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逻辑学》 本质论第一章:反思(7)又论庸俗辩证法
它首先是建立的反思;
其次,它造成事先建立的直接物的开端,并且这样它就是外在的反思。
但是,第三,它扬弃这种事先建立,并且由于它在扬弃事先建立之中,同时又在进行事先建立,所以它是进行规定的反思。
我们今天就来一个一个一个讲这三个反思形态。
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反思形态其实就既处理了三种对中介性的理解,也处理了三种对直接性的理解。而且它们三者是每一个环节就同时是另外两者,不是有一个线性的过渡顺序,好像要先从建立的反思发展成一个预先建立或预先设定的直接物的开端,然后产生一个外在反思,然后再发展到一个进行规定的反思。实际上,这三者原初是统一在一起的,只是我们在展示顺序中我们是分环节的展示,成了三个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反思这一章,它是分成了三个小部分。
建立的反思先刚翻译的是进行设定的反思,这里是然后事先建立一个直接性因此是外在反思,最后是进行规定的反思。而我们接下来要看到的是,实际上建立的反思总已经是一个预先建立的直接性,因此是外在反思,而这样的外在反思,它实际上作为反思就已经是进行规定的反思。
那你们可能会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到底在哪儿?因为我们上次已经讲过为什么会出现反思。实际上我们在处理非存在论上本质论的过渡处、处理非本质和本质的对立、处理映象的时候,潜在的我们处理的都是反思。因为映象它其实不是真的直接现实出现在本质领域里面的一个东西,映象就是本质向自身的一个返回,或者说本质它不是现成在那里,然后再返回到自身变成一个映象。本质它总已是自身反映,因此本质总已经把自己反映成映象了。这你会注意到,这不仅映象是差异化的,而且本质自身就是差异化的。这里就我上次已经讲过了,就是黑这里不会再有一个本质如何显现出来的问题,因为本质已经映现出来了,或者说本质作为本质,它只能是一个映象的序列。
所以我们注意庸俗辩证法怎么讲异化呢?庸俗辩证法讲异化,就好像是有着完满的东西在这,是没有任何分裂的,然后他通过一种知性的反思把它异化了,这样一个被异化掉的本质它自己和自己分裂了,它分裂出来了一个他者然后扬弃异化,就是他重新把这个他者认识为是自己的,然后把这个他者扬弃也就是包含在自身内。此时这个本质就变得丰富了,他把对立上统一在了自身那里,它变成了一个有更多的具体规定的本质。
但是你注意这样一种理解,其实是庸俗辩证法。而且我们会注意到很多本体论神学的解释,就那些德国学者他们的解释也是这样比较庸俗的,就是所谓把对立项连接在自身内的一种统一性,其实黑不是这样的。
因为你那样的一个现成解读,你会觉得好像一开始真的有个直接性,但我们在本质论这里看的很清楚,一开始的直接性总已经是本质反映到自身的一个映象了,而我们会注意到本质反映到自身或者本质作为自身反映时,它其实也不是先有本质,然后再反映成一个映象是本质;而是它只能映射成一个映象。也就是说,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现成在那里的本质或一个现成没有差异化的规定,就是如果说映象是差异化的仅仅是因为每个映象总是会转瞬即逝的转变为另一个映象的话,那本质本身就容易差异化了。本质是本质性,恰恰就在于它差异化了。
这里其实是可以和海德格尔做对照的,他很多关于就是存有作为本有这样一个本质现身,然后你们对照一下,会发现黑这里是类似的,只是他没有用一个双重遮蔽或者自身遮蔽的说法。
黑这里正如海一样,也是指出了一种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只是海是把这样一个异化的必然性给放到了一个存在历史的角度,就说形而上学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一点不是我们人为的主观的迷雾,而是植根于存有本身。
黑点这里他其实我们整个之前讲映象,现在讲到反思,他说的就是:主观反思的问题不在于,它把一个本质给分裂了,而在于主观反思认为自己是单纯外在于本质了,他没有认识到其实不是一种主观的执行操作分裂的本质,而是本质总已是自身分裂的本质,总已是异化的。不是我们人主观的去异化的本质,而是本质就是一个自身异化,自身变成一个他者的过程。
所以主观反思的问题恰恰在于就是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性,当然某种意义上也是必然的———这是对理解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看到,就实际上外在反思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必然的环节,是因为其实主观反思已经是外在反思了,但之所以如此是他没有自觉到,恰恰是这样一个外在性,就是在本质的自身反映这样一个结构之内的。