,实际上这些年它也没有闲着。

一是忙着打专利诉讼案。比如2004年的时候把索尼告了,最终索尼赔偿1000万美元,2006年告了一家美国老牌企业PNY,最后PNY给赔了771万美元。

有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8年,朗科在专利方面的诉讼高达上百次。在专利收费方面毫不手软。

二是围绕核心专利进行布局,形成专利池。

按中国《专利法》发明专利的授权期限是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本来朗科的核心基础发明专利在2019年11月14日要过期,也有很多人唱衰朗科的盈利将无以为继。

根据朗科的财报显示,在核心专利过期1年后,2020年净利润有7000多万,与2019年的时候几乎持平。

这些年来,它以核心专利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移动存储领域布局了众多的专利,形成了“专利池”。

而且很“聪明”的是,进行专利授权许可时,并不是以单个专利来进行,而是以整个“专利池”作为标的。这也是为什么单个专利失效没有影响它的专利授权费。

朗科科技在自己官网上公开,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朗科专利及专利申请总量328项,已授权专利317件,分布于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

虽然账面盈利不错,但朗科除了要担心专利过期,还要警惕由于云储存崛起带来的U盘使用下降的风向。朗科自己曾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方法,从根本上应对公司的主要专利以及专利池都面临失效的整体性、系统性风险。会考虑通过第三方引进一些优质的专利、专利申请或者技术构思,优化专利池的结构,丰富维权产品的类别。

相比之下,华为的景象截然不同。

今年初华为宣布收取5G相关专利费,前几天4月28日公布财报显示,一季度华为的专利授权费约收入39亿元人民币,直接把华为的利润率从之前的7.3%拉高到11.1%。

华为每年花在研发上的钱高达1000多亿,拥有的专利总数超过10万件,但华为以前是很少收取专利费的,过去5年来,华为累计的专利授权费用也才15亿美元。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曾表示,知识产权收入并不会成为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

如今核心业务被限制,研发投入与回报不平衡,华为才需要从专利授权费上弥补一些损失。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华为太忙了,没时间收。

企业投入研发获得专利授权,以此收费是无可厚非,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专利授权可以弥补一部分现金流,但一项或少数几项专利并不能使企业高枕无忧。只有不断投入技术研发,不断创造出核心技术专利,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朗科20年躺赚5个亿还不够,专利过期后还能盈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